学校管理:用心拥慧做细类似“三个一”的工作

2019-12-11 10:06孙兆航张汝珂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三个一问题

孙兆航 张汝珂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及管理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与新的考验;管理者也常发出诸如“管理越来越难搞了,教师越来越不好管了”的慨嘆;但不管教育怎样发展或变化,其核心与灵魂不会变,那就是管理者怎样进一步做好陪伴与引领,如何将深一层管理提升到一种“文政治理”+“精准滴灌”的新状态与高水平。文章结合历经的三个细小事例,给出了回答与解析。

[关键词] 问题;用心拥慧管理;“三个一”;迎刃而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自然是学校管理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同时也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考验;但无论教育怎样发展或变化,其核心及灵魂不会改变,那就是管理者怎样进一步做好引领与陪伴,管理该如何深一层提升到一种“文政治理”+“精准滴灌”的新状态及高水平。

然而,当前学校管理却面临着许多需要深思、亟须解决的问题;管理者面对着不少需要优化提升的关键要素:

一方面,管理从来都没有像现在一样受到各方如此高的关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困惑、尴尬及挑战,甚至是批评与非议;我们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经常感到些许的茫然、乏力和无奈,有时甚至是感到有点捉襟见肘。

管理者经常是“5+2”“白加黑”的工作,“辛苦指数”很高,但常常是忙不到深化改革、破解要点难点的关键处,也屡屡得不到教师的理解与呼应,还似乎越来越迷失了前进方向。

另一方面,教师渴望遇到一位好的领导能指导自己并快速发展学校,却往往是摇头私议。教师好像是在乎管理、跟从管理、处于管理之中,又似乎是不那么在意管理,有些还游离于管理之外,有的甚至只能是无奈地排斥管理、甚至是厌烦管理。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管理者通常觉得自己的管理很细很美,认为管理跟教师很近很实,教师却感到好似很远很虚,有点像“海市蜃楼”,好像“蜻蜓点水”,感觉“不解渴”;有时感觉还有点“板”,有些“硬”。我们在管理着,又犹如被管理绑架着;管理在带来一些正能量的同时,仿佛也在销蚀着人们更多的东西;管理好似正逐渐沦为“鸡肋”。

“教师无感,干部不满”。以上诸多新问题,是社会及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呈现的新现象,不可等闲视之,需要一步步攻克。事实上,从我多年做管理、当校长,现又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历程、做法与经验来看,做好管理、解决问题,既难也不难,关键是“管理者要先懂得”“理人要先理心”,拥情用心做实类似于“三个一”的工作细节,并注重不断创新优化,一切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

一、“一次陪伴”暖终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住在学校集体宿舍。刚上班两个月母亲病逝,心情悲苦。

随后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天课余,校长叫上我就在学校附近的马路边散步。至于当时走了多长时间,踱步到了哪里,他和我聊了些什么,现在一概没有印象;唯有那行走的路程及心灵的陪伴一直温暖着我,并把我指向远方。

管理的实质,就是面对一个个个体的生命。在一些无畏者,甚至是傲慢者脑里、眼中,常会不屑一顾,被轻易地跳过;而在巡礼般走过的人眼里、心里,却是一种邀约的姿态挽留、陪伴;于是,一种宿命般的对话与成长,便在路边悄悄生发,更在以后绵绵延长。

那段不长的路程、简单的经历,看似不经意,却是对我“三观”很大的一次“纠偏”与“填充”;沿路慢走,共情定心;小的行为,大的意境,越走越懂。

现在每次想起,我都颔首:嗯,这恰是我当时急需的静伴与慰藉,也更是我需要的点化与开悟。真是应了那句名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现实中不时听到一些同行感叹,文化管理很抽象、很难搞;但事实却是这么的具体,实施起来也是这样的简单。求学间、工作后,我经历过多位校长,但这位校长陪走的身影是我一生的教科书;我也写过很多感怀的文章,但最想写的却是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的这段话:很多人经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的生活,唯独你,走进我的生命。

为此,我由衷地感慨:您呵护我一时,我记你一生。

二、“一语点破”顿醒悟

从1993年我任教导主任,1996年成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到2006年做校长,这期间可以说我组织过、参加过无数次听评课活动,但总觉得很多活动开展得有点“粗放”,自己与教师的点评常常“欠些火候”,大家也经常感觉“不过瘾”,一次次行动好像都在“原地推磨”,自己与教师的成就感与获得感似乎都不强,教师参与的热情慢慢也降低了。

我就想,原因在哪呢?是不是应该从自己做起,引导教师慢慢研究、把准评课的技巧呢?有一次,我尝试着从某一个角度来评课,没想到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记得那次课后听完教师的点评,我给予大家的评课及所组织活动以充分的肯定。接着从“教师提问”的角度出发重点谈了自己的看法,包括“提问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否充分、学生思索讨论时教师如何介入及点拨、提问时机是否恰当、提问时教师神态能否关照多数学生、提问次数是否适宜、期间教师语言语气是否有变换且富启发性、生生互动及衍生出来的学生发问是否充分而深刻、教师回应可否及时有效”等九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就执教教师提问学生的方位及次数,我借图表的形式配以展示,该教师一堂课只叫了中间两列前排及中排的两三个同学,分别是2次及4次,点到这里,其提问的忽略面及上述涉及的九个问题的应对情况就展现得一目了然,大家也就顿然醒悟了。在将教师的评课与反思引向高潮的同时,授课教师猛然知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大家霎时明白了如何把握评课方法:可以就整节课展开综述与评说,更应该就某种理念或观点、某些设计与做法进行摘述与点评;由此,大家的认识及技法再次提高,即评课交流,看似“无形”实有“循”。随后,我选择合适的机会,利用多媒体给全体教师做了《搞好听评课需应把好4个维度、20个视角及90个观评点》的培训报告,教师一致感到“十分及时”且“非常解渴”,至此,教师的观念及能力第三次得到综合改变与提升。

