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永铖 祁娟
提起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与国赛的渊源,就不得不提2018年。
对广州地铁而言,2018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作为“竞赛丰收年”被载入广州地铁史册:第一次承办国赛总决赛,广州地铁坚持“办好赛、比好赛”,不仅把选手们的技术能力挥洒得淋漓尽致——在全国27家地铁公司、118 名职业选手参加的激烈竞争中,包揽列车司机、行车值班员双冠军、双亚军,参赛10人全部获奖,而且以优秀的组织能力将广州地铁的金质品牌擦得熠熠生辉。
几经国赛的洗礼,如今广州地铁正掀起前所未有的尊重工匠人才、尊重技能之风。“竞技场上只有几分钟,背后浸透的却是我们教练与选手多年经验的传承、工作沉淀的精华。‘国手’们成为全体地铁人的‘精神模范’,国赛精神则展现了广州地铁历来大力弘扬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广州市轨道交通长度年均增长44 公里,从260 公里增至478 公里,轨道交通里程稳居国内第三;今年前7个月,广州地铁的客流增量位居国内第一,增幅居北上广三城之首。而根据世界地铁协会(CoMET)2017年公布的数据,在全球34家大型地铁中,广州地铁多项主要运营指标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对这样一家一流的地铁集团而言,参与国赛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赛为所有一线职工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展现自我的机会,有效激励了职工创新与奋斗热情,有效提炼出专业项目的技术标准和操作工艺规范,有效提升了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认为。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了选人用人机制,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在地铁大发展时期,更需要靠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去实现。以赛代练,选拔出了一只优秀的技能人才队伍。通过建立“国匠工作室”“国手工作室”,给员工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实现多元化的资源共享,全方位拓展技术人才的成长空间,积累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同时,每次国手的选拔过程,也是检验广州地铁用人制度和人才通道的契机。
提升了管理能力,承办重大赛事运筹帷幄。举办国赛,并不只是教练、选手们在战斗,而是对广州地铁各部门统筹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的大考验。广州地铁秉承建设、运营、经营一体化统筹发展的传统,各部门分工协作、尽职尽责,以强烈的争取意识收获赛事的主办权,再以攻坚克难、齐心协力的魄力,突破了举办最高水平国家一级赛事的“第一次”。
提升了广州地铁品牌,为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参与国赛,广州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营造出良性竞争环境,形成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而借助国赛,广州地铁内部还掀起了学习新技术、创新工艺流程、优化人才培养的热潮,推动了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保持了行业的领先优势。在办赛过程中,还形成了更高规格的技术要求,为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让行业共享发展成果。
2018年作为“竞赛丰收年”被载入广州地铁史册
去年大赛硝烟消散,今年大赛业已开战。今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正式开启。本届大赛分为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汽车维修工和流体装卸操作工3个职业展开技能比拼。其中,首次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比赛,结合了去年大赛的行车值班员比赛与协会的服务员比赛,考核项目增多,比拼要求提高,专业难度提升,涵盖服务礼仪、票务操作、行车作业、应急办理和站台门操作五大部分,且英语增加随机问答环节,使得赛事难度进一步增大。
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新情况,今年广州地铁更早开始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一方面,凭借往年丰富的参赛和办赛经验,选手们在备赛过程中,心理上更加成熟稳定,教练在执教水平上、内部选拔及培训上也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截至截稿前,广州地铁内部已完成相关选拔工作——6月,开展了对口专业岗位的全员海选,8月13日开展初赛,9月25日-9月27日进行复赛,10月18日-10月19日完成了决赛,决赛胜出的选手将进一步安排集中强化训练,集训过程中,采用两两分组、互相促进的模式,训练项目涵盖体能仪态训练、设备操作训练等,并将于11月初进行终选,终选胜出的选手将代表广州地铁参加11月下旬的全国总决赛。
优异的成绩印证了广州地铁人才培养和技能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近两年来,广州地铁在轨道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实践可圈可点。
2018年7月30日,广州地铁党校、地铁大学正式揭牌成立,“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此举旨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适应我国地铁高速发展形势,为企业打造“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员工队伍,为行业打造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基地。
据校长何世财介绍说,广州地铁大学自成立以来,就有着非常清晰的角色定位,即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战略落地的推动者、人才培养的服务者、培训资源的整合者、培训技术的创新者。目前,共有培训管理人员和专职培训师近40人。
“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培养人才,”何世财表示。他特别提出,广州地铁大学针对不同类别的员工开展了以“智慧成长”为品牌的特色培养项目——
