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认知与接受的壮医药市场发展研究

2019-12-09 18:52蒋吉德百色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9期
关键词:医药中医药文化

■蒋吉德(百色学院)

一、引言

病理观或疾病观的认知与接受从底层逻辑影响了医疗技术、医疗方法和药剂研制等发展。正如西方医学的靶向治疗、中医的综合调理和少数民族基于特色病理观形成的治疗分别获得了相应民众群体的治疗选择。

壮医药针对本民族常见的“毒”“虚”“伤”“塞”诸病,研究了病因,建立起“毒虚致百病”学说与三道两路理论。起源于先秦之前,秦朝至隋朝是壮医药诊疗技法、方药经验积累期,唐宋朝至20 世纪初期是壮医药初步形成及发展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前,壮医药基本上处于民间、自发和经验积累的发展阶段,并且常以中草医药的面目出现,仅有个别学者在壮医药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80 年代以后,壮医药进入了由政府主导,有计划、大规模地发掘整理、研究提高和推广应用阶段。壮医药理论体系、医教研体系形成并获得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医、教、研机构的逐步建立健全;壮医药古籍普查及发掘整理成果斐然;壮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序开展;壮医药特色诊疗技法、方药迅速发展;壮医执业资格获国家认可;壮医药学术推广交流与振兴计划持续开展。

随着西方医学的影响不断扩大,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尽管有着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壮医药发展的各项发展规划,壮医药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诸如:研发进度缓慢、人才队伍不足和产业发展资源匮乏等困境。我们也看到了壮医药与其他少数民族医药如苗医药、藏医药等在整体发展上的差距。论文基于文化对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和长远性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壮医药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二、当前大健康理念形成阶段的壮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于小冬(2014)指出21 世纪是健康产业引领世界经济的时代,西方医学发展趋势是治疗——预防——保健,并从食物中提取营养素来进行保健;亚洲国家传统上的用食疗和药膳来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1]。壮医药发展也迎来一个发展契机,如何从现状分析出发、突破发展瓶颈是壮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一)基于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壮医药发展现状分析

依据现有的医疗报销制度,西医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占主要部分。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2010 年版)西药部分占1395 项,中成药部分占1273 项,民族医药部分仅占51 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医疗服务项目》(2010 年版)划分为综合医疗服务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等四大类共计11359 项,其中,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包括中医外治、中医骨伤、针刺、灸法、推拿疗法、中医肛肠、中医特殊疗法、中医综合类8 个亚类,共计97 项。此外,依据2016 年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2009 年至2015 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由14.3%上升到15.7%。2015 年,公立中医类医院比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低11.5%,住院人均费用低24%。此处的“中医药”是包含了民族医药的内容的,在次均费用和人均费用相比较低的情况下,专业的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的占比相对还是较低。由此推测出在整个药品和医疗服务消费总额中,壮医药整体产品和各项诊疗费用的销售占比还是极低的。

受制于没有自己真正的最终有形产品,壮医药整体产品销售一直受西医、中医和其他少数民族医药如苗医、蒙医、藏医等的影响。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6 年1-6 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35.65 亿元(表1、图2、图3),同比增长10.14%,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7.04 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23 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在以上数据中,壮医药的贡献主要是被隐藏在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等各项子行业中的。

(二)基于市场表现的壮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壮医药市场研发滞后。导致壮医药研发滞后的原因,主要是壮医药文献和资料面临大量失传的困境,符合现代社会特点、要求的壮医药科研及教学,普遍存在起点低、起步晚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追上其他民族医药发展的步伐,由此可见,加大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创新诊疗技术、开发壮药制剂等工作的力度,对壮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壮医药所依托的理论、临床体系需要在新的大健康理念下不断完善,只有从市场实际出发,对相关体系加以完善,突出规范化、具体化的特点,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2)医药市场整体竞争激烈。壮医药市场所面临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内,另一个是国外。国内竞争即其他民族医药带来的威胁,除了传统的中医药外,包括藏药、傣药、蒙药在内的民族医药,近几年均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临床实践的角度来说,上述民族医药与壮医药相比,均呈现出更加完善和成熟的特点。国外竞争是指进口药物带来的威胁,加入世贸组织导致我国关税降低,他国医药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难度也有所降低,以韩国中成药、日本汉方药为代表的进口药物,占据我国市场的比重大幅提高,壮医药发展的难度随之增加[2]。

(3)壮医药产业发展资源匮乏

①人才储备不足。以壮医药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数量,要明显少于傣药、藏药等民族医药,另外,人才结构不科学的情况,在壮医药行业也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中级、高级人才储备不足,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对壮医药发展的贡献十分有限。

