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词语的密林里

2019-12-09 02:03童丽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造字错别字语文课程

童丽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我认为初中字词的教学重点是生字学习与错别字的纠正。

一、关于生字的学习

教学时间大多放在新课的分析之前的正音识字或是在默写前的环节。上新课时可以用PPT图片显示读音与字形,学生在老师或是同学的引领下读准字音,然后是字形环节,老师可以板书生字正确的笔顺,也可以学生自主合作提醒并到黑板前书写字形。

二、关于错别字的纠正

首先,可以对学生详细地讲解造字六法。在一次默写中,很多学生把“青山郭外斜”中的“郭”写成了“敦”,笔者借此契机对学生进行了造字法的教学。随着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这四种主要造字法的讲述推进,学生的兴趣与思维极大地激发起来,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达到了高潮。

其次,可以让学生理解常见的偏旁部首的意思。

学生书写的错误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字词意义的不理解。教师可以简略地概括出常见的偏旁部首的意思,以增进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减少错别字的书写。

如“页”部与“人头有关”,如“颈、颜、颇、领、额、颔、颊”。李白有句诗“拔箭四顾心茫然”,我们来猜猜“顾”的意思,那就是“回头看”。可以回顾《<世说新语>两则》中“元方入门不顾”用作复习佐证。

“彳”跟“行走”有关,如“徘徊,往,彷徨”都有“走”的意思。其中“走,辶、足”都跟“走”有关。如“徐”(“清风徐来”《核舟记》)本义是“慢走”;“之”(“已而之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是“往,到”之义,“趋”(“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原义“小步快走”。

孟子说过“心之官则思”,意思是说心是思考的器官。很多跟“心理、情感、思想”有关的词语大都有“心”或“忄”或“心”的变体“”,如“思”是“想,考虑,动脑筋”的意思,“大快人心”的“快”是“愉快”的意思,“羡慕”的“慕”是“因喜爱而希望得到”的意思……

“月”字旁跟“肉”有关,如“膏、肓、腰、脸”等。

讲解了部首偏旁意义后,可以通过形近词的辨析来强化认识,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如“暇、遐、瑕”,学生经常混淆,了解部首意义后就可以辨析了——“日”与“太阳、季节、时辰”有关,“暇”即“空闲”;“辶”与“行走”有关,“遐”是“遥远”之义;“瑕”解释为“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

第三,可以对相同部首的字词进行归类。汉语中有许多双音节的词,部首都是一样的,两个字的词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可以叫学生去找一找,以加深印象,避免写成错别字。如:酝酿、喉咙、抖擞、澄清、凄冷、娇媚、憔悴、荫蔽、淋漓、倜傥、搓捻、惭愧、慷慨、坍塌、恍惚、怂恿、懒惰、叮嘱、鹦鹉、狡猾、葱茏、寂寞、狡猾、匍匐。

以上的教學很多的是知识的罗列,但因为跟日常用的词语关联,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大多穿插在零碎的讲评作业时间中。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说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字词是文本大厦的基石,语文教学更可以说是漫步在语词的密林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字词的教学,旁征博引,认识“妙不可言”的语言文字,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猜你喜欢
造字错别字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隋文帝造字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错别字先生
常见错别字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