智·诚丨党建培训,即智之于诚,针对党委书记开展的理论研习班、读书分享会和战略研讨,聚焦地铁未来发展方向,强化对党忠诚的政治觉悟教育,以及“诚信、务实”的企业文化教育。
上图:大赛为所有一线职工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展现自我的机会
下图:历经多次国赛,广州地铁不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智·臻丨管理培训,即智之于臻,期望各级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人文素养、胜任能力等方面日臻完善。主要针对高层管理者开展了地铁名家大讲堂、标杆企业参访等培训项目,地铁名家大讲堂已经开讲了数十期,邀请到了3 位国家院士以及像腾讯副总裁等优秀大咖分享研讨;还参访了华为、华润、腾讯等优秀企业,开拓高层视野,聚焦管理创新。
智·专丨技术培训,智之于专,即期望技术人员专注钻研技术,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针对各级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开展大量的技术公开课&认证班&研修班等。
智·精丨技能培训,即智之于精,即培养具有精匠之心的高技能人才。以列车司机的培养为例,采用“理论培训+岗位实操+考核”的方式,不断循环,多次考核,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同时将培训周期由原来的9个月压缩到6-7个月,大大缩短培训周期,提高成材率。
智·新丨新员工培训,这是地铁大学的重点培训项目,着力新员工上岗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公司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广州地铁从2002年就开始大量招收校招生,2019年入职的2000多名高职院校新员工,以及220 名大学生,其中50%以上为硕士研究生。
智慧成长丨微课堂,利用云学习平台为各级技能服务人员开设了500多期微课,充分利用员工的碎片化时间,培养员工自主学习意识,最大限度赋能基层员工,提高服务意识。
在成立的一年时间里,广州地铁大学交出了亮眼成绩单:现聘任认证培训师848人,开发认证课程508门,开发教材177 册,开发32个功能模块的云学习平台,实现开展培训4.83万人次。正是有了如此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培训能力,才能支撑广州地铁的不断发展。同时,作为行业龙头,广州地铁大学还不断向东莞、佛山、南宁、宁波等各兄弟公司输出先进经验,助力其专业及管理人才的培养。
优异的成绩印证了广州地铁人才培养和技能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难能可贵的是,从地铁大学的培养项目中可以窥见,无论是从理论到实践,还是从内到外的全方位覆盖式培养,地铁大学都力求做到每一岗位、每一层次员工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今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发布,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承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基础设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为此,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国赛的未来寄予了更多期待,不仅希望大赛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地持续开展,为一线职工打造实现个人梦想的品牌平台,也盼望不远的将来可以努力实现行业标准的统一。
广州地铁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曾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世界一流的地铁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工匠来支撑。为此,在人才培养上,广州地铁将继续注重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大学,何世财对未来地铁大学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四点设想:
第一,建立一套更加成熟的人才培训技术的方法论。尽管目前培训项目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但是人才培训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去优化和完善,大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激发员工主动兴趣,提升培训效果。例如,在传统的讲师传授基础上,须增加团队互动研讨、实战演练等新型场景式教学形式。
第二,搭建完整的学习项目交付体系。目前广州地铁大学的培训重心还落在专业技能上,对于员工的领导力、管理技能方面的培养还有待提升,未来也将是重点提升的项目。与此同时,须打造以学习项目交付为核心的项目式运作模式,着力提升培训成效,打造培训项目品牌,实现“交钥匙”工程。
第三,培养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打造广州地铁的课程“研发中心”。目前大学内部已经建立了讲师梯队,未来需要加强整合内外部智力资源,特别是离退休专家,继续壮大师资队伍和健全课程体系。以员工学习项目建设为先导,带动培训课程体系优化完善,为员工职业生涯每一阶段及时提供合适的学习项目和学习内容,真真切切地帮助员工。
第四,加快建设行业领先的综合型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数字技术,建设模拟生产现场的场景式培训系统,提升培训效率,压缩培训周期,节约人力成本。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云学习平台迭代建设,将培训管理与员工学习有机整合在云学习平台之中,打造从需求调研、培训项目实施、教学活动,到培训评估的全周期的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员工学习的同时提高培训管理效率。
广州地铁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引领型、融合型、持续型”的新时代地铁的目标。而广州地铁人正在摩拳擦掌、秣马厉兵,向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发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