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高维微 图 |受访者提供
缙云山 摄影/秦廷富
清晨,北碚区滨江休闲步道上,晨练的人群陆续出现,此时离上班还有不到两个小时;渝武高速北碚口,往来北碚的车辆络绎不绝;9 点左右,天生创新创业街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当年轻人开始为工作忙碌的时候,北碚优哉游哉的休闲生活也拉开了序幕。上午10 点,体育馆羽毛球场内,李大叔在免费的专业老师指导下打着羽毛球;下午3 点,歇马镇天马村,张大妈雷打不动准时出现在文化室,远程学习舞蹈;日暮时分,人们聚集在体育场挥洒汗水,还有人在“读书人家”等文化生活馆里,享受闲暇但却充实的时光……
这只是北碚人极为普通的一天,在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中,我们能够窥见北碚区高质量发展背后的高品质生活。
受中梁山、缙云山以及嘉陵江的阻隔,北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身处主城却又觉得与“重庆主城”隔着遥远的距离。李春虹在北碚区交通局工作了20 多年,过去到沙坪坝或者江北都说“进城”。
第一次改变来自于2003 年。那年年底,北碚通往主城核心区的第一条高速——渝武高速正式通车,北碚到江北的距离缩短了一半,正常行车时间仅为25 分钟。
2009 年,绕城高速公路通车,“环线+射线”的交通格局在北碚形成,向东可直达渝北,向南可直达沙坪坝。2018 年,渝广高速二期正式建成开通,北碚与悦来国际会展中心的车程缩短至20 分钟。
2013 年开通的轨道六号线,更是彻底改变了北碚人的出行方式。从此,北碚到主城所有核心区域,都可以通过轨道交通便捷抵达。
北碚嘉陵江上八桥叠翠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李春虹明显感觉到北碚与主城核心区之间的心理距离被彻底打破,“‘进城’一词在北碚人口中变成了‘去江北’‘去南岸’‘去沙坪坝’。”
为了加快北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北碚区还提出了“南下东进”的融城战略。这一战略的推行和实施,进一步打破了北碚与主城其他区域间的交通瓶颈。
2017 年至2019 年,北碚区重点推进了13 个建设工程,即“两隧四桥五路两立交”,分别是歇马隧道及东西干道、土主隧道、水土嘉陵江大桥、蔡家嘉陵江大桥、马鞍石复线桥、礼嘉大桥、水土大桥南引道、快速路一纵线北碚段、快速路二横线北碚段、渝武高速扩能蔡家段、龙凤溪立交和海螺山立交。“六高速”加“五横六纵”的道路交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目前,经提前建成投用的三环高速静观、三圣互通,20 分钟可到达渝北区;经渝广高速,50 分钟可到达广安。
北碚的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里,上百名企业主正聚精会神地做着笔记。前来授课的,是特邀名誉院长庄聪生。今年,这样的课堂已经开展了9 期,共培训近1100 人次。
企业主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带来的效果,也折射到了北碚区民营经济的产值上。2019 年上半年,北碚区新发展民营企业1726 户,同比增长11.69%,增幅位居全市第二,主城第一。截至6 月底,北碚全区市场主体累计52592 户,民营市场主体占比达96.57%,北碚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54.4%,纳税占比达72.5%。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北碚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早在2017 年,北碚区就挂牌设立了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也是重庆成立的首家民营经济发展局。此后,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局与北碚区工商联一道,“双轮驱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以民营企业“娘家人”的姿态,推动北碚区民营经济的发展。
目前,北碚重点发展的智能产业涵盖工业互联网、传感器、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及终端等。近年来,“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的表现尤为抢眼。
天生创新创业街(西南大学产业研究院) 摄影/陈飞胜
北碚区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组织企业到外地参观考察以及金融创新等多种手段,让北碚近百家制造型企业完成了不同程度的智能生产线改造,其中4 家企业获得智能工厂认定,11 家企业获得数字化车间认定,数量名列全市前茅。
在颜宏齿轮厂里,一根电机轴承先后要在8 台数控机床上进行不同部位的加工,但这些操作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工人只需点击机床上的屏幕,设置参数即可。
在茂田机械公司,电动医疗器械减速电机、服务机器人减速机和驱动系统等20 多个品种的智能产品,被智能生产线生产出来。
截至今年上半年,北碚区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4%,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事实上,从2018 年开始,“智能制造”产值就已占据北碚区工业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北碚区还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2002 年,科技部、教育部认定并授牌的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的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启动建设。截至目前,入驻园区企业总数267 家,累计孵化企业1000 余家。在2018 年市级孵化基地绩效评估中,园区再一次获得优秀等级,成功申报为市人力社保局首批青年人才免费创业工位。1 家企业成为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 家企业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4 家企业成为2018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8 年5 月,北碚区政府与西南大学签订协议,共建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该项目以现代农业、智慧教育为核心领域,拓展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着力引进各类基金,打造科技成果库、科技项目库、企业需求库、创新人才库、专家信息库,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高水平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科技资源要素聚集共享服务平台和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今年5 月,以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天生创新创业街正式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已引进研发机构32 个,服务机构26 个,众创团队16 个。
