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9-12-10 09:48袁林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8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实践应用互联网

袁林

摘要:“互联网+对分课堂”是高校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在分析《蒙台梭利教育法》高校教学现状和课程特征基础上,构建了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多元化全学程评价的“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对分课堂;蒙台梭利教育法;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8-0193-02

1“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互联网+”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的经济发展新生态。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教育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相结合,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力量,逐步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基于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教学中的“传授一强化一记忆”过程的教学模式不同,对分课堂强调学生作为知识建构主体的中心地位,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对分,一半用于教师知识讲授,另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在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中间环节,教师布置任务驱动,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知识内化吸收,从而形成了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的“PAD课堂”模式。“PAD课堂”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性互动,教师角色由单一的“教”转变为“教与导”,学生角色由“学”转变为“学与研”,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课堂参与性,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建構,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联网+对分课堂”就是在结合互联网+、对分课堂以及传统课堂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新模式。

2高校《蒙台梭利教育法》课程教学现状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毕生从事早期儿童的教育与研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类课程,内容通常分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部分和蒙台梭利操作方法部分。由于蒙台梭利教育法理论深入、教具丰富,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高校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课程教和学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思想的领悟较为肤浅。由于理论内容较多,分配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领悟较为肤浅。二是对蒙台梭利教具操作的学习多为片面模仿。不少学生在学习教具操作部分时,没有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和真谛,大多是单纯模仿操作手法。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高校在《蒙台梭利教育法》教学时,往往先学习理论,再学习操作方法的方式,导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没有融合。四是蒙台梭利配套的专业实训室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和实践的需求。

3“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3.1“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高校《蒙台梭利教育法》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征,构建了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多元化全学程评价的“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具体教学模式如下图: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教学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立足于“互联网”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和线下的蒙台梭利实训室,进行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二是设计课前、课中、课下三个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加强学生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实践。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理论促进实践、实践加深理论。四是贯穿全学程的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强调通过团体合作促使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

3.2“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3.2.1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

(1)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

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课程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提供相关课件、教学视频、蒙台梭利教具操作视频、其他配套资源等,开设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反馈、话题讨论等相关栏目,方便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互动。

(2)提供深入的线下实践指导

借助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及蒙台梭利教具,为学生提供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操作方法相结合的实践场地和操作材料。在课堂中的实践操作学习,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深入指导;在课堂外的操作练习,学生可录制操作视频,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方便教师随时查阅指导。

3.2.2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

(1)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

课前,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单元学习任务与要求。根据学习任务,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源,如课件、视频、知识点解析等。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完成预习,并提出疑惑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查看学生完成预习程度,并进行疑惑问题归总。

(2)课中对分课堂

通常情况下,高校一次完整课堂每次讲授2个学时(2节课)。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一半时间给教师,一半给学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分配。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内化吸收,往往一次完整课堂的第2节课留给教师,进行知识新授和重难点解析,这样学生就有更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知识内化吸收与拓展学习。而第1节课留给学生进行上一周知识点的讨论,通常会用“亮、考、帮”的方式。“亮”就是学生亮出自己或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及看法,“考”就是不同小组之间相互出题考查,“帮”就是“帮帮我”,是相互帮助或者帮助那些对问题没有理解的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课程较为特色的是蒙台梭利88件教具的操作,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还可进行教具操作练习、小组操作演示、组内互评和小组互评等。

(3)课后学生内化吸收

教师在第2节课进行知识新授和重难点讲解后,学生有一周的时间可以进行知识的理解、内化、吸收、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知识的疑惑点和教具操作难点进行归总,以便下周课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解析和点评。

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日常生活领域教育为例,教師课前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并提供有关蒙氏日常生活领域教育相关的资源。在课堂第2节课,教师讲授日常生活领域教育的知识重难点,并给出课后思考。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进行知识内化与吸收,并且利用蒙台梭利实训室进行教具操作练习,操作视频可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在下一周的第l节课,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教具操作演示和互评,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第2节课教师讲授新知识点,以此循环的连贯式学习。

3.2.3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蒙台梭利教育法》课程教学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先讲授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后讲授蒙台梭利操作方法的常规方式,采用全学程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融合的新模式。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操作以教育理论为前提,学生必须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才能理解并专业地进行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而实践操作、分析研讨可以加深学生进行蒙台梭利理论的内化和吸收,有助于理论促进实践、实践加深理论。

3.2.4“多元化、全学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还体现了“多元化、全学程”的教学评价特点。《蒙台梭利教育法》课程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采取自评、互评、师评,课堂实时评价、阶段性评价、期末综合测评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采用课堂实时记录、教具操作记录、小组学习档案、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统计、期末考查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在“互联网+对分课堂”模式下,线上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客观记录学生学习情况、资源查阅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话题讨论情况、知识点测评情况、蒙台梭利教育名著阅读情况等,既可以帮助教师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查漏补缺,从而提高自己学习能动性;线下的对分课堂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学生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重难点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客观真实地了解和记录学生对于蒙台梭利实践操作的学习情况。因此,“多元化、全学程”的评价方式更能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4结论

在“互联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结合《蒙台梭利教育法》课程的特征,构建了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多元化全学程评价的“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课程教学的实践应用中,新模式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内化吸收;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蒙台梭利实践操作方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全学程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专业自信,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实践应用互联网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