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老年教育的新视域

2019-12-09 13:17钱旭初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群体人力资源劳动

沈 悦,钱旭初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210036)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数据显示,截至2017 年底,中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 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老龄问题将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挑战。老龄化超速到来,除了社会养老保障负担日益严重,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风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新老龄人群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智能……背景也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尽管劳动力供给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但长期看,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会弱化或延缓这一趋势。毫无疑问,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化都将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产生综合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进一步有效地使占人口1/3的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在其后1/3的生命阶段中呈现出价值和意义,既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现实关注,也是进一步实现“人力资源”再度开发的重要考量之一。

一、对人力资源概念的新认识、新判断

(一)老龄人群整体健康状况佳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5 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60 岁,其中高收入国家为79.28 岁,中上收入国家为74.83 岁,中下收入国家为67.48 岁,低收入国家为61.80 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15年版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男性74岁,女性77岁,平均75岁,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标准。反映出中国人口质量良好的发展态势,表明人民的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续、明显的改善。在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中有40.50%身体健康,41.85%身体基本健康,两类合计占老年人口的82.35%;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占15.05%,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仅占2.60%。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以目前平均退休年龄约55岁,到寿命终点75岁,约有20年的时间,且身体基本健康及以上的占老年人口的82.35%,可见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群体。

随着国人健康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人力资源使用期限也在相应延长。特别是对于大多脑力劳动者来说,由于受教育时间长,初始工作年龄后延,其价值发挥也逐渐向生命周期后移。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有大量脑力劳动者退休后返聘的案例,证明存在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再就业需求。

(二)老年人群同样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简称HR),尚未有一个固定的定义。目前通用的有三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二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三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劳动能力。

综合以上定义,从上述内涵,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对“人力资源”概念以阐释和进一步的推论。首先,它的对象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即包括劳动年龄人口,又包括非法定劳动年龄但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定劳动年龄指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那么,需要明确的是,退休之后的老年群体,即非法定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同样应属于人力资源。目前“退休”(传统意义上进入到老年阶段)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依然在继续工作(如返聘原单位、应聘新单位再就业,甚至根据自身条件而创业),这一群体,我们不妨称之为“显性的老年人力资源”;而退休后赋闲在家不再参与工作,以照应家庭、抚养第三代为主要任务,这一群体,我们不妨称之为“隐性的老年人力资源”。其次,从人力资源的实现形式看,只要是对经济或社会发展能起到直接或间接促进作用的,均应被承认和尊重。老年群体或许不是“生产力”概念上的“劳动者”,但其具有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优势应当被重视,而这是长久以来受到严重忽视的。再次,人力资源组成的内涵是教育、技能、体力、经验等,一般来说,老年群体体力不占优势,受教育能力也受个体生理心理特征限制,但其具有的丰富的经验、人脉、技艺等,均是社会和家庭的宝库和财富。因此,老年群体同样是有待发掘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在人均寿命延长的背景下,适当延长劳动者劳动年限,提升大龄劳动者的劳动参与水平,有助于应对短期内劳动力供给下降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

(三)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终身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质量。发展老年教育,是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手段。老年教育是让老年人继续学习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对象是各个层次的老年人。老年教育应当承担搭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平台和实现路径的任务。通过老年教育,有助于延长老年群体的“社会生命”,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尽可能回归到社会分工中来;还可以增长文化知识,使未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新的技术、技能,使已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的文化知识得到更新,使身体健康并有重新就业愿望的老年人获得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条件,增强人力资本积聚,带动社会经济增长;丰富闲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更富有意义;提高老年修养,有助于老年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

通过社区老年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老年劳动者继续教育水平,延长受教育年限,提升劳动技能,而且更能使目前已经退休的老年群体焕发活力,老有所为。因此,可以说老年教育是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渠道。

二、老年教育视角下老年人力资源特征及开发原则

长久以来,社会普遍观念是老年人应当回归家庭,颐养天年,含饴弄孙,该群体作为人力资源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这一状况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家庭诉求、老年人自身需求已不相适应。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年群体,在劳动力的特定概念之下,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应结合该群体的特征。

(一)当下老年人力资源群体文化基因

当下的老年群体,普遍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实践经验和情感体验,较强的理解能力;有较多的闲暇时间,时常产生孤独感,渴望交流,却缺乏社交平台;随着代际的更迭,体现出深刻的时代烙印。作为现阶段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对象,即退休后到平均寿命之间,也即现有的55-75 岁中老年人,出生于1944-1964年。从受教育水平看,新中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因此这一批老年人有一部分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有完整的知识体系;随着新中国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该时代的老年人大多重视学习、崇尚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另外,从价值体系看,他们经历过新中国建立、上山下乡、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变革,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勤奋朴实、吃苦耐劳、节俭忍让,同时也在时代的变革中面对各种思潮冲击,在迷茫中寻求突破,部分人也在时代洪流中急需心理的抚慰和调适,急需社会正能量的情感“修复”。这不仅于关乎于个体发展,同时也关乎着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关乎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老年教育视角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通过老年教育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一要遵循“家庭化”和“社会化”结合的原则;二要坚持“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融通的原则。

