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教育飞鸿

2019-12-10 09:41鄢志勇周小益黄春梅梅云雄雷杨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9期
关键词:书信家校陪伴

鄢志勇 周小益 黄春梅 梅云雄 雷杨

9月1日,西陵区葛洲坝实验小学五(1)班,新学期第一课。44岁的班主任曾朝平老师抱着一大摞信件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幸福班会——纸短情长 远方有爱”几个大字。“同学们,这是暑假奋战在外营点的爸爸们写给你们的信,我已打印出来,现在发给大家。”

兴奋、急切,孩子们一个个走向讲台。接着,曾朝平展示了爸爸们传回的照片和资料,辅以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伊朗、尼泊尔、阿根廷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孩子们叽叽喳喳,好奇、骄傲不时写在脸上。

这是曾朝平在班上开展的“亲子书信 远方有爱”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与远在异乡的爸爸们以书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报告自己的成长故事,传递对彼此的爱与思念。

给家长写信这件事,曾朝平坚持了24年。从1995年走上三尺讲台至今,从未间断。从最初的传统纸质书信,到后来的博客、QQ,再到时下的微信,变化的是信的载体,不变的是一名党员教师的初心和责任。

“亲子书信,远方有爱”,隔山隔水也温暖

“千予,曾老师在‘每月来信里说你暑假到社区参加了‘希望家园活动,学会了垃圾分类,爸爸真高兴!”9月8日晚,在宜昌家中,五(1)班韩千予同学收到远在尼泊尔的爸爸的微信點赞。韩千予爸爸是葛洲坝集团一公司的一名技师,正在尼泊尔上崔树里水电站从事工程测量。

今年暑假,曾朝平组织学生到锦绣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8月30日,她发出“每月来信”:“这次社区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其中韩千予、周沐颖、崔宇鑫等同学,在活动中乐学善思,表现特别好!”

和众多奋斗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家长们“千里飞鸿”,于曾朝平而言是一种怎样的机缘?

1995年秋,曾朝平走上三尺讲台,担任班主任,开始了她的执教生涯。当时,班上一个女孩吸引了她的关注。课堂上女孩很少发言,课后也基本不和同学交流,眼神分明透出些许忧郁。通过家访,曾朝平了解到,女孩的爸爸正支援三峡工程建设,长期奋战在工地,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

她向女孩的妈妈要了详细地址,连夜写了一封信,发往三峡工地。“为什么我们需要陪伴?因为陪伴很温暖。以情暖心,就是心灵洗涤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曾朝平在信中的真诚话语,打动了女孩的爸爸,也令其幡然醒悟。于是,女孩得到了更多来自父亲的陪伴和关爱。

自那以后,曾朝平便开始了与家长们的书信交流。

“我的父母也是因建设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而来到宜昌的。记忆中,父亲的陪伴稀少而珍贵。”曾朝平说,正因如此,她才深深地理解孩子们对父爱的渴盼,希望尽一点绵薄之力,“即使不能朝朝暮暮地陪伴,也要参与见证孩子的成长,让父爱不缺席。”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本部在宜昌的水电施工企业转战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曾朝平目前所带的五(1)班就有16名学生的家长在伊朗、尼泊尔等国参建水电工程项目。于是,她建起家校沟通QQ群,以“每月来信”的方式向远在异乡的家长们报告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家校共育网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

2018年底,曾朝平在班上发起 “纸短情长 远方有爱”亲子书信活动,“幸福班会”也从此奏响了序曲。

“儿子,这个月你评上学习标兵,真棒!我也克服困难,完成了伊朗员工传帮带,让工程进展更加顺利,你不是答应和我一起比赛吗?加油!”今年6月,同学小安收到了爸爸从伊朗羌姆溪水电站写来的信,激动不已。接信后,小安连续两个晚上在电脑上给爸爸敲出了一封长长的信:“爸爸,您安心工作吧,虽然您不在我身边,但是我有妈妈,还有老师和学校呢,我会好好学习,不让您失望!”

在阿根廷工作的小雨爸爸也来信了,他在信中说:“现在全国都在谈中国梦,往大了说就是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往小说,就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好好工作,你好好学习,我们一起努力好吗?”小雨激动地把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主动和爸爸回信,学习上也好像变了一个人。

“一带一路”上的亲子书信,让父爱相距万里不缺失,隔山隔海也温暖。

“一对一”家校传书,传递教育智慧,让父爱不缺席

写信,看似平凡,但曾朝平一写就是24年、40万字。尤其是近6年来,她在班级群公开发出的每封信几乎都在2000字以上,累计写了350多封。

为让一名学生不再自卑,她用3天时间给孩子爸爸写4000多字的长信;为让一名学生养成好习惯,她坚持不断地主动给孩子爸爸写信……无数个夜晚,她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一个个细节倾注于指尖,让思忖化作一段段景、情、理兼备的生动文字,促成学生与家长的“星空守望”。

曾朝平不仅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汗水,更注入了感化灵魂的心血和智慧。在学校,她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还肩负教研和课题组长的重任,工作常常应接不暇;在家里,她是一个高中走读生的母亲,其间的辛劳不言而喻。但是,再忙再累,她都会挤出时间读书,整理学生在校表现记录,梳理家长提出的问题。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曾朝平来做这样一件本职之外的工作,一件费时费力、看起来毫无回报、在旁人看来也许“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曾朝平告诉我们,在葛洲坝实验小学,有340名孩子的家长在“一带一路”沿线从事水电建设,2013年以来,自己所带的两批学生中,有30多名家长就是这类情况,近在四川、西藏,远在阿根廷、伊朗、菲律宾和尼泊尔。“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爱和教育的缺失,曾一度让孩子们陷入学习生活的困境,也成为不可回避的家校共育难题。”曾朝平说。

“2013年以来,我开始了雷打不动的班级‘每月一信,把家校共育网延伸到‘一带一路。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校的德育活动,以及教育支招、亲情沟通,等等,都是我和家长书信沟通的内容。”

“每月一信”成了五(1)班的传统,远方的爸爸们更是翘首期盼。每当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大家纷纷留言,潮水般的响应让师生感动和振奋!曾朝平说,“每月一信”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也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教育合力由此而来;更是家长们的守望和眼睛,让远方的建设者们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书信家校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别有用心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