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晨
关键词“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19年5月10日美国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以此为开端,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贸易战引发的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等问题深刻影响了普通群众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习近平总书记推行供给侧改革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转型,为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带来动力。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迅速发展,一次又一次冲击着美国本土的科技行业。华为率先研制出5G技术,成为行业标杆。未来5G技术必然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热点,显然美國并没有抢占先机。因而,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实质是为了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阻碍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步伐。
中美贸易争端可以看作是当今中美两国关系的一个缩影,它深刻映射了两国关系具有复杂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在当今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强盛,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迟滞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对立性也越加明显。因此,“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古老的概念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修昔底德陷阱”,起源于古希腊同名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雅典不断增长的实力引起当时另一强国斯巴达的恐慌,这导致了两国之间不可避免的战争。不同于古希腊当时其它的思想家,修昔底德不认为国家体制和人文的不同导致了伯罗尼撒战争。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国家间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发展的不对等性。后来居上的国家使得一开始占据优势地位的国家感到深深的忧虑和威胁感,同时,其也要求为自己的发展而得到更多的利益。修昔底德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传统优势国家与新兴发展国家之间会有激烈的竞争,这会导致战争的发生。
当代“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正式提出。他在研究中美关系中将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套用在中美之间。艾利森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于美国而言可能会是一件不利的事。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权威会是一种挑战,这更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复杂化,两国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做了延伸和扩展。这一观点或者说概念是一种现实主义思想与对中美关系悲观主义思想的结合。它将中美之间普通的竞争关系例如贸易关系强行扩大为一种国家间的冲突。
当代“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具有多个政治理论基础。包括能力决定意图的古典教义,权利转移理论以及安全困境理论。美国政治学家约翰·赫兹认为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下,保障国家安全最主要的方法是保护自己的权利,这样就会使得其他国家感到威胁,由此国际政治社会处于一种相互竞争的状态。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安全困境理论适用于中美关系。他们认为中美中间各种竞争必然导致冲突的发生。
一直以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西方学者更是把“修昔底德陷阱”作为“中国威胁论”的核心观点。这种模糊概念的做法会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发展的恐慌,以此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增加国际地位和威慑力的企图。“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种古老的具有时代性特点的理论。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一理论对于中美关系的适用显然是不适应的。
笔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完全不适用于中美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
第一,“修昔底德陷阱”认为新兴国家会因为不满足当前的国际地位而发动战争。这很明显不符合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开放包容与友邻和平共处的国家。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和争端的准则。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在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也积极的寻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的提出,使得中国和东亚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试图同周边国家一起发展,先富带动后富。因此,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发展的对外原则。对于自己本身的发展,对于中国对世界的作用,中国一直承担着一种大国责任,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延续与传承。其次,当今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仍是我国当前最根本所在。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大,但人口众多,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依然有较大差距。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合作共赢,因此,中国根本不可能使用武力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修昔底德陷阱”显然不适用于中国。
第二,中美关系的复杂化也不适用于“修昔底德陷阱”。虽然2019年开始中美贸易战的形式加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两国仍然在多方面联系密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美国以贸易战阻碍中国发展的目的并不能实现。中国5G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只是中国实力增强的一个缩影,和平发展的道路必定会使得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与几千年前的希腊和斯巴达的关系相对,中美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中美之间更多的是依存关系而不是相互对抗。
第三,当今联合国等世界国际组织在全球的地位与话语权逐渐升高,国家之间的约束力也不断增强。国际法院、国际仲裁庭等相关机构的强制性也使得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得以保障。“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的前提是整个国际社会处于不稳定的无政府状态。主要是指国际社会没有权威管理复杂的国家关系。这很显然不适用于当前的国际关系。当前社会虽然没有一个具有超强权威地位的组织或者机构,但是各国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对抗,但是联系密切的两国往往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因此,中美之间是“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述是不准确的。
与西方学者截然不同的思想观点,新时代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背景
当前,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当今世界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与利益冲突也不断增多。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来占据霸权主义地位,强权政治等不公平世界政治秩序也不断激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与此同时,西方國家有关政客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转移国内矛盾,以此增加西方国家的国际话语权。除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问题还包括环境、生态等各种困境。然后西方的治理历练却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国际矛盾,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国际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内涵
“只有各国发展,世界才会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国际权利观。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每个国家都应享有平等的国际关系地位,应当公平的参与国际事务。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要想得到发展,就不应该遵循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的治理理念,只有和平安稳的国际秩序,才能保证各国的良好发展。同时,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的问题也使得各国逐渐认识到全球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从来都不是分离的,人类的发展依赖于自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合理的改造自然有助于人类的发展,相反,对自然的破坏往往会使得人类自食恶果。人与自然是生态共同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但是也导致了严重的污染事故,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保护自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习近平认为世界各国应一起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要懂得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治理理念。相反,“修昔底德陷阱”这一理念使得中美站在对立面上,为中美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带来巨大阻力。“修昔底德陷阱”宣传中国威胁论,这极易引发中国周边国家的恐慌。中国实行的一带一路政策,力图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然而“修昔底德陷阱”理论的传播,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发展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国家利益的互利互赢,每个国家都有平等的国际地位,加强交流,平等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综上,我们不能用“修昔底德陷阱”断定中美关系。中国一直以来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处于世界之林。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虽然中美之间存在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可避免的差异,在经济贸易方面也时常存在摩擦。但是,新时代,中美两国应该负起大国责任,以自己为标杆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为人类的共同发展营造和谐安定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