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深且广,文苑种花人

2019-12-10 09:20曹辉
辽河 2019年11期
关键词:营口文坛文学

曹辉,辽宁营口人。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光明日报》《文汇报》《诗刊》等发表过文章诗词。出版散文、诗词、评论及心理学书籍等七部。

岁月积深,以成卷册。

收到《雁翎文稿》这本犹带着墨香的新书,正是夏日黄昏,轻翻几页,那些分明不带感情的一粒粒饱满的文字,因为某种被注入的魔力开始扰人心湖,令人意绪悠悠。

今年八十出头的雁翎老师,在我心中还是老当益壮,是个归来仍是少年心的标准文人。较之于他的新书更让我钦佩的是,他那腔不仅自己写更注重扶植新人的一脉文心热血,其人如云端高阳,清贵不失随和,亦如天心明月,清辉皎然的低调中透着干练与机敏。

都说文如其人,雁翎老师的文风雅致,正如他的为人一样,不见那些所谓的人世的弯弯绕,却又不乏其对现实洞见的深邃理解,这一点,尤其难得。那种高度自律的为文精神,那种不被世俗浸染的文人襟抱,那种不流俗乐于助人的韧劲,都成为他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他爱惜自身羽毛注重清誉的个性,相得益彰。

该书还算不上是雁翎老师的收官之作,以老师的精力和才华,当然还会有令人期待的大作,倚马可待。这本书读来不带暮气,相反,篇篇洋溢着一颗充实乐观的文心,带着生动与真诚,带着满满的正能量,令人感觉到文学催人向上的力量,这才是文人的慈悲心。该书分为“作品短评·作家推介”“文学讲座·创作辅导”“中华文化·百姓故事”“朋友学生·寄语赠言”四部分。这种构架,让我又是心生唏嘘,雁翎老师依旧将推介放在超越他自己的作品之上,这是个怎样的种花人啊!如果你还在说世风日下,人皆自私,那看一看雁翎老师,他老人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什么叫“园丁”,什么是用心设“杏坛”。

“文学讲座·创作辅导”成为本书的亮点,这里面的内容可以说都是写作干货,对初学者尤其重要,可以快捷地提升个人写作技巧,譬如“作家文化品格的构建”,这是教写文章的人为文先為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譬如“文学创作是一生的马拉松运动”,这是教读者正确认识写作需要日积月累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譬如“从诗词经典中汲取创作滋养”和“幽默及其语言艺术”,是在细节处教给读者如何使语言鲜活生动……这部分本该为全书篇首的内容,被雁翎老师放在第二部分,足见老师奖掖新人的拳拳赤子之心,实为一篇篇文章心法,俨然文学武功秘笈。读来,自有所得。你得相信,这世上有一种人,为他人作嫁是那样开心,比他自己有成就还要喜悦。这种奉献精神,是属于雁翎老师那个时代人的真实写照,是一脉文心的书生本色,他不喜欢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成为瞩目焦点,他更喜欢脚踏实地做点儿实事。还是说到这本书上来,雁翎老师用他的积累沉淀,告诉我们如何找到文学的山林,不浮夸的学问,不搞不正当关系的务实,你的成就不需要夸夸其谈,拿文章来说话,就这么简单。你的文章水平高低,决定了你为文的高度,炒作抑或其他,都不过是小技,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中华文化·百姓故事”作为本书的第三部分,讲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小故事,和诗词轶事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节日民俗之类的故事,借古人之口,用今天的语言范式,其实是在告诉作者如何将一些经典融于自己心中,在合适的文章里出现,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苦心不可不赞。而“朋友学生·寄语赠言”则是本书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多是雁翎老师的学生们送给老师的祝福寄语,这是老师重情的表现。心中有他人,有他人的点滴,才会有将这些点滴记录于书卷的行为。人啊,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其用意。长情之人自是多情,也自是重情。师生间的情感,在岁月的长河中,成为波光粼粼的美景,寓目芬芳,经久不息。

