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增多,导致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因此,临床上寻找及时有效治疗脑血管病的方法对促进脑血管病康复、降低脑血管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主要包括神经保护、改善微循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等治疗,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4]。中医药对中风病的认识及治疗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且思路多样化,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5-6]。本研究旨在探讨通窍涤痰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98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7]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风痰瘀阻证,症状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痰多而黏、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薄白、脉弦滑。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47~72(59.83±7.3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46(20.32±3.14)h。观察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43~74(60.37±6.5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45(21.17±2.56)h。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或者CT证实为脑梗死,均为急性发病,且病人于发病48 h内入院接受治疗者;首次发病;病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有脑外伤、脑肿瘤、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者;②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合并全身严重感染、肿瘤等;⑤过敏体质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给予常规处理,包括补液及给予血管扩张剂、降压、利尿及自由基清除剂等。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涤痰方治疗,组方:天麻10 g,钩藤10 g,白菊花10 g,川芎5 g,桑枝15 g,郁金6 g,石菖蒲6 g,远志5 g,竹茹6 g,陈皮10 g,木香3 g,莲子心3 g,夜交藤12 g,麦冬10 g。取上述诸药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早晚温服,每次服用150 mL。两组疗程均为14 d。
1.5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痊愈: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91%~100%,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显著进步:病人NIHSS评分减少46%~90%,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进步:病人NIHSS评分减少18%~45%,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无效:病人NIHSS评分减少18%以下,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
1.6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l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变化。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14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于-20 ℃下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TNF-α和IL-8水平。③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包括一氧化氮(NO)和内皮型NO合成酶(eNOS),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14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于-20 ℃下保存待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NOS水平。④观察两组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14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总RNA,利用mirVana PARIS miRNA抽取试剂盒提取总RNA,以TaqMan miRNA反转录试剂盒对miRNA进行反转录。以U6作为内参,计算△Ct获得miRNA的相对表达量,Ct miRNA-Ct U6=△Ct。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7.900,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Bal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Bal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l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l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l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和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两组治疗前血浆NO和e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O和eNO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和e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5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比较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中风”范畴,由于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而以中风名之[8-9]。中医认为脑梗死病机较为复杂,主要为血(血瘀)、气(气逆)、虚(血虚、气虚、阴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痰热)六端,此六端因素可发生多种转归:或由轻渐重,其表现主要为风邪横窜经络,每挟痰挟瘀[10-12]。风痰瘀阻是中风病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病人长期劳逸过度、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痰瘀等病理因素停滞血脉,致气血通畅阻滞,发生半身不遂、猝然昏扑等[13]。因此,应以平肝熄风、活血通络、豁痰开窍为治疗法则。本研究采用通窍涤痰方治疗,方中天麻、钩藤、白菊花具有平肝熄风功效,川芎、桑枝、郁金具有活血通络功效,石菖蒲、远志、竹茹具有豁痰开窍功效,陈皮、木香、莲子心具有行气清心功效,夜交藤、麦冬具有养血安神功效。纵观全方可奏平肝熄风、活血通络、豁痰开窍功效。本研究表明,通窍涤痰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且可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炎症因子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6主要来源于脑组织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T、B淋巴细胞等,是具有炎症与免疫调节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能够激活血管内皮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参与炎症反应过程,且证实为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14]。TNF-α是机体重要的一种炎症免疫调节因子,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可产生TNF-α,并且通过其激活作用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形成一种凝血酶激活复合物,促使纤维蛋白原沉积于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15]。IL-8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能够诱导自然杀伤细胞及T、B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炎症部位,使组织细胞直接损伤,促进炎症发生发展。有研究报道显示,IL-8为脑损伤过程中重要的一种细胞因子[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通窍涤痰方可通过降低IL-6、TNF-α和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病人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17-18]。内皮细胞主要通过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对血管代谢和运动进行调节,其中NO是最重要的一种血管舒张因子,主要由eNOS催化L-精氨酸转化而来,具有减少氧自由产生、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单核细胞黏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等生理效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和eNOS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通窍涤痰方可通过提高血浆NO和eNOS水平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RNA,近年来发现其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microRNA-155是一种多功能微小RNA,在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均表达,如成纤维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等,主要通过靶向各种基因调控多种生物学作用,从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155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脑屏障及血管免疫炎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microRNA-212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相关研究报道显示,microRNA-212表达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明显相关,且认为外周血microRNA-212及其所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在脑卒中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低于对照组,说明通窍涤痰方可降低外周血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
综上所述,通窍涤痰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良好,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microRNA-155和microRNA-212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