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平,陈建宇,李 勇,刘 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医学影像学课程内容繁多,教学难度大,教学时数少,学生掌握有一定困难,影像学课程教学是严谨、认真的,需要讲究科学教学方法。创新思维教学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调动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1]。现将创新思维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本科生教学上的应用做一些探讨。
传统的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教师过分重视书本知识及传统或多媒体阅片方式,墨守成规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不适应,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影像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2]。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吸收各种优质医学生源[3];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创新思维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如TBL、CBL、BRL等教学模式,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学质量[4-5];各种教学法的实施需结合创新思维才能得以提高认识,增强学生的认知。创新是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无源之水、凭空想象;随着医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急需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影像学人才培养也需创新思维。基本的影像学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同的影像表现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或同一类疾病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是以各种影像学手段获取的图像为基础,诊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影像的特点、影像解剖、异常征象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和正确的诊断思维。在影像的分析和诊断上要遵循全面观察、认识正常、分辨异常、分析征象、结合病理、临床的原则和步骤。只有掌握合理的分析方法才能增加疾病影像图像的认知能力。
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应从征象分析,将临床思维向影像学思维转换,以征象为研究点,然后以征象为基础将常见的典型疾病按其主要主要特点分类讲解,使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掌握的疾病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和诊断疾病,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要充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影像学图像的主动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6]。在分析影像疾病图像时,不能先入为主进行诊断,要学会如何正确诊断及合理的鉴别诊断;不能只学习影像学知识,要善于利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基础等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熟悉各部位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及其变异非常重要,是发现病变、判断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基础;提供一些疾病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如横S征、蝴蝶征、毛刺征、牛眼征等,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要熟悉合理运用影像检查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如在肺部结节疾病的诊断,常规胸片的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与心脏重叠的病变或肺内小结节、纵膈病变的分析,CT检查是最重要的。如对于脑部疾病CT的分析,首先要认识脑部的解剖,解构结构在影像学的表现;低密度不一定就是梗塞,也可能是脑水肿、脑肿胀、脑积水等,脑水肿的分析不能只诊断脑水肿,要分析水肿原因,可能肿瘤或血栓等原因,要CT或MR增强明确其具体原因等。通过一系列影像资料的分析、反馈,才能对影像疾病的诊断上一个台阶,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临床诊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既要给学生讲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用创新思维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影像征象具有对立统一性、转化性、联系性、变化性[7]。要善于观察病变的变化、特点,观察分析影像资料要按一定顺序、全面系统观察影像学图像。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教学,改革传统念讲稿、书本的教学法,可采用TBL、BRL等教学法结合创新思维教学增强学生医学影像的认知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