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2019-12-09 23:54田鑫成都体育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育人艺术

■ 田鑫(成都体育学院)

一、前言

高等体育院校的艺术教育自国家教委先后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一2010)》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2014年,明确指出文艺繁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高等体育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实施,明确的引导高等体育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建设、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素质能力上需要实现创新,在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转化上需要实现创新。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召开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审议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将艺术教育的发展建设提高到引领全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脉络和态势上。

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的高度;切实推进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体育院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必将推动体育改革以及“全民健康”战略的实施,助力高等体育院校实现“双一流”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形成“全环境育人”环境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体育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人才的创新培养、办学层次、办学特色的创新发展都彰显出其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当下社会文化大繁荣的时代里,高等体育院校的艺术教育也逐渐形成了体育与艺术出现了相互融合、互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国内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定位,唯有梳理出其受教育的群体类型和主要教学内容,才能准确把握其艺术教育的现状,为进一步发展好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奠定基础。

(一)求同存异—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分类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所进行的艺术教育根据受教育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分为艺术专业学生和非艺术专业学生,其中非艺术专业学生又可以根据专业专项不同而分为以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为主的体育专业学生和以新闻、经济管理、外语、医学为主的其他非体育专业学生。因所学专业内容的迥异和差异化,和对所学专业进行不同类型艺术教育的“针对性”使得“专业与非专业”学生的接受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各不相同。

(二)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教育的内容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创办艺术类专业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形式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14所体育院校全部成立了艺术院(系),所开设的艺术类专业其专业设置涉及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武术表演、播音主持与艺术、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等6个艺术类专业,年度招生计划近3000人,毕业生超过10000人。高等体育院校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既涉及到教育、体育、艺术等主干学科,也强调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经过四年艺术专业系统的学习,基本上能够实现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能在体育院校、普通学校、文化(艺术)馆、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他们是实践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参与群体。

(三)高等体育院校非艺术类专业艺术教育的内容

高等体育院校中非艺术专业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是广义的艺术教育,指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因而在体育院校中不同的非艺术专业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更多的会体现其专业特性,在文科类专业(经济、旅游、新闻等)、医学与健康类专业(中医、运动健康等)等多学科专业领域中,将艺术与专业学科交叉结合,借助动作表演和音乐、图像、视频展示等方式,把抽象的人文概念原理转换为生动活泼的艺术欣赏,这既包括非艺术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民间艺术赏析”、“西方经典音乐欣赏”、“优秀摄影作品赏析”、“中外经典音乐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教育特征鲜明的课程,也包括“大学美育”、“体育美育”、“体育教育学”等具有一定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教育课程。经过四年的学习,开拓体育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文化视野,能够自觉提升审美情趣、提高个人及身边人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进而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体艺融合—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的主要特征

学科融合是双向互动的交流促进。在十多年的艺术教育过程中,高等体育院校逐渐形成了“体育为主,体艺融合”的行业院校艺术教育特色,并通过实践强化使之成为区别于其他类型院校的艺术教育特征。艺术教育在体育院校中开展,必然是“体育”与“艺术”两大学科融合的结晶。“艺术”和“审美”在体育运动中延展,在素质能力提升和创新创业育人的育人时代主题下,体育运动的艺术性被激发,不仅仅强化了体育强身健体的本质属性,也搭建了体育院校中的体育优势资源与艺术教育、艺术创造相融合的实践平台。高等体育院校中不论是否为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得以在这一实践平台上展开艺术交流和艺术对话。高等体育院校“体艺融合”的艺术教育特征,打通了“艺术”与“体育”的壁垒,不仅培养出了具有体育运动实践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引导学生成为新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体育艺术界的权威,反哺“体育艺术”学科的长远发展。

四、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为顺应经济及社会发展,我国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文化提升、社会服务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因此,艺术教育在高等体育院校德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是坚持“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对青年成长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殷切期望不动摇,是确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夯实学生综合素养,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对学生而言,其根本是发挥着引领学生思想意识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灌输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纵览14所高等体育院校所开展的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不难发现其艺术教育的过程就是培育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学生们在艺术教育的环境中,开动脑筋,发展思维;在与人和谐相处的艺术氛围中,感悟沟通、协作、共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内外优良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塑造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立德树人实践平台

大学的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不管是艺术专业的课堂教育,还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第二课堂”艺术教育,都是大学办学品味、校园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体育院校开展艺术教育不仅仅带动了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一系列具有“体院”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更是搭建了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的生动舞台;是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通过全民参与,全过程参与来实践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三全育人”的重要实践平台。

(三)营造社会艺术氛围,助力大众美育教育

体育院校所进行的艺术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教育基础上的复合型艺术教育,既有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更有体育教育的健体教育。因而,体育院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体育特色的艺术教育极易形成一种“形象示范性”的审美教育,并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受教育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艺术氛围。由于体育院校的艺术教育主要以体育形象唤起情感激动,其痕迹深刻烙印在脑中,留下持久的印象,一经触发就活跃起来并转变和激发为新的审美需要和期望,就如同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可以给观众留下终生难忘的印一样。体育院校的艺术教育借力于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手段使来实现艺术教育服务社会功能,进而实现对社会群众艺术教育的成效的艺术化、审美化,促进、强化艺术教育的美育育人成效,促使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育人成果得到持续有力的推动。

(四)投身社会服务,扩大艺术教育功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21世纪我国首部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应牢固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切实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有效扩宽服务社会的范围。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职责。同时,高校也是实施社会文化建设的有力参与者,承载着服务社会的功能。健全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服务质量,将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依托高校丰富的体育及艺术教育资源,立足社会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体育以及艺术教育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社会大众的价值引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五、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服务意识,培养服务型人才

高校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人才培养的执行者,通过艺术教育传播社会文化,需引领学生建立服务意识,努力培养符合社会文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指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文化建设,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改革创新文化宣传手段,

(二)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高等体育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发挥体育院校优势,创新艺术文化服务形式;依托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以高校为纽带,加强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建立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合力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六、结语

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高等体育特色行业院校的“双一流”建设和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离不开卓有成效的“艺术教育”;高等体育院校发挥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职能离不开别具特色的“艺术教育”。高等体育院校唯有从“立德树人”和“全环境育人”的育人大环境中去开展艺术教育,运用艺术教育服务社会,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办学职能,才能切实让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一致,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不负这时代给予的“育人使命”。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育人艺术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纸的艺术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