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生态就是抓发展

2019-12-10 03:15李冀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0期
关键词:银山西北金山

李冀

10月,进入晚秋,是一年最有味道的季节。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层林尽染,果树飘香,又是一个好年景。

在浓浓的秋色秋意中,我来了一次渐行渐远的旅行。

在有些凉意的青海,三江源的径流饱满壮阔宏远,让人对这座“中华水塔”顿生敬意;

在山脉相连的祁连山,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与超越,顽强地展示着风景这边独好;

在黄河润泽的宁夏,站在游客满满的沙坡头,大漠、绿洲、青山尽收眼底;

在有着166万平方公里的遥远新疆,天山的神奇,天池的神秘,折射出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美不胜收:

看看陕西,“拆墅还绿”的秦岭叠嶂群山愈显挺拔伟岸,满目苍翠;榆林的大片毛鸟素沙漠已被一片绿洲覆盖……

我的大西北,绿水青山正在改变着昔日的模样。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想想西北的面积有多大,一旦这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绿,就像今天的东北一样,整个中国的面貌将为之改变。国家的发展,也将有更大的战略腾挪空间。”

西北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常年缺雨少水,在有些地方,绿色是一种“奢望”,有的地方甚至有过种活一棵树,奖励10万元的故事,一些偏远地区吃水都困难。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西北尽管缺水,但不缺资源,煤、油、气等矿产资源十分富有。

一边要生存,一边要发展。一个时期,人要生存的原始冲动,几乎将生态折磨殆尽,甚至犯了愚蠢的错误,生态的低附加值让人们淡忘了它的潜在价值,雙眼被短视的GDP蒙上了一层黑布。当揭开黑布后,人们猛然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管用。经过几年来的转变提升实践,务实的西北人已经走上了生态优先的快车道,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抓生态就是抓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生态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成。据国家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西北五省区的生态环境还不容乐观,绿色植被覆盖率与国家要求和国际指标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警示我们,不管是当下还是今后,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毫不动摇抓发展。

生态就是生产力。几天前,在西安三星附近的韩国小吃一条街,三星一位高管谈起在西安的感受。他说:“我们投入几十亿美元来这里办厂,除了这里的放管服,交通和优惠条件,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里的生态环境特别好,青翠欲滴的秦岭就在身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特别舒服。”看来生态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这话一点不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从长远看,绿色生态效益持续稳定、不断增值、总量丰厚,就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抓生态就是抓发展。“金山银山常有,绿水青山常在”,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景象。畅游祖国万里河山,漫步各地的城市街区,农舍庭院,青山绿树,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美不胜收。各地经济建设稳中有进,新项目、好项目大珠小珠落玉盘。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陕西韩城龙门钢铁厂,有一条30公里的绿色长廊,层绿环绕,环境优美,不少游客参观后感言:“想不到,企业是个大花园。”因此,我们一定要自觉增强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信心,不可将二者隔离,更不能对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不能脱离生态保护搞经济建设,也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抓生态保护。我们不遗余力抓生态保护和建设,目的是让经济建设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让人民群众乐享青山绿水,自由痛快呼吸,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久久为功干在当下。有人这样认为,抓生态建设是长远之计,抓经济建设是权宜之计。经济建设是中心,生态环境是保障。没有生态环境作保障,经济建设就可能短路、夭折。要把这个保障做好,非一日之功,要久久为功,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要有历史耐心,不可急功近利。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破坏生态的金山银山。陕西省留坝县是全省人口最少的国家级贫困县,四万多人口,生活在秦岭巴山里,经济十分脆弱。2017年,有一家大型企业看上了留坝县紫柏山的万亩草场,拿出10个亿建设风能发电。10个亿,对全县意味着什么?有些人听了拍手叫好,欢欣鼓舞。但一想到,平坦优美的紫柏山因此将面目全非,旅游资源因此将遭到破坏。数以万计的游客会望而止步,县上果断回绝,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不管是当下还是今后.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毫不动摇抓发展。

猜你喜欢
银山西北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致课堂教学设计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缠海鞭杆—西北棍
赞美夕阳红
疯狂的传单
狭路相逢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