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审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9-12-09 23:54杜宇大连财经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核查审计工作贫困户

■ 杜宇(大连财经学院)

扶贫项目属于我国的一项民生项目,民生即民本,切实地关乎着百姓的生活体态,关系着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中国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也随之产生人口多而分布又广的现象,对于政府来说,扶贫难度较大。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扶贫工作,加大扶贫力度,改善民生大计,维护贫苦百姓切身利益。

一、精准扶贫审计现状

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开展,有助于保障国家财政资金流向合规,保障广大农民利益落到实处,对民生项目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实现脱贫计划,我国每年都投入在扶贫工作上大量的财政物资,国家对中国的扶贫事业关注与致力推进,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改善了部分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拉低贫富差距。据资料反映,从2012年到2018年的7年间,全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而在早些时期的1978年,那年我国是约有2.5亿国民未解决温饱问题,短短几十年,中国的扶贫事业迅速推进,取得巨大的成就。

而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审计人员在精准、安全、绩效等扶贫审计方面面临着工作量大、审计目标、方法等等一系列挑战。如何发现扶贫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推动扶贫机制不断前进,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是审计机关每一个审计人员的职责所在。

二、精准扶贫审计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贫困人口基础大难界定,加大审计难度

我国人口基数大,相应第贫困人口基础也随之较大,对于这种被审计数量的庞大,审计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针对于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也因人数基数过大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一些村镇,在识别“贫”的界限模糊不定,精准识别工作中面临难题,若没有一定的收入指标作为标准很难衡量贫困的界定,可有一定收入作为指标,又无法界定这个界限过与没过。好比2018规定年家庭收入达不到3535元为贫困,但是关于3535元这个界限,很难界定真实的家庭收入的总值超过与否。

(二)受益项目产权不清,加大审计难度

地方政府选择扶贫产业项目,应当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选择一些贫困户能够直接参与受益或者能够间接带动贫困户受益的项目,持续保障贫困户增加收益,从而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将用在扶贫上的专项资金直接投资于像种植或养殖这类的大户,政府与其签订合同,规定每年缴纳一定比例的收益金,将收益金分配给贫困户。这种做法容易形成产权不清的隐患,同时,由于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收益无法确保持久,不能保证贫困户脱离了收益金分配后有真正稳定收入。

(三)审计资源有限,加大审计难度

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人员实际开展审计工作非常不易与艰辛。平均来看,一个省的省审计局总人数约为60人左右,这其中包含了后勤的、行政的、刚到审计局还需培训学习的新人,真正负责开展扶贫审计业务的大概不到20人。对于国家的精准贫富审计业务中,要求审计人员要是一些复合型人才,在涉及到工程问题、计算机问题、大数据问题等等的时候,能够略懂一些。而很多审计局招聘的审计人员还处于以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为主。所以在扶贫审计上,审计人员还需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深度广度。

(四)审计内容多,加大审计难度

从扶贫审计涉及到的领域看,涉及到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自然资源、教育、财政等20多个方向。从审计的项目来看,着重检查“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六个精准”(即脱贫成效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等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扶贫项目的进度、资金的分配管理等问题。无论单从某一个审计领域的审计内容,亦或者某一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内容来看,涉及到的扶贫领域均是方方面面,既要审制度规定、又要审财务收支,既要审项目审批情况、又要审招标采购等等方面。

(五)绩效审计缺失

对于扶贫项目,每个乡镇投入了多少资金,有多少乡民受益,人均受益多少等评判问题上,现阶段一般采用的是比较分析的方法,缺少专门的专业的绩效衡量方法来审计。

三、完善精准扶贫审计的建议与对策

(一)树立服务理念,助推精准扶贫

常言道“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在国家倡导的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加强思想建设应首当其冲。贫困人员如想摆脱贫困,单靠政府扶持是不够的,而是应该相信自己有能赚钱养活自己的能力。克服懒惰情绪,通过加强自身能力为自身营造稳定的收入。与此同时,审计机关应与财政部门、扶贫办等加强日常联系配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核查扶贫资金的流向、拨付情况。将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完善不规范处,为精准扶贫工作做好保驾护航。

(二)理清思路,明确审计目标

精准扶贫审计组成员在审计前应明确方面、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确保审计工作积极顺利有效的进展。同时,总结前些年全国地区的扶贫审计小组的审计经验,抓住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目标。

(三)全流程审计,加强审计质量

审计人员为了能够切实了解扶贫工作的问题所在,必须要深入到扶贫审计的工作一线当中,做到由项目管理运营主体单位现场到村户全流程的审计。到项目运营单位,针对扶贫档案资料、资金流向等问题认真核查项目的真实性、扶贫资金的效益性。到村户,针对村容村貌,核查贫困村的真实性、核查贫苦户识别准确性,核查资金运营的规范性、核查贫困户脱贫的真实性。审计机关要根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扶贫项目审计深审透审彻底审,加强审计质量,向国家向政府提交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为后续精准扶贫审计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四)与时俱进,优化审计方法

人性的弱点驱使,各地的扶贫资金工作时不时出现不良行为,其手段也逐年“高明”,这给审计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对我们审计人员的必要性审计程序等审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要面对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完成国家交付的审计职责。

(五)健全奖励和惩罚机制,提升审计成果

在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健全奖励和惩罚机制,对表现突出、审计成效显著的审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负责任游走式审计和欺诈性的虚假式审计,要根据一般过失还是重大过失的情节轻重情况,给予一定的惩罚。运用此种激励与问责的机制,提升审计成果。

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审计工作成效是不容忽视的,但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在扶贫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机构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如何明确审计目标、加强审计质量、优化审计方法,全力服务于精准扶贫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核查审计工作贫困户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