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 梁同世
曾经的中国葡萄酒,离我们很近,离世界很远。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快,曾经占据中国葡萄酒市场C位的国产葡萄酒,渐渐被琳琅满目的进口葡萄酒所取代。甚至当饮用葡萄酒被大众普遍认为是一种“洋气”的生活方式后,中国葡萄酒的地位更显得有点尴尬。
那么,中国葡萄酒已经失去了市场号召力了吗?从今年金樽奖中国葡萄酒行业论坛,以及李德美老师的中国葡萄酒大师班的火爆程度来看,还是有很多业内人士,甚至是终端消费者在关注着中国葡萄酒的发展。
从2011年到现在的8年里,中国葡萄酒摘下了一个又一个国际比赛大奖,可就像是跟以往的样子倒了过来—离消费者很远,离世界却很近。业内人士大多认同中国葡萄酒的潜力,可要向消费者推广中国葡萄酒的时候,却总碰上同一个问题:有这么多进口葡萄酒可以选,为什么还要喝中国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面临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光有业内人士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更多的消费者去认识我们身边的优质产区,优质的葡萄酒。这是我们今年将中国列为金樽奖主宾国的意义,也是我们今年用两期专题内容深入去剖析中国葡萄酒现状的意义所在。
今年的金樽奖主宾国产业论坛的参加人数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甚至后面只能让不少观众在后面站着听。虽然觉得很不好意思,但也实在是惊讶于大家对中国葡萄酒的兴趣。
这一届中国葡萄酒产业论坛,李德美老师、伊国涛老师、彭洪会长以及本刊主编Annie蔡金萍通过大数据剖析了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及国内的市场现状。对很多中国葡萄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定价虚高、推广困难等问题,结合了一线生产商所面临的生产、销售难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这是这个行业所面临的转型节点,也是众多从业人士在未来的销售推广中所需要思考的实际问题。所以,论坛过后,有许多读者、观众纷纷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对论坛做详尽的报道。现在,满足你们要求的详尽剖析报告来啦!请看专题分析:《当我们越来越了解中国葡萄酒》。
今天在大师班酒单的挑选上,经过反复和李德美老师讨论、核对和确认,挑选出了能代表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的9款葡萄酒。大师班前,跟几位前来参加的朋友聊起来,发现他们都是冲着酒单上的几家酒庄而来的。如李德美老师作为顾问的天塞酒庄,全球最大的冰酒酒庄蔡麟以及摘得今年的金樽大奖的凯仕丽酒庄等。
这些酒庄,历史最短的不过10来年,但已经颇受业内人士以及终端消费者的认可。国内的精品酒庄在起步,当然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他们依然面临着成本和市场的平衡,高定价与低定价对品牌的影响等问题所带来的困扰。这一期,我们采访了天塞酒庄庄主陈立忠女士,跟她探讨了中国的葡萄酒产区,特别是新疆产区的发展,以及种种大家感兴趣的中国精品酒庄的推广与销售问题。
中国精品酒在崛起,而国际酒业巨头们对中国葡萄酒产区兴起的反应,也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得多。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国人头马君度集团、奥地利施华洛世奇家族开始在中国最早的一批产区,如山东、河北等投资酒庄;千禧年后,LVMH、拉菲集团在云南、山东投资的敖云、岱等酒庄,刷新中国葡萄酒最高单价的同时,也引爆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
这些有着“洋血统”的中国酒庄,往往有着随着品牌而来的高定价,那么消费者应该为了这些酒庄的品牌附加值买单吗?也许看完这期的《“洋血统”的中国酒庄众生相》,你会有自己的思考。
这些“洋血统”酒庄在中国的生根发芽,让笔者感到惊喜的是让中国葡萄酒行业看到了更多的中国新兴葡萄酒产区的潜力,如云南德钦、山东蓬莱。这些产区其实很早就已经存在,但随着国际酒业资本的进驻,再次吸引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关注。而在这些国际酒业品牌的引流下,不少本土酒庄也收获行业关注的目光。这期,我们采访了云南霄岭酒庄的酿酒师牟超先生,为我们讲述这片产区的发展和问题。
今天,中国葡萄酒跟我们以往所认知的有了巨大的变化,可在新的酒业市场环境下,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却变得更多了。不管你是一线的生产商、销售,还是喜欢中国葡萄酒的消费者,对于这些我们本应最熟悉的中国葡萄酒,都有什么想要聊聊的呢?欢迎加入《葡萄酒》杂志交流群,跟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