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雪
摘 要 本文选取了公共图书馆1957—2018年发表在国内38种图情领域期刊上的38 198篇学术文献的相关信息,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统计,从发布总量、期刊分布、作者、关键词、被引量、所属学科等多个角度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按文献产出时间进行阶段性划分。论文充分利用Python、pyecharts等大数据分析工具,用表格与可视化方式揭示七十年来国内公共图书馆在图情领域学术研究特征与趋势。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学术研究 文献计量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10.016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Past 70 Year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38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 Zhenxue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38,198 academic documents published by the public library in 38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from 1957 to 2018.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is used to count the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total amount of public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 authors, key words, quotation, and subject disciplines, and the literature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publication time. This paper makes full use of Python, pyecharts and other data analysis tools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past 70 years in domestic public libraries with tables and visualization methods.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Academic research. Bibliometric.
0 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图情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研究工作对于政策制定、事业发展以及图情学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地考察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学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准确地理解公共图书馆学术发展的历史、演变、作用和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公共图书馆+文献计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与之相关的结果共有134篇,但普遍集中在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研究,而对于公共图书馆界的学术成果的统计研究非常少。其中学者胡军等人就我国16个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2010—2014年发表的共381篇学术文献进行了研究,认为公共图书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献较少,并通过计量分析认为长沙市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学术文献较多[1]。学者樊浩对我国公共图书馆2001—2010年在10种期刊上发表的共计4813篇学术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后认为,国内公共图书馆的研究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和管理两个方面[2]。以上学者研究的样本数量以及时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不能全面体现出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状态。恰逢新中国建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国当代公共图书馆事业也走过了七十年历程,笔者拟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38种图情领域期刊,对其中公共图书馆发表的学术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试图探究我国公共图书馆学术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同时也为图情领域其他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1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总体发表情况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属于图书情报学范畴,在1949—1956年间图情领域除去中国图书馆学家杜定友编撰的《新图书馆手册》之外,并无其他可查询成果。1957年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学通讯》 (现已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学报》) 创刊,为学术发展提供了理论舞台[3]。本文即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图书情报学类别中选取1957年之后发行的、且具有影响因子的中文期刊38种,将其中新闻、通知、公告等内容剔除,共获得学术文献268 746篇。通过Python3.6+pyecharts+MariaDB软件程序获取文献的作者、单位、关键词、分类号、引文等信息,最终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取出作者单位中包含公共图书馆发表的学术文献共38 198篇,以此对其发文年代、期刊、机构、作者、引文、关键词及研究主题,学科等进行聚类分析、内容分析,并将结果采用可视化图表方式展示,以便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文献分布结构、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
随着历史变迁,许多期刊名称发生了变化,本文中表述的期刊均使用现有名称,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年代分析
对所有文献的分布年代进行可视化展示,将1957—2018年公共图书馆文献与图情期刊全部文献的产量中进行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受制于期刊数量以及历史原因,在1957—1977年的二十年时间图情领域并没有太多的学术成果出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会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之后图情领域学术文献不断快速增长,并在2007年达到顶峰,全年学术文献产量达到15 919篇。2012年十八大之后又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与期刊主动减少每期篇幅有关。例如《图书情报工作》在2009年全年发文量达到831篇,到2016年全年发文量降为411篇,降幅达到了一半,《中国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等期刊篇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公共图书馆作为图情领域重要的学术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在起步阶段学术成果数量相对于高校图书馆与科研机构要高,据统计,1957—1978年之间共有223篇此主题的学术成果,而其中公共图书馆界对自身的研究就达到了139篇,占比高达62.33%,直到1978年之后产出占比才逐渐减小。
