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艳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473000
变应性鼻炎(AR)的发生与居住环境、抗生素的滥用、疫苗的使用等有关,其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约为10%~40%,且超过20%的患儿伴发哮喘[1]。AR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给患儿生长发育带来很大影响。研究发现,白三烯在AR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炎性细胞聚集导致炎性级联反应,并直接参与呼吸道炎性反应过程[2]。因此降低白三烯的活性与合成均利于AR的治疗。孟鲁司特钠为高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其对AR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孟鲁司特联合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治疗小儿AR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均符合《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所有患儿家长均自愿参与本观察。均排除合并肺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严重肝肾疾患、特应性皮炎、鼻窦炎、治疗前1个月内用过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73±1.47)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03±0.46)年;对照组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67±1.51)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02±0.5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滴剂(成都民意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0ml:0.1g,国药准字 H20000723)口服,0.25ml/次(<6岁)或 0.5ml/次(≥6岁),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7)口服,2~5岁4mg, 6~12岁5mg,>12岁10mg,1次/d,晚上睡前服。两组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症状(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白介素-4(IL-4)的变化情况分为显效[4](症状明显改善,IL-4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症状有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对患者上述症状的变分通过积分评定,总分10分,分数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4、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鼻塞、流涕等症状积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炎性因子情况 两组治疗前各炎性因子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10高于对照组,IL-4、IL-1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 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 a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4/51),头痛1例、胃肠道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率为3.92%(2/51),均为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
AR的发生与Th1(辅助性T细胞)/Th2的失衡有关。病原体感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向Th1偏移,对Th1的反应产生抑制,并抑制IgE的产生。IgE的合成受IL-4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IL-4对IgE的合成有诱导作用,而某些因子如IFN-γ可抑制IL-4的诱导作用,导致诱导 Thl细胞分化,而Th2细胞分化受抑制。IL-4与IFN-γ是A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前者主要刺激体液免疫反应,由Th2细胞分泌;后者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反应,由Th1细胞分泌。两者的平衡可以使机体的免疫反应保持稳定[5]。当IL-4分泌增多,诱导IgE和IgG1合成增多,并促进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递质,导致变应性鼻炎[6]。
研究发现,鼻黏膜内白三烯可增加鼻的气道阻力,是介导炎性反应及诱发AR症状的重要介质。阻断白三烯的合成有利于抑制其介导的局部炎性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阻断白三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达到上述作用[2]。孟鲁司特钠为新一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但研究发现哮喘与AR常相伴发生,由于鼻黏膜结构与下呼吸道黏膜有很多相似处,近67%的哮喘患者合并AR。因此该药物近年来被用于AR的治疗[5]。其机制为通过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结合抑制其致炎作用,通过增强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达到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研究证明,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改善AR的鼻部症状及生活质量[6]。
西替利嗪是新一代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较上一代抗组胺药物生物作用更强,且对气道炎性反应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预防AR的急性发作和改善其慢性症状。具有较好的抗组胺和抗过敏作用。由于该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其中枢抑制作用较弱,无镇静、抗胆碱、对心脏的损伤等不良反应[7]。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孟鲁司特联合西替利嗪可有效提高小儿AR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IFN-γ、IL-10明显升高,IL-4、IL-17、TNF-α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各因子水平变化更明显。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可有效改善AR患儿上述诸因子的紊乱状态。两种药物联合可促进Th1细胞成熟,抑制Th2细胞分化,促进IFN-γ的表达和IL-4的产生,从而纠正Th1/Th2细胞趋向平衡状态。在AR的炎性反应中,致炎介质IL-17、TNF-α等也具有促进炎性浸润作用,IL-10是免疫作用中负向调节的因子。两种药物通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激活而抑制炎症反应。
总之,孟鲁司特联合西替利嗪可有效改善AR患儿的鼻炎症状,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是治疗小儿AR的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