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道沿线生态经济发展分析

2019-12-09 18:52张杰四川文理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9期
关键词:荔枝特色资源

■张杰(四川文理学院)

荔枝道曾是沟通秦巴、连结川陕的重要官驿通道,也是民间交流、文化交往、商贾贸易的重要经济通道与文化走廊。荔枝道沿线不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存,还保有富集的自然遗产、生态资源。从唯物辩证的角度讲,特殊的秦巴山区环境,使之经历了长期的原始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同时也为之保存了良好的原生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从而为发展生态友好、供给平衡的生态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一、荔枝道沿线文化与生态资源分布情况

大致沿荔枝道走向,越接近原荔枝道主线路的文化资源越丰富、经济发展越活越。新开通的高速与铁路线路基本沿原线路而行,其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其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分布基本沿荔枝道原线路而集中,大体呈线性分布。从道路走向与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的分布情况看,我国先民开发自然、建设家园,开拓道路、发展文明的智慧充满了天人合一、生态和谐,天人融通、生态平衡的朴素生态发展理念。荔枝道线路及其沿线文化遗存、经济发展、生态分布的情况大致特点为:一是因天然地形之便,即地利之便;二是因人和生息之便,即人宜之便;三是因资源开发之便,即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生态平衡的长远发展之便。这一情形,正体现人与自然互惠共生、和谐共荣、协调有好、生态平衡长远发展的大道智慧。

二、发展生态经济的利好条件

(一)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

国家层面对生态发展的高端指引、高度指示与高层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剖析、精典论述与精辟阐释。高屋建瓴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解析了践行生态理念、发展生态经济、建构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与前景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论断、“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准确意识,“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的确切方略,深层阐发了国家层面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二)生态资源富集优势

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基础,也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向生态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发展生态智慧农业

互联网+生态智慧农业。365 天全年线上供应,24 小时全天线上监控与四季特产点对点定制,长假现场体验与特供种养的“线上-线下”生态智慧农业特色服务。包括生态绿色种植的四季特色瓜果,有机环保的宣汉桃花米和米城贡米,天然无公害的橄榄油、亚麻籽油、茶油有机培植与加工,纯正天然的花椒、肉蔻、香叶等香料种植加工,巴山跑山猪、旧院黑鸡、高山蜜蜂生态养殖等。

2.开发生态循环资源

其一,深挖生态苎麻产业。将蜀道文化元素融入到苎麻工艺品的创新设计与创作开发的具体实践。以“现代生态产业发展的工业生产4.0 模式”与“互联网+现代营销理念”为突破口,探寻市场化引导、特色化主题、模块化生产、生态集群化发展的生态智慧产业新出路。进而,得到一套创意十足、独具特色、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符合消费需求、引导消费指向的苎麻工艺品设计方案及规范标准。

其二,打造生态旅游项目。生态农业观光与智慧农业体验,特色山地旅游与户外拓展,巴山大峡谷原生态漂流,太阳山生态度假。

其三,拓展生态康养项目。大巴山天然负离子氧吧,与万源旧院黑鸡蛋、红皮洋芋、高山蜂蜜等有机富硒特产食疗地、康养地。

3.发掘特色文化资源

荔枝道、红色文化、巴文化、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线上-线下”互动文化影像制作与传播的创新文化消费,荔枝道特色参与式文化体验。挖掘荔枝道特色文旅项目、打造红色主体文化项目、塑造巴文化与三国文化特色历史人文项目、拓展秦巴山区代表性非遗文化项目、开发“线上-线下”互动文化体验项目。

三、发展生态经济的不足因素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宣传推广方式落后,特色发展桎于形式,创新拓展流于表面,生态理念理解不够,生态发展认识不清。以当地苎麻生态经济为例,其不足之处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基础薄弱,进行前期投入不足

巴蜀大地上蕴藏有丰厚的特色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葆有风韵独特的手工艺产品和历史文化遗存。这一优势,虽是不可多得的特色资源,但却未能得到有效地开发,更没有发展形成规模化、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项目。此地,空留千年人文瑰宝,却不得有效开发利用;落后的整体面貌,仍旧体现为以小农产业、自然经济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大多数城乡、村组尚未摆脱依靠农业作为支柱产业,靠天吃饭、靠国家补贴、财政扶持度日的沉疴旧疾;其所处的社会形态与当地居民的整体意识,仍表现为古老农耕社会的陈旧结构与落后水平。用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人、人民教师侯某的话说,“对大多数乡民而言,能全衣食、足温饱就不错了,哪里还有经济能力投资特色民间工艺品产业开发”。

此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不良、销售业绩不佳,多数已经兴建起来的民俗文化产品开发、生产企业和营销公司,只能维持小打小闹的现状。囿于资金需求量大、前期调研部充分投入过度,经营管理困难、市场低迷、销售业绩欠佳、资金匮乏,又很难争取到足够的银行贷款、政府支持,于是,大多数企业难以有效投入充足地资金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亦难以形成产业规模、集群效益。

(二)后继人才缺失,传承发展艰难

人才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社会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民族文化要想实现产业化发展,人才是关系到产业化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在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人才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落败,被社会抛弃而淘汰。因为社会的功利意识左右着人的从业方向。生命的存在是一切价值体系依附的物质基础。由此可知,生存是第一要义,人总是极为现实地首先追求生存,然后才能去奢谈别的文化意义。在广大农村,社会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根本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人们时刻受疾病饥荒的威胁、困扰。这就使得人们在生存危机感的驱使下,时刻不敢忘却对利益的追求。客观地说,从事特色民间工艺品产业开发至少在其前期投入阶段是不可能有所收益的,这对一个平凡的普通村民来说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他们外出打工,一天少说也可挣上一百多元,自然不愿去从事那些连生活费都无法保证的事。

(三)经营方式落后,市场引导不足

没有形成健全的产品销售信息网络,大多数生产者只靠节会推销产品,市场占有率、巩固率极低。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公司加农户的生产营销模式缺乏活力,在管理和经营策略上还不成熟。

同时,大多数民俗文化产品开发者缺乏品牌意识,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尚不明其所掌握技艺蕴含的商业价值,不了解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与文化产品开发的相关原理、思路、方法,不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条例与扶持政策,未能有效地组织、发掘和利用现有资源、政策、关系脉络打通产业道路。更缺乏注册商标,打造自有品牌产品;建立标准范式,形成集群效应的前瞻思考。

四、建设生态经济的创新方向

建设生态经济要有效规划生态产业,深挖生态资源,广开生态发展路径。解决基本困难,消除长期发展的桎梏。建设高速、高铁、机场等立体交通、现代物流。进行“互联网+数字联通”,“线上-线下”交互服务,受众参与的生态体验的新营销模式开发。恪守人与环境和谐相融,生态经济协调持续,文化生态拓展延伸的生态经济建设基本理念。

此外,在蜀道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利好条件下。打破传统的以地方行政区划为界限的文化、经济隔阂,按照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生态构成等要素进行生态经济建设的全面规划、整体布局、分区设计、分层发展,长远战略生态先导,特色建构错位发展,人问生态统筹谋划,生态经济长效机制。放眼秦巴区域,充分考量秦岭与大巴山区、川陕结合部、川陕革命老区、荔枝道等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结构、文化传统、历史人文等要素,统筹达州、巴中、广安、安康等两省四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以荔枝道为脉络,借蜀道申遗的东风,全面协调、高度统筹、深度开发,有效开展互通共融、互惠共荣的生态经济建设。

猜你喜欢
荔枝特色资源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资源回收
完美的特色党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荔枝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