根据图1发文数量对比分析可知,公共图书馆历年发文量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公共图书馆学术文献数量随着图情学的发展占比不断减少,在2012年之后占比略有回升。第二,公共图书馆学术文献数量跟随图情领域总体数量波动,但幅度相对平稳且波动幅度较小。2012年之后图情领域学术成果数量出现下降时,公共图书馆并没有立刻出现下降态势,在2010—2015年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第三,公共图书馆学术文献产量略迟滞于图情领域,在2002年图情领域学术研究大爆发之后,公共图书馆反而出现了小幅度下降,随后又跟随趋势相对同步。产出最高峰出现在2010年,达到1922篇。
由于本文文献数据涉及近七十年时间跨度,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发展趋势,根据其年代数据波动情况,笔者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重要转折标志,并将1978年之后每十年作为一个时期,将前后近七十年的时间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萌芽初始阶段(1957—1978年),起步发展阶段(1979—1988年),稳步增长阶段(1989—1998年),快速爆发阶段(1999—2008年),理性修正阶段(2009—2018年),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萌芽初始阶段(1957—1978年)。1957年,《中国图书馆学报》 的前身《图书馆学通讯》 创刊,为业界学者们发表理论成果提供了平台,随后近二十年时间受到历史原因限制,并没有太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现。这期间由公共图书馆主办的多种学术期刊创刊,例如《国家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 《图书馆研究》 《图书馆建設》,占到了这个时期图情领域期刊总数的八成以上。而图情领域中的情报学在1958年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后才开始出现简单的情报述评和分析等文献,造成了这一时期在学术期刊上研究成果较少[4]。虽然这个阶段图情领域总体研究成果不多,但公共图书馆研究成果占比达到了62.33%,成为图情学术研究主体机构。
起步发展阶段(1979—198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各行各业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新的经济建设当中,图情领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1979—1988年这段时期图情领域有28种期刊创刊,成为图情领域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也在批判与探索中前行,图书馆学的重铸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5],这时期的公共图书馆也对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一些新兴技术展开了研究与应用。
稳步增长阶段(1989—1998年)。1990年底,国内图情领域最核心的期刊《图书馆学通讯》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学报》,名字的改变似乎预示着学术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起点。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国内的不断普及,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图书馆研究逐步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的方向,该阶段公共图书馆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快速爆发阶段(1999—2008年)。伴随着图情领域学术大发展,公共图书馆学术理论成果也出现了一个爆发阶段,经过前几个阶段的积累,公共图书馆学术理论成果迎来了黄金期。同时受到互联网发展起伏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与之形成了很强烈的共鸣,在2000年之后互联网发展泡沫破裂时,公共图书馆学术理论成果数量随之也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也随之快速增长。
理性修正阶段(2009—2018年)。尽管在这个时期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成果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6 652篇,但2013年之后,总体仍然出现了下降趋势,应当说这是在快速爆发之后的一次理性修正。研究成果数量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研究质量的下降,相反在这个时期,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成果数量在图情领域的占比出现了回升,这意味着公共图书馆正努力减小与高校图书馆以及科研机构之间在学术研究上的差距,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图情领域广泛认可。
3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期刊分布
图情领域期刊按主办单位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三种。相较于高校与科研机构,公共图书馆主办的期刊创刊较早,这与现代图书馆学起步较早有关。通过上文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1978年之前共有6种期刊创刊,其中由公共图书馆主办的达到了5种。在本文分析的38种图情领域期刊中,有16种期刊为公共图书馆主办,占比超过四成。本文列出了公共图书馆学术文献占比前十位的期刊,如表3所示。其中公共图书馆发文量占比最高的《国家图书馆学刊》 达到了49.71%,排在前十位均为公共图书馆主办的期刊。
对期刊的公共图书馆学术文献发文总量进行统计(见图2),占比最高的期刊是辽宁省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学刊》,总发文量3510篇,总占比为9.19%。前十位的期刊中只有《图书情报导刊》 是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期刊,其余均为公共图书馆自己主办。前十位期刊总量占比超过了50%,期刊分布特征明显,可以说公共图书馆学者更倾向于将学术成果发表在公共图书馆主办的期刊上。然而对表2期刊影响力分析后发现,占比前7位的期刊中,仅有《国家图书馆学刊》目前是北大核心期刊,其余期刊影响力较弱。
4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机构分析
对机构发文总量分析,可以了解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将38 198篇学术文献的机构进行统计并排序,排在前20位的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国家图书馆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机构,研究成果数量达到2829篇,占比达到7.41%,总量超过了排在第二位的上海图书馆有一倍之多。可以说,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机构,其业界学术领导地位优势明显。