基于“家庭化”原则,即通过公民素养教育,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提高家庭生活能力。如提升老年公民素质的社区德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行为习惯、传统美德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民主与法制、科学常识教育等项目;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开设的各类休闲、保健等类项目,包括医疗保健知识、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家庭教育(隔代教育、家风家教家训等)、家庭养殖种植、家庭理财、语言交际、家政技能等智育项目;以及艺术赏析、生活美体验、书法篆刻等美育教育;运动健身、休闲体育等体育项目;另外还有非遗文化传承、地方历史、建筑、地方饮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等。老年群体在自我保健的同时,全面提升应对家庭生活事务的能力,将所学运用到家庭生活中,作为家庭的后盾,免除子女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间接起到推动社会生产的作用。基于此类教育,突出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开展老年教育。鼓励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民风等特点,推动老年教育特色发展。加快老年教育课程数字化改造。运用信息技术对现有老年教育课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支持老年人网上学习、移动学习。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导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学习支持。

基于“社会化”原则,搭建三个平台。一是职业发展平台。通过职业技能继续教育,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在专业技术领域发挥作用,促进老年群体回归社会再就业,发挥余热;二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基于所在社区或所在片区,建立老年社区志愿者团队,提供适合老年志愿者的工作岗位,满足老年人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需求;三是个性展示平台。通过搭建兴趣交流、才能展示舞台,鼓励老年群体走出家门,拥抱邻里,扩大人际交往,拥有精彩生活。

坚持“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融通的原则。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从成人的学习动机包括求知、交往、服务、表现四个方面。[2]老年群体的学习动机大致如下:一是技能获得型——获取适应老年生活的养生保健知识、饮食烹饪方面的技能、隔代教育的技巧等;二是精神需求型——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希望通过学习增进人际交往,充实自己,缓解心理孤独感;三是圆梦求证型——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证明自己,圆自己的大学梦;四是休闲娱乐型——学会并参与诸如钓鱼、摄影、书法绘画、棋牌活动等。老年学习的动机和需要通常是不涉及学历提升的,但是又带有一定荣誉感和成就感为驱动。对于老年群体,无法通过传统方式的考试测验评价其学习效果,也无法清楚的设置准入、毕业、学制等。因此,针对老年教育,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融通,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大变革,其根本路径在于面向老年群体设置“通识学历文凭”,通过学分的积累、认证、转换,让更多的老年人提升存在感、获得感,获得老年学习的成就感、价值感。如建设老年人学习卡制度,将老年人学习成果纳入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老年人终身学习账户和学分(积分)累计制度,发放老年人终身学习卡,老年人享受教育资源实现一卡通,最终通过卡内积分换取某一课程的结业证书,甚至是学历文凭。

三、实现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的路径

(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时间表、路线图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发布后,各地纷纷跟进出台相关规划,老年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全面实施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立足于以人为本,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老年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指导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和工作目标。以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加快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统筹建设和管理,不断丰富老年学习资源有效供给,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学习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老年教育视角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也应当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对此,谨提出以下时间略表:

到2020年,全面提高对老年教育和老年人力资源的认识,理顺管理体制,形成综合协调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到2035 年,老年教育机构普遍建立,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老年人力资源得到初步开发,老年人群的劳动参与度显著提高;到2050年,老年教育发展成熟,老年群体劳动技能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社会价值、社会荣誉充分体现。

(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基本路径

老年人群的劳动特点具有特殊性,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务必在考虑其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尊重老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发老年群体生产力的宗旨是保障其享受幸福晚年的前提下,为家庭、社会、国家做贡献,发挥自身余热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愉悦感。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基于个体特征,即通过参与老年教育,提高其时代认同感、存在感,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安宁,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开展“社会德育”,让老年人与时代同行,做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二是基于家庭化特征,即对养生保健知识的传授、对隔代教育知识的传达、对家庭和睦的关注、家庭生活技能的培养等,以服务于享受幸福家庭生活,巩固家庭维系力,解除子女后顾之忧的需要,做家庭和美的平衡器,促使其从工作岗位退休后能尽快的融入家庭生活,获得家庭生活的快乐,并且发挥老年群体在家庭之中的平衡力、稳定力、维系力作用;三是基于社会化特征,即对老年学习者已有技能提升的再教育、实用技能培训、参与志愿服务等,鼓励老年群体利用自身人脉、经验、技能、专长等,到各行各业、市场、社区中发光发热,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和活动,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服务性质可以是有偿服务或无偿服务。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一些桎梏。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背景下,对老年人同样是宝贵人力资源这一命题的理解缺乏,对于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路径更是鲜有关照,对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还缺乏深刻认识。参与广度、统筹程度、宣传力度还不够,人财物的投入较少。其二,供需矛盾突出,支持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休闲娱乐,打发时间为主,但是实际上许多老年人追求的是“老有所为”,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但是,目前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资源(包括各类队伍建设、场地、硬件、资金投入等)、教学形式和手段,还是平台搭建都还很匮乏。为此,明确制定规划,完善考核评价;创新发展模式,丰富资源供给;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支持服务;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研究等等,均有助于汇集全社会的力量重视和支持老年人力资源的解放和开发。

简而言之,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需要多管齐下。生育政策、就业退休政策、人口迁移和引入政策、科技进步及人工智能代替低水平重复劳动等多个领域均需有所调整和作为。而以老年教育为手段,以全面提升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为核心,通过对老年群体特点和需求的分析,提供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使老年群体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最终达到对内发挥家庭成员间稳定力、维系力和平衡力的中流作用,对外发挥老年群体智慧和余热,为社会做贡献的双重效益,是在老年教育视角下尝试提出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群体同样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通过老年教育,提高老年群体与自身需要、家庭需要、社会需要相匹配的技能和素养,发挥老年群体的优势,为家庭、社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猜你喜欢
群体人力资源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热爱劳动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