②药材种养规模有限。近几年,天然药物的作用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社会各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过度挖掘和采摘野生药材的情况难以制止,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药材资源急剧减少,部分野生药材正处于灭绝边缘。另外,人类普遍将大力种植经济林、大力开发林地视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却忽略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导致以金钱草、地天冬为代表的野生壮药材被破坏,这也给壮医药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在2017 年广西区靖西市壮族端午药市的调研中,笔者接触多位连续多年参加药市交易的药农,了解到他们的药材采摘更多是依靠草药材的野外自然生长,成规模的特别是市场化运作的草药种植园相对较少。而同期举行的广西区崇左市、隆安县、南宁市武鸣区等地的端午药市由于没有当地政府的组织、规划,尚处于比较原生态的自发交易状态。这其中既有壮民族文化对端午药市的影响,也有对壮医药草药材种植重视不足的影响。

三、基于壮医药文化认知与接受的市场发展策略

基于前述的壮医药发展存在的瓶颈与困境,其背后的原因有各种解读。农福慧等(2019)研究表明有73.8%的人认同壮医药文化是具有科学性的,94%的人对壮医药的了解甚少,但仅有2.64%的人经常使用壮医药治疗。当今,壮医药文化认同感高,但是文化认知度低和使用率低。需要紧跟与改进壮医药发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壮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3]。

笔者在此基础上,基于营销领域所共识的理念出发:文化是影响消费行为最深层次、最长远的因素。提出壮医药文化认知与接受度不足是壮医药发展瓶颈与困境的底层原因。具体表现为壮民年轻一代生活习惯的逐步汉化;城镇化进程发展以及数次民工潮的兴起造成了壮医药文化传承断代;农村空心化、空巢化和儿童留守村的现象等。加之,西方医学的不断冲击影响所造成的马太效应,最终导致了壮医药不少行之有效的特色治疗和治未病的优势没有办法被优先选择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壮医药产业必须抓住正在兴起的大健康病理观逐步形成的机会,扩大壮医药文化认知与接受度。

(一)以壮医药特色文化融入大健康产业发展

研究表明,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文化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由此可见,文化认同是形成中华民族的基础,要想发展壮医药市场,以文化认同、认知和接受为出发点很有必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始终是组成中华民族文化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换句话说,促进民族文化进步所依托的力量,主要是对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文化进行弘扬,如何利用壮医药,使其对壮族文化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壮医药,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学术体系也因此而被打上了相应的烙印,可以用来对壮族传统文化具有的部分特征加以表现,一般来说,壮族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包容性、共华性等特点,其中,需要引起重视的特点为共华性[4]。研究表明,壮文化和汉文化间存在大量相似之处,壮医药和中医药间也存在许多相同之处,这就是“共华性”阐述的内容,也是基于文化认知与接受对壮医药市场进行发展所依托的核心理念。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壮医根据壮医药典籍整理形成并壮族先民一直以来的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壮医理念可以引领广西区域范围内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例如:壮医的核心思想主张天、地、人三气同步,阴阳为本;壮医的生理观主张将呼吸道、消化道、尿道分别称之为气道、谷道与水道,将血液循环系统与神经系统分称龙路与火路,统称三道两路;壮医的病理观主要针对本民族常见的“毒”“虚”“伤”“塞”诸病,研究了病因,建立起“毒虚致百病”学说与三道两路理论;壮医治疗原则是通过在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凝练的基础上,发展出出调气、解毒、补虚三大疗法(洪宗国,2012)。

以上壮医药文化的内核不能只停留在医药典籍和专业治疗人员的使用范围。必须通过企业的营销行为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散出去,不仅影响当代壮民族年轻人,更要影响下一代壮民族居民,甚至为全国民众和世界民众提供更多一个治疗选择、健康选择。

(二)壮医药文化的认知与接受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

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和社会获得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有效指导,也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应用。经济学界已经形成共识的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然而,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面对医药产业、面对关乎民生的医疗领域,已经形成马太效应的格局的中西医疗体系布局,要向进一步传承优秀民族医药文化,必须有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历年来,国家关于医药健康发展的政策规划对民族医药的发展都保留了重要篇幅也充分说明了这政府支持与引导的必要性。诸如《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了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包括了如下具体指导措施。

第一,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发展重点项目。(1)加强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中医院壮瑶医院以及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机构的文化建设。(2)依托现有公园设施,打造融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验、健康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主题园区。(3)依托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自治区、市、县三级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4)推动各地园博园建设注入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元素。(5)依托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建设壮医药博物馆。

