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庠农业思想初探

2019-12-10 09:28陈苹孙金荣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村经济

陈苹 孙金荣

摘 要:宋希庠,民国时期重要的农学家,毕生致力于振兴农业,拯救农民于水火之中。在他的《中国历代劝农考》《农垦》以及《农村经济》等著作中,无不体现着他重视农业生产、关心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的农业思想。宋希庠的农业思想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农业思想的一个缩影,了解其农业思想对于了解民國时期的历史和今天发展现代农业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宋希庠;农业思想;农业推广;农业教育;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12-02

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同时工业的发展严重冲击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一批有志之士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宋希庠是民国知识分子关注农业、关心农民的一个缩影,其农业思想与农业著作于当今农业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一、宋希庠人物考

宋希庠曾著有《中国历代劝农考》一书,其书的学术价值受到大家重视,“学者宋希庠编写了《中国历代劝农考》,劝农即为农业推广,该书对于中国漫长的农业推广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1],而对于其生平却鲜为人知。山西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近代散佚学术著作丛刊对于其的简介仅以生平不详一言概之。其生平则仅仅在《江苏省志》和《南通县志》中略有记载。宋希庠,字序英,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于通州(今通州市)石港镇。民国十六年(1927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一度留校任农科编辑,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农民部主任干事,历任江苏大学区立苏州农业学校教员等职。民国十九年,被聘为国民政府农矿、教育、内政三部合组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秘书。宋希庠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初病逝[2],年仅37岁。民国时期社会动乱,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工业化的发展冲击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在内忧外患之际,宋希庠向社会大声疾呼,要求振兴农业、拯救农民,并提出改进农政、加强农学研究等具体意见,受到各有关方面重视[3]。宋希庠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为民国时期农业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值得我们牢记的。

二、农业思想考

著作通常是一个人思想的体现,纵观宋希庠的一生,他的成果几乎都与农业相关,对于宋希庠农业思想的研究,以其著作为切入点,探究其农业思想的渊源和影响。

(一)劝农即为农业推广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极其悠久的民族,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就在于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民更加依附于土地,使得这广阔的土地得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而对于古代之劝农制度,宋希庠曾做出高度评价,“我以农立国者垂五千年,劝课农事,溯源极古。后世因袭,莫敢或轻。农业递嬗之迹历久而靡有丧废,不得不归功于历代之劝农。”[4]他甚至认为一个朝代的存留长短和劝农制度有着某些联系,“历代享国之久暂,与劝农之为实惠为虚文,其联谊实至真切。”[4]他还认为古之劝农犹如今之农业推广,“劝农之意在于休养生息、富国强兵,而今之社会动乱,民生凋敝,明先人之智慧,修利农之政也”。

在《中国历代劝农考》中,其重要的农业推广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宋希庠认为今之农业推广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一是大学院校的农业推广。宋希庠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之后一度留校任农科编辑,兼负责农事指导推广。20年代初,企业为了获得优质和稳定的农产品来源,开始对学校实行资金支持。截至1929年国立中央大学(于1928年4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已有19处试验场,在为学校提供试验场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人才。二是民间社团的农业推广,农业推广的目的就在于让农业技术和农业良种真正走入农业生产,所以民间农业推广也便是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主要推广工作有‘江阴白籽棉、‘金大26号小麦以及各种果树、蔬菜、杂粮桑树良种,举办农艺生产合作训练班,招收农民学员学习。”[5]

宋希庠有关农业推广的思想从古代劝农制度入手,强调农业推广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在其《实用农业技术推广》一书中,又强调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的实施方法。他的理论和方法在民国之时是切实可行的,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农业推广,是民国有志之士壮举的一个缩影,此举“既可解决民生问题,亦可抵挡帝国主义之侵略”。

