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琼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的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内收诊的200例心内病区住院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另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 vs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vs 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8% vs 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病区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 护理风险;风险管理;心内病区;质量指标;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c)-000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quality indicators in intracardiac wards. Methods A total of 200 inpatients with intracardiac ward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Using th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the research team used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to count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cord the occurrenc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and nursing complaints, and investigat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1.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 vs 1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2.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and nursing complai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 vs 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3.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8% vs 8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intracardiac ward,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 is adopted, and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Nursing risk; Risk management; Intracardiac ward; Quality indicators; Nursing management
心內病区,老年人多,且病情发展迅速、高危药物普遍应用、介入手术多等,是医院安全事件高发科室[1]。这些年,医疗改革大肆推广,“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不断推进,人们在关注医疗水平的同时,开始关注护理服务,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整体质量的有效保障[2]。该文为了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的质量指标的影响,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且分成两组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诊的200例心内病区住院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30~90岁,性别不限;②愿意参与研究且签署有知情同意书;③该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该次研究者;②年龄>90岁,或者年龄<30岁的患者;③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患者;④耳聋哑巴、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包括59例男性和41例女性;最小34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52.93±5.83)岁。研究组100例患者中包括57例男性和43例女性;最小31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53.41±6.94)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基线资料,数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按照《护理工作管理规范》[3],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予以事后质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属于被动管理模式。
1.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参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综合分析医院护理现状及疾病特征,改革管理模式,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健全三级质控网。心内病区,具有老年人多、介入治疗多、高危药物应用多以及病情骤变抢救多等特点,护理风险系数高,再对心内病区护理人员的构成比例进行分析,年轻护士较多,中、低职称护理人员所占比例高,风险意识薄弱,沟通能力欠缺,且技术掌握不牢固。基于此,健全三级质控网,将“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作为整体框架,成立三级质量控制小组,一级责任护士自控,二级护理组长督导,三级护士长监控,代替传统质控专职人员模式,鼓励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其中,护士长是第一质量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建立培训项目,组织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并考核,监督系统标准落实情况,护理组长主要采取查房的形式,指导责任护士,并监督、质控管理,密切监控高危因素、高危患者以及高危技术。责任护士强调“落实即质控”,保证一次做正确便是自控。②优化服务流程。采取PDCA循环法[4],改进并优化护理服务流程。依照科学程序,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根据“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不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例如,制定高危药物应用指引,实际应用中,安排2人在床旁核对,检查有无漏洞,一方面,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护理人员予以核对,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通过腕带标识,识别患者,分析高危药物使用的潜在安全隐患,检查阶段,予以纠正。科室内,制定护理风险监控指标,例如,输血反应、药物外渗、药物使用错误、患者跌倒、压疮、管道意外脱出以及抽血错误等,实施中,冠脉介入治疗后,容易引起对比剂肾病,对此,在风险防范预案中,明确标识,将其纳入监控项目,进一步改进护理方案。③设置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采取FMEA及RCA法,分析根本原因,根据同行所犯的相同错误,进行反思、学习,并分享工作经验与临床心得,重新设计护理流程,积极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其中,违规操作、查对不严、评估不足、设施设备因素、患者因素等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科室内根据护理现状,结合科室特征及具体状况,设置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借助医院网站报告不良事件,交流风险信息,并综合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以月为单位,汇总不良事件案例的条目、频次及排序和分布特點等,提出护理程序和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及缺点,予以改正,并将其作为下一个月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④组织培训。根据护士的不同岗位、职称、职责及权限等,制定不同等级的核心能力培训计划,包括N0、N1、N2、N3,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培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该岗位的护理知识与操作技术,提高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护理风险,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②统计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事件;③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该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程度,总分值100分,60~100分表示满意,0~59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至SPSS 20.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率(%)表示,予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
统计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事件
统计显示,研究组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调查发现,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通过数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内病区患者病情复杂,进展速度快,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护理风险系数高。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属于被动模式,发现问题后,再解决问题,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工作不够全面,容易出现纰漏,导致护理风险事件,不利于疾病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6]。护理风险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分析科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管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开展工作,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7]。心内病区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健全三级质控网,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协调统一,并采取PDCA循环法,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改进并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设置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强化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与管理,另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高效开展护理工作,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水平[8]。这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心内病区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瑞玲.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3):467-468.
[2] 侯翠翠,牛志娜,王芳.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3):157-158.
[3] Mclachlan A,Dalbeth N,Lee M,et al.Nurse-l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gout[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Journal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2011,10(2):94-100.
[4] 王瑞平.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8(12):16.
[5] 贺桂英.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6):167,171.
[6] 陈瑞琴,林李艳,何丽影.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2):105-107.
[7] Mosleh SM,Darawad M.Patients' Adherence to Healthy Behavior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 Management Among Jordanian Patients[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5,30(6):471-478.
[8] 赵赫.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331,17334.
(收稿日期: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