从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学校发展不是不需要管理,教师成长更不是不喜欢管理,而是急需入心育情、练技提能的高端引领及精准指导。结合听评课,管理者应做到眼内、心中、手里有沟壑,做到高屋建瓴、画龙点睛。善于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状况及不同的课程及课型,提出相应的评价要求,准备相应的点评方法,以达到以下目的:或研讨,解决问题;或示范,推进发展;或发现,推广典型;或建构,总结规律。评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干劲、新效果。

由是,管理者理应熟知教育理论、把握教育动态、知晓相关研究;应当事先了解一下讲课教师、浏览一下授课内容、备持一些相关资料;理当掌握课堂状况、综观听课教师;应该洞悉点评现场、把控评价方法。点评时,问题或困惑的剖析与破解一语中的,建议或观点的抛出及引申居高临下,教法与学法的穿插和推介有根有据,理论或理念的引入跟延展恰到好处,顶层设计或要求的提出同落实合理清晰。

由上推及,管理者在平时的管理中,应呈现较高的思想性、情感性及技术性;应是“明白人”,承担好活动的“教练”与“巡视”角色,发挥好二次或多次“设计师”的作用,对活动及管理进行多次整合、优化。

为此,我深深地感到:管理需要由往时的“大水漫灌”,变成营养液式的“精准滴灌”。

三、“一种梳理”清思绪

2012年,我调到教育局教研科研中心,负责全区干部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对每年招录的新教师进行年度结业考核。其中一个主要环节就是,每位教师撰写一份结业报告上交评议;根据不同学校及教师的情况、教师所处的地理位置,把有待考核的教师分成东、中、西三个片区,分时进行考核;每个片区借助电脑随机抽取两位讲课教师及四位专业交流教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情况展示或工作状况简要汇报展示;然后由其他参与结业的教师逐一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请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或做综合成长指导报告。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由点带面”,返回去再发挥“以面促点”的作用。

可是,通过几次考核活动,我发现展示教师和其他参与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对活动目的理解不深、参与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等问题;展示教师交流时暴露出呈现内容设计不当、展现重点不明显、文本格式不标准、不注重教师自我形象设计及非交流内容的匹配、遇到突发状况不会随机应对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出现了台上台下教师脱节、不能同行共振齐创,培后不知如何继续延展提升等制约因素;结业活动有些“走马观花”的感觉,导致培训后又出现了习惯性返回原来教育教学情景、重走老路的现象。

平时我们常说,意识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意识到困难不去主动克服困难或不会克服困难是最严重的问题。于是,我广泛听取同事及参加结业考核教师的意见,学习相关理论,编成了《从结业考核类似的研学活动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些什么》的PPT课件辅导报告,从“现场交流”“课堂展示”及“专业发展”“成长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讲清“现场应该进一步搞清的几个问题”,引导青年教师一步步深刻领悟“参与一次次活动的意义”,就像从一个个自然的“海蚌”中摘取出来,变为一粒粒“珍珠”,再经加工串成串串“项链”饰品,进而进行精雕细琢生成“皇冠级”臻品,实现由“新手阶段”到“骨干阶段”再至“专长阶段”自然的螺旋上升局面。老师们自然也就会慢慢进入到“参与一个活动——反思一项工作——小结一些经验——把握一类方法——延展多种活动——应对各样工作——开创多方局面”这样的思维方式及共进模式之中。

从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出,长久的管理是讲究人文、自然及隐秘的,而对一项项具体的工作又必须是清晰而外显的,更是应该体现个性的。因此,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关键要看它携“何”而行;一名教师有多优秀,同时要看他有“谁”指点。由此,在事实“反转”和结果“反差”的对比下,参训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何为真正的培训与研学”。

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管理就是引领教师找到个人与集体不断前行的方向及方法,并不断优化。

上述贯穿我个人人生不同阶段的三个事例,虽是过去的琐碎故事,有的也过去了很长时间,却时常引发我的再思:

管理,既是那些严格规范的制度及经常的督促与检查,更应是对教师一次次的人文引领。是一场走心的培训与入情的点评;是一次善意的提醒、一回经典的指导;是一段参赛中的陪同、一些获优后真诚的祝贺及到位的学用指引。

管理,既是着眼于学校及师生的长远之措或关键之举,更应是寓于日常及教师个体之中的温情碎事。是日常碰见教師时一句主动热情的问候、平时与同事一次随意的唠家常;是教师病后一次暖心的看望、遇到难处时一点真诚的帮扶、失意后一次宽心的陪伴;尤其应该是对教师一回回的宽容与等待、一次次的期待与召唤,甚至是那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的管理的鞭子。这些都会慢慢促成教师对学校精神的皈依与教育灵魂的一份份依恋。

简言之,管理就是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善于强化优化理校三要素:心理相容促相拥,措施相向催相击,功效相承助相进。如此,一次次的聚会,不但能做到人到,也能做到情在、心聚,其功效也会必致且慢慢趋臻,更能渐渐地积小成为大胜,助推更多“1+1>2”的效果生成升华。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三个一问题
生本课堂的“三个一”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引领导向 靠制度建设做到“三个一”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三个一”“民情日记”大走访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