(二)富国之策——农垦

民国时期,社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民国时期的领袖孙中山曾主张增殖人口以抵御外来侵略,而对于主张控制人口数量的马尔萨斯理论他则视为有毒论。他指出,“法国在百年以前的人口比各国都要多,因为马尔赛斯的学说宣传到法国之后很被人欢迎,人民都实行减少人口。所以弄到今日,受到人少的痛苦,都是因为中了马尔赛斯理论的毒。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斯学说感染,主张减少人口的。殊不知法国已经知道了减少人口的痛苦。”[6]因此,当时的国民党成员认为孙中山是无条件地实行人口增长的政策的。

实行过度的人口政策,是盲目且不符合实际的。人口日益增加,首先必然是解决粮食问题。对于人口过度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宋希庠说道,“挽近倡人口学说者,以人口过剩为战争之主因,非过论也。”[7]当民众的基本生活得不到解决之时,引发社会混乱是必然的。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同种相残或异族争杀是解决一时问题的工具,万不可以作为长久之计。而开荒地可为一计,“吾人求现代各民族之自给自足乃不得出于竭人事尽地力之一途。开大地之荒,开可耕之地,用国家之力量,鼓励垦殖,使用机械力,以增进效能,以一国推进他国,鼓励全世界之农垦连动,俾各个民族,咸有向上发展之机遇,而共跻生存幸福之境界”[8]。他认为动用国家的力量鼓励农垦,加以机械化辅之,必然能实现国富民安的理想。同时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农业的支持,不能贸然发展工商业,那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至于农垦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宋希庠认为它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富国之策。他分析了世界一些国家因限于土地面积、气候而导致这些国家不能自给自足的问题,他提出“中国果能尽地利开,而有剩余农产品,无论产额之若干巨大,终不患不能销售余世界市场,以补救入超之国外之贸易也。”中国地大物博,耕地占比较低,可开垦的荒地面积极大,如若地利尽开,在实现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必能达到强国的目的,从而实现国家振兴。

(三)农业兴盛之策——发展乡村经济

中国的近代化转型是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为中心的,所以乡村经济趋于没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加强了對中国的剥削,他们把火柴、洋布等廉价的工业品销售到中国,中国的农民不得不廉价出售自己的初级农产品,农村经济趋于没落,农民的生活异常艰辛。加之1930年前后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农村经济发展呈现病态。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经济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农村经济的崩溃,“治疗中国经济病态的前提,即是解决农村问题”[8]。

民国时期,工业化刚刚崛起,而对于城市经济起到支撑作用的必然是乡村经济,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所以把振兴乡村经济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是明智和可行的。

宋希庠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他认为农村经济是“研究农村农民在其农业经营上之利益与农业与他业之关系,而求企农业之发展”[9]。他意识到农村经济对于其他经济的重要地位,在他和唐启宇所著的《农村经济》一书中,涉及诸多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具体的措施。如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的思想,“农村经济事项,需要神而明之,万不可泥而不化,施之于一时一地而是有效,未必施之于他时他地而亦有效”[9],根据自然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的比重;对于农业资本的投入,自古以来,经济的大力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业亦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和新型良种的推广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他还提出了农业贷款制度;同时还对于农场的经营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三、结语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民国时期,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农业发展并不成功,即使在工业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的时候农业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所以大批的知识分子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宋希庠的农业思想与时代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他的农业思想是民国特定时期的产物,可以说是民国时期关心农业知识分子思想的一个缩影。研究其思想,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农业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会使我们更加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在新的形势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新型农村农业的发展定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瑛.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2.

[2]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90人物志(三)[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1274-1275.

[3]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通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1201.

[4]宋希庠.中国历代劝农考[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1.

[5]宋希庠.江浙重要农村改进机关考察记[J].农业周报,1930(2):34.

[6]孙中山.三民主义建国大纲·民族主义[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17.

[7]宋希庠.农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2.

[8]张嘉璬.中国经济目前之病态及今后之治疗[J].中行月刊,1932(3).

[9]唐启宇,宋希庠.农村经济[M].上海:世界书局,1935:2.

收稿日期:2019-05-20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协项目“农业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鲁科协办发〔2017〕39号)

作者简介:陈苹(1993-),女,山东邹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业史研究; 孙金荣(1963-),男,山东诸城人,教授,从事农业史研究。

猜你喜欢
农业推广农村经济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