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双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患者,女,未婚未育,29岁,主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物10d”入院。查体:体温:36.5℃ 呼吸:20次/min 脉搏:78次/min血压:110/65mmHg(1mmHg=0.133kPa)。下腹部稍隆起,压痛,下腹部可触及一拳头大肿块,形态尚规则,质中,与周围组织界尚清; 妇科检查,宫颈口闭,中度柱状上皮外移,无接触性出血,无举痛。超声提示盆腔可探及一混合性回声,以实性为主,边界清,包膜光滑,内部回声欠均匀,大小约11.6cm×8.9cm×9.9cm,CDFI: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血流频谱:PSV:33cm/s,EDV:15cm/s,RI:0.54,考虑阔韧带肌瘤伴液化(图1A)。盆腔MRI:盆腔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9.1cm×9.9cm×11.2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子宫肌层,病灶内可见多发片状囊性坏死区,并可见液平面,病灶内可见流空血管影,考虑阔韧带肌瘤(图1B)。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盆腔肿物切除术。手术所见:左侧阔韧带肿物可扪及一瘤体,大小约12cm×10cm×10cm,呈囊实性、质脆烂,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左侧宫角及宫腔旁无界限,双侧卵巢正常;免疫组织化学(图1C):SMA(-),S100(+),Inhibin-α(-),Calretinin(-),H-caldesmon(-),HMB45(-),Ki67(+3%)。病理诊断:左侧阔韧带良性神经鞘瘤。
图1 子宫阔韧带良性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的神经源性肿瘤。是由一种叫做雪旺细胞的细胞发展而来的,多为良性,恶性较少见。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纵隔和四肢,但盆腔少见,发生率为1%~3%[1]。发病病因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是来源于骶神经或下腹部骨盆神经丛的雪旺细胞[2]。该肿瘤生长缓慢,肿瘤较小时一般无临床症状,通常是偶然发现,或者因误诊为阔韧带肌瘤、盆腹腔恶性肿瘤手术后病理确诊。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出现腹痛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位于盆腔的肿瘤可同时压迫直肠和尿道,而引起排尿、排便困难[3]。虽然很多学
者研究证明神经鞘瘤最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是“鼠尾征”[4-5],但是若病灶位置深且病灶大,则超声下无法较好地显示病灶与神经干的关系;另有学者发现在超声下通过“靶征”可以提高神经鞘瘤的检出率[6], 但是因神经鞘瘤病灶内可出现囊性变性和钙化,此时不易与阔韧带肌瘤囊性变相鉴别,这也是本例误诊的原因。因此诊断该病时需与阔韧带肌瘤、附件肿块、卵巢瘤、神经节神经瘤等相鉴别。
阔韧带神经鞘瘤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是相对困难的,最终确诊可通过手术术中诊断以及组织学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良性神经鞘瘤的治疗方式首选手术,恶性神经鞘瘤可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本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半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