预计2020 年投入使用的北碚亿达创智广场,已与10余家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方向的企业达成入驻意向。
北碚区还积极强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除了开展科技创业投资种子基金(首期1000 万元)组建,还开展了知识价值信用风险补偿基金(首期1000 万元)试点工作。2019 年新申请贷款的有64 家科技型企业,申请企业累计达到161 家,占入库科技型企业53%。发放47 家科技型企业贷款12042万元,其中,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985万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7057 万元。
2016 年初,北碚人文定国从主城核心区搬回了位于北碚的北泉花园,理由很简单,“我还是喜欢北碚的生活,我每次开车快到缙云山隧道的时候,就觉得空气都要好些。”
缙云山国际森林山地马拉松赛
“空气好”这绝不是文定国的臆断。
2019 年1 月至10 月的304 天时间里,北碚的空气优良天数就达到267 天,同比增加11 天,位居重庆主城第一。
北碚的宜居,不仅体现在空气质量上。2016 年,北碚区就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此后,北碚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34 项创建指标全面达标,森林覆盖率、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众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等多项指标远远高出指标要求;全区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在河流治理方面,以梁滩河为例,北碚区联合上游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梁滩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三区联动,协同治理”的补偿机制推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2018 年以来,嘉陵江北碚段总体达到Ⅱ类水质,梁滩河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Ⅴ类水体要求,竹溪河、璧北河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随着北碚滨江休闲带一期、五彩滨江公园、龙滩子水库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公园绿地建设,目前,北碚区森林覆盖率达53.1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52 平方米,各项城市绿化指标均排名重庆主城前列,市民出门300 米便可见绿,500 米便可见到公园。
在北温泉街道华光社区,西南大学退休教授、画家方凤富开办了“方凤富雷锋班”,每月定期到社区为爱好书画的居民义务指导,如今已培训近千人。像方凤富这样服务社区的老师,在北碚还有很多,如著名剪纸艺人梁世惠、市级非遗龙凤车灯传承人周传勋……
在北碚,公共文化服务门类齐全、遍布城乡,这得益于北碚区“城乡一刻钟文化圈”的构建。
近年来,北碚区紧紧围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目标,以“城乡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标准,按照“圈、带、点”的思路,科学布局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
巩固完善核心“圈”。北碚在全市率先建成文图博美体“四馆一中心”区级设施网络体系,17 个街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等级站标准,建成177 个村社区文化室。
创新打造旅游“带”。在旅游带上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项目,建成10 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
夯实终端服务“点”。在农村建设300 个文化中心户,在城市建设20 个文化生活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2016 年,北碚以西部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早在2013 年,北碚就启动了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创新建成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碚壳”。通过整合全区文化数字资源和数字服务,对上联通了国家平台,对下延伸至基层。
体育方面,北碚区共建成乡镇健身广场12 个,其中两个为全国乡镇健身广场示范点,社区健身点24 个,健身步道20 条,农体工程136 个,健身路径353 条,“一刻钟健身圈”也已基本形成。
2018 年,北碚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50%,全年举办500 人以上区级综合性赛事13 次,其它各级各类活动1000 次,年参与人数逾150 万人次,活动次数、规模逐年显著递增。
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
文艺志愿服务到偏岩古镇 摄影/王 飞
梁实秋纪念馆·雅舍书院
教育方面,近年来,北碚区先后投入20 多亿元,通过实施“开发区学校建设、校安工程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三大工程,已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50 余所,新增校地约32 万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70 多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馆)面积约17 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
北碚区目前有西南大学和在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高校4 所,中等职业学校6 所,市级重点中学5 所,形成了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医疗方面,北碚已发展了包括“三甲”医院在内、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并已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
优良的卫生健康服务,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健康,北碚区“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7.82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