从表4机构发文量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学术文献呈现以下三种特征:首先发文量与机构级别成正比,国家图书馆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机构,研究成果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构,省级图书馆高于市级图书馆。其次机构研究成果与地区经济发展成正比,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地区图书馆研究成果数量要比欠发达地区多。第三,机构研究成果与重视学术程度有关。东三省虽然不属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但哈尔滨市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这样的省会图书馆研究成果也较多。这与该省有主办自己的学术期刊有关,黑龙江省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建设》,辽宁省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学刊》创刊都比较早,这为该地区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助于推动地区范围内的学术发展。
5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高产作者分析
本文分析的38 198篇文献中共有作者17 873位(包括合作作者),研究成果数量前20位作者统计如表5所示,其中最多的是上海图书馆学者王世伟,共有学术文献119篇。根据普赖斯定律:N≈0.749(Nmax为单个作者最大研究成果数量)计算,即119平方根乘以0.749,约为8.17篇。于是设定发表N篇≧8篇的作者即为核心区作者,此群体共有788位,共发表研究成果9788篇。
对这些高产作者进行统计分析,这些作者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从作者所属机构来看,高产作者所属机构与机构发文量排序并不一致,上海图书馆学者具有很强的业界引领性,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高产学者并不十分突出,而市县级图书馆在高产作者中也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第二,高产作者多数担任过公共图书馆馆长职务,研究成果数量与职务存在一定正比关系。第三,从普赖斯定律上看,核心作者产量占比是25.62%,未能达到总量的一半,笔者认为核心区作者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转化量。第四,高产作者以第一作者发文居多,排前列的学者中有3位均是独立完成学术研究,合作研究量比较少。
6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被引分析
通过对文献被引频次的统计分析,可以挖掘出某一领域具有较高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文献,显示出该领域当前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水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6]。公共图书馆学術文献篇均被引3.24次,平均被引半衰期为4.41年。表6列举出被引次数最高的30篇文献,其中被引量最高的两篇文献均来自深圳南山区图书馆程亚男学者,所著内容均与图书馆服务相关,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业界对服务工作的关注度非常高。
表6被引排序结果经分析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从年代来看,高被引文献基本产于1999-2008年快速爆发阶段,这个阶段应当属于公共图书馆学术创造的黄金期。第二,从高被引文献作者来看,与高产作者有着高度的契合,这些作者大多数是公共图书馆界学术研究的大咖,多关注这些作者的学术成果可以找到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的趋势与方向。第三,《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为国内顶尖的图情学期刊,在被引的前30篇文献中占据了8篇,发挥了顶级图情学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第四,高被引文献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在图书馆服务研究之后同时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7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通常是文章的核心切入点,分析文献关键词可以推断出公共图书馆研究热点和方向。本文采用高频词分段分析与共词分析方式。对所有数据检索发现,随着学术研究规范的建立,诸多论文中已形成揭示主题易于文章检索的关键词著录。第一次有关键词的文献出现在1987年第4期《国家图书馆学刊》 中。所有含有关键词的文献共25 770篇,共有关键词89 183个。
首先进行高频词提取分析。本文将关键词的词频按年代阶段进行统计,并将惯用常见的“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这两个词进行了剔除,表7显示了各阶段高频关键词,通过阶段划分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的演变发展趋势。
其次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对文章中共现的词(主题词或关键词)的关联性进行运算,将关系密切的词聚集归类,从而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主题结构变化[7]。本文取前100位高频关键词,通过Python+pyecharts分析工具对关键词进行处理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以此作为共词分析的基础,结果如图3所示。
从以上关键词的年代分析和共现网络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在各阶段中始终是研究热点主题,但随着时间推移,研究热度逐步被其他主题超越。其次,根据年代阶段分析可以看出,各阶段研究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例如在1989—1998年“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研究热点之一;2009—2018年“阅读推广”“全民阅读”成为研究热点一部分。第三,公共图书馆研究的最热门的主题研究多数集中在读者服务、信息服务、阅读推广、地方文献、数字图书馆等方面。
8 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学科分布
学术文献中给出的分类号从内容上规定了文献的学科性质, 由于分类法是根据学科的包容性采用层层展开的层累制来揭示学科之间的关系,多篇文献具有的相同分类号的级次越高, 或者说分类越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也越强[8]。通过对分类号的分析,可以看出文献的学科分布,从而更加明确地了解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的方向。本文分析数据中第一次有分类号的文献出现在1983年02期的《图书馆论坛》,有分类号的文献共31 655篇。分类号分析依然采用分阶段统计的方式,试图找出学科演变的过程与趋势,各阶段分类排序结果如表8所示。
从分析结果可知,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具体呈现以下两方面主要特征:第一,读者工作是各阶段研究的重点,结果与高频词分析相契合。笔者将该分类进行了单独统计,共有5253篇文献分类内容属于读者工作,占比达到16.59%。第二,从各阶段学科分布的演变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业务研究的转变方向,其中,图书馆学传统的文献分类、编目等业务逐步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再是研究的重点,而少儿图书馆、参考咨询以及图书馆社会化活动指导等方面逐步成为重点业务研究范畴,这些都与公共图书馆职能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4 结语
本文仅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建国七十年来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试图探究其中的特征与趋势,研究结果会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采用研究样本的时间跨度、种类、数量均有显著提升,时间跨度从1957—2018年,样本数量包含了38种期刊中的38 198篇文献信息。同时,本文在研究的内容与方式上具有一定突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式,分析公共图书馆学术发展中呈现的特征与趋势,并以相关历史事件作为节点,将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