第二,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点项目。(1)依托巴马等25 个“长寿之乡”建设,创建5 个国家级中医药壮瑶医药长寿健康旅游示范区。(2)依托盘阳河流域长寿带、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养生休闲产业等区域优势,形成-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3)重点推进玉林中国南药园、广西药用植物园AAAAA 级景区建设、玉林“南方药都”、靖西“八桂药谷”等项目建设。(4)以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国一东盟传统医药高蜂论坛、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巴马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为主要平台,依托桂林崇华中医街、靖西端午药市等地方中医药传统节庆,培育和壮大我区中医药旅游会展节庆业。

政府部门对于壮医药文化的认知与接受度提升的努力方向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支持。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当为广西地区与壮医药相关的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发展,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研究表明,壮医药的发展,存在起步晚、速度慢、基础薄弱等问题,对政府在经济上给予的支持具有迫切需求,只有从经济方面,为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支持,才能使更多企业及研究机构,投入到对壮医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从而达到推动市场发展的目的。

(2)政策支持。政府应从广西的实际特点出发,紧抓“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壮医药市场的变化为参考,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作用,引导壮医药发展。利用政策具有的导向功能,合理运用区内现有医药资源,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壮药和壮医,为壮医药市场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定期举办以东盟传统医药为核心的交流活动,以现有医药交流平台为依据,拉近各国传统医药市场的距离,例如,广西与东南亚国家相邻,政府可以在受中医药影响较为深远的邻国内部,传播壮医药文化,组织学生前往医院对壮医药的知识、成果进行参观和学习,以此来达到有效传播壮医药的目的。

(3)制定相关标准。首先应当明确一点,药品标准指的是国家针对药品检验方法、质量规格所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药品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体系进行建立,尽量使所建立体系和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使壮医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要走出广西,更要走出中国。

(三)壮医药文化的认知与接受度提升需要企业不断市场创新

(1)加大临床研究力度。现阶段,针对壮医药制剂和成药开发展开的临床研究,仍旧面临缺乏诊断标准的问题,由此可见,根据壮医药具有的特点,对诊断标准进行制订,在此基础上,对临床研究对照药进行选择,严格遵守循证医学的原则,完成诊治工作,保证壮医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的特色,可以被充分地显示出来,对相关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虽然壮医药在地理位置、资源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但是,仍旧面临认可度、知名度落后于蒙医、藏医等民族医药的困境。目前,部分壮医药品牌已具备较高的知名度,例如,桂林三金片、广西金嗓子等,但是,仅仅依靠上述壮医药品牌,无法达到推动医药市场发展的目的,生产壮医药的相关企业,应对传统验方进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壮医药市场要求的医药生产标准,加大对医药生产过程加以控制的力度,为所生产医药的质量提供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大量高美誉度、高知名度的企业品牌,为壮医药产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3)提高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开始崇尚自然,种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导致壮医药面临如下境遇:其一,凸显自身特色的难度降低;其二,与现代医学等科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以文化认同、认知和接受为前提,将中医药、壮医药和现代医药的知识进行结合,既能够为壮医药的发展提供动力,又可以加快生命科学创新的速度。

一方面,要想提高壮医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关键是对相关贸易法规具有深入了解,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医药质量标准,制定具有突出意义的应对措施,由此可见,培养懂得并系统掌握医药标准、药品法案、贸易法规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组织壮医药医生、中西医结合医生,定期开展基层培训活动,为基层壮医提供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的平台,专家小组应着重传授“十方五技”的内容,保证基层壮医对验方使用方法具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推拿、针灸、刮痧、敷贴、拔罐的诊疗技法,将竹罐、药线点灸和经筋推拿法作为重点传授的内容,辅助基层诊疗活动的开展,使人们对壮医药带来的好处具有更加切身的体会,长此以往,人们对壮医药的接受度,自然会有所提升。

(4)与其他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广西医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和国外医药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对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再根据壮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完成自主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最终目的,加大研究壮医药的力度,塑造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的医药品牌。以广西科康公司为例,该企业就以国外药企在技术方面提供的支持为基础,成功地从金边蚂蟥中对天然水蛭素进行了有效提取,这为广西科康公司乃至壮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壮医药不仅是壮族人民通过长期实践得到的宝贵财富,还是组成民族医药文化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以文化认知与接受为切入点,完善基于壮医药所开展的研发、生产、教育等工作,才能赋予其持续发展所需的国际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特点,上文所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医药中医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谁远谁近?
传统医药类非遗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