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侠(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 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 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出入境旅游总人数2.91 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 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 的综合贡献为9.94 万亿元,占GDP 总量的11.04%。2018 年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 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2017 年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 年,要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动、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队伍。旅游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变的日益广阔,但同时也预示着旅游业从业者从事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时候,旅游业从业者已经在不经意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素质、中国人的道德文明素养。为了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思想的主渠道,独立学院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是满足新时代“立德育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在十九大报告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去高校、酒店、旅游企业、会展行业及休闲体育等与旅游相关的企业工作。旅游服务是可以将56 个民族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历史、遗址、东南西北各色地理地形等这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精华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能够让更多的游客在旅行中体验领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还需不断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法制思维、旅游服务能力及应急事件处理等等其他旅游专业知识技能等,成为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旅游服务业复合型技术人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大学是教化人的地方,学生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大学的涵养。大学的课程不仅仅是思政课程有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有育人的功能,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在培养学生旅游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和根。”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旅游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作为一项时尚活动,外在表现为人的空间流动,而其实质却体现着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旅游者的旅游是心理满足的过程,这种心理满足外在表现为对旅游产品的积极购买、消费和享受,实质上是对旅游文化的购买消费和享受。正因如此,在现代社会经济的转型中注重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及规格上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旅游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旅游管理专业类课程更是高校教育中独特的优势文化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行“课程思政”,让大家在“玩”中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期旅游发展需求的旅游人才,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让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旅游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下,欺骗、强制旅游购物的行为依然时有发生,但休闲产业、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等国家政策扶持的旅游业也正在健康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且铿锵有力,虽然旅游企业的逐利性、经营过程中恶性竞争和不良规范及无序发展等因素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体验,侵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但这终将只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社会法制、企业责任等都将引导旅游业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知识体系结构,教学任务、目标的要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要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讲好“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如在《旅游学概论》课程当中讲授“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的时候可以从与我国古人的这种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主动探究、积极进取的意识;敬仰先贤、敬重前辈的意识以及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融合。在“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方面,针对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者等三个要素与旅游者在旅游当中践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探究旅游学科理论的学习意识等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在旅游资源方面对如何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意识;热爱大自然,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让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热爱祖国名胜文物古迹与传统文化;在红色旅游资源当中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的意识。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旅游环境保护、绿色规划、经济效益等进行融合及合理的嫁接,以促使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有机的融合,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旅游资源学》课程当中讲“旅游资源形成与演变”的时候,可以将过去的名胜如何演变成古迹,如苏州的园林为什么如此出名,曾经的皇家宫殿――“北京故宫”是怎么变成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作为民俗活动的――春节又是怎么成为旅游资源的。将这些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规律、类型、特点与价值以启发式教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判断分析事物的时候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理念信念、外化为自觉实践行动。
深化教育改革,立德树人将是未来长时间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利用新生的入学教育时,组织学生参观校内旅游实训基地,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及所取得的丰硕成绩,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和感恩意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参与学校的庆典及接待等大型活动的策划、筹备及现场运营等实践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服务意识、活动策划能力及奉献意识。三是带领学生参观校外实践基地,参观红色旅游景区、博物馆、大型的旅游企业,观看非遗表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同时再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及历史。四是组织学生分组对地区的老街、著名的旅游景区、老字号的餐馆等做游客的市场调查。通过这些开展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爱专业、爱旅游、爱生活的情感。
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每门课程性质的不同会给予一定的成效评价,基本采用平时学习过程评价与期末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研讨、汇报、实操等,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能够有善于发现别人长处、闪光点的能力,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雅量和风度。期末考核时以学生按时提交课后论文、报告,独立自主完成作业,参加诚信考试等培养学生的守时守纪、严谨治学、诚信做人的意识。
无声的“身教”要比有声的“言教”影响力更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紧跟党的步伐,永不懈怠,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感染学生。如:在立德树人方面,教师就是最好的榜样。一名教师所表现出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对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旅游学发展前沿动态的精准把握、在工作中对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的严格遵守、对旅游工作的热爱以及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等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需要教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同学们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
俗话说:“只有方向对了,才能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独立学院一直以“独立学院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作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导方向。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学生对旅游学科专业认识不足,盲目、拒绝选择或跟风、从众的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都缺乏对旅游学科的了解,且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服务行业不被尊重,社会地位较低等等,这些偏见都会导致学生不认可旅游行业。为此,学校要因材施教,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条件,基于人才培养特色,帮助学生真正认识旅游学科,认识到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制定教育评价标准,才能保证“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同时也能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旅游专业。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改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高校育人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面临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除了专业教育外,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岗、诚信、法制、敬业、友善、责任、勤奋等等价值取向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抓好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机遇,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思想品德好、社会责任感强及良好职业道德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