一个人,喜欢做的事情,不会感到疲劳,喜欢的人,愿意在一起交往。善良是文学的酵母,对于雁翎老师来说,这本书,就是他内心情感江河的澎湃与湍流,读来元气淋漓,思想鼎沸的人,心灵不老,文字不老,所以说,雁翎老师是营口文学的不老翁。他在二十岁读大学时,有一篇文章《路》成为乡土教材,被广为传播,这是他才情的早期显现,可是他从不炫耀自己,这让我想起“成熟的稻穗都爱低头”这句话,真正有内秀的人,从不也不需要向他人推销自己,金子的光芒是红尘遮掩不住的。这种为人的品格,在雁翎老师的女儿绿竹姐身上,得到很好的传承。说起来,我和雁翎老师的交往不多,但认识绿竹姐,却是好多年了。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这是我从雁翎老师身上学到的一种精神;写文章要思考如智士,谈吐如俗人,这是我从雁翎老师身上学到的一种方法;敢在时间里苦修,必在永恒里结晶,这是我从雁翎老师的文章中吸取的精华;自我创作一段时间,教一段时间,扶植一段时间,随时总结经验,这是我对雁翎老师微言大义方为文学不二法门的领悟。

而我,一个已过不惑有些阅历没什么人生成果的后学晚辈,因为与文化名人雁翎老师居于同一座城市,在这座内容不为零的海滨城市,对这个有着文学修养的老者,特别是他那些自带光芒被人知或不被人知的予人玫瑰的轶事中,自然产生由衷的敬意。《易经》中有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意思是说,没有任何平路,都是坎坎坷坷的事物,是循环的,没有一去不返的,物极必反。雁翎老师却用一贯的豁达,将“书生无用论”彻底掀翻,他创造的属于他那个时代的营口文学兴盛期,全国文化名人到营口汇聚一堂的情景,每想每热血沸腾,恨不得生在当时亲见其盛况。

雁翎老师不但扶植挖掘文学新人,还无私地教这些新人如何少走弯路,早日作出成绩,从不藏私。这真是难得一见的品格。他只是一味地予,从不要,但,他种下的花的种子,早就有了满园的花儿怒放,他用行动,给营口文学的昨天开了一个好头,今天有了一个满园绮色,营口文学的明天,更是令人期待!什么都有因果,忘年交的感情,亦是。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钱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雁翎老师对他的学生们,他对自己的付出从未奢求过什么回报,这才是真正的人格亮色。

而我最乐见的是,雁翎老师不是那种书呆子式的文人,不读死书,能以真我入世,他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而不失真情,能在坚守一份文人的风骨上大开营口文风,培养扶植营口文坛新人,创造营口的文学辉煌,这,才是雁翎老师真正的可贵之处。这世间,从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那么,应该可以这样说,不谋营口文坛者,不足以为营口文坛执牛耳者。这个执牛耳于营口文坛的牛人,就是而今耄耋之年的雁翎老师,他用自己生命的文学长青树,为营口文学撑起一方绿阴,使得营口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人才,营口文学后继有人,这才是令人欣慰的,这些经年的因,终于结出了如意的果,那些果实,摇曳于营口文学这株大树的枝头,带着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

说来说去,离不开书。这本《雁翎文稿》,不仅是脑力劳动的体现,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打败时间,还是一种不随肉身而逝的精神永恒。究其根源,文学,除了自渡,再就是渡人,雁翎老师是当代营口文坛的一面旗帜,“德懿双馨”,这四个字没人比他更配得起了。他是营口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他积极入世的态度,他对写作的敬畏和对新人的扶植,都是他身上闪闪发光的一种品质,更是他老人家让我们钦佩的精神长相。文德深且广,雁翎老师完全担得起此誉。

能写不算本事,带动一个地方的写作,就像历史上的建安文学、江西诗派等,这才是一个文人的最大功德。倘若将来出现一个全国有名的“营口文学”,这绝对与雁翎老师经年的付出分不开,就算没有在全国占据鳌头,也依旧会在营口人的心中记住雁翎老师对“营口文学”功莫大焉的经年往事。

片言浅语,点不代面,文以记之。

猜你喜欢
营口文坛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当先锋不再先锋
哭正中老
“河风海韵·醉美辽河”全国诗歌大赛获奖名单
醉美辽河,流进我梦想的城(组诗)
《南方文坛》2018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文学小说
文学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奋起扬帆
韩寒们与传统文坛为何势不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