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梅,邵抚民
(昆明市西山区茶桑果站,云南昆明650100)
西山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西南部,临滇池西岸,因境内著名风景名胜地西山而得名,全区面积881.32 km2,辖10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78.9万人,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567.0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59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 331元,是昆明市面积最大的主城核心区。西山区地处滇中高原,属高原山地地貌,具有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征,河谷热、平坝暖、山区冷、高山寒。海拔在1 731~2 622 m,年平均气温12~15℃,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温-9℃,气温年较差约10℃、日较差11℃,无霜期境内坝区为239 d、山区为257 d。年降雨量900~1 200 mm,干湿季明显,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 200 h。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棕红壤、黄红壤等。植被以高原湿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59.00%。生物、矿物资源丰富,特别是石英砂、磷矿、铁矿等矿物储量较大。气候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适宜种植多种亚热带落叶果树。
2017年末全区果园总面积1 359 hm2,总产量1.2万t,总产值5 428.1万元,全区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山区特色经济林果产区,也是昆明市较为发达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团结街道办事处,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区80%左右。西山区苹果种植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苹果栽植方式沿用传统的乔砧稀植模式,乔砧栽培,树冠大、成形晚、成花难、见效慢、管理成本高,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的栽培方式。目前大部分果树树龄都在28年左右,推广品种主要有红富士、乔纳金,苹果栽培面积469.3 hm2(其中:老果园262.7 hm2,新植果园 206.6 hm2),总产量 3 100 t,总产值 1 550万元。苹果栽培已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产业,在农民增收致富、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区域属高海拔冷凉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水果品质,2008年西山区红富士苹果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团结苹果”在昆明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已成为西山区的一张名片,带动了西山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2010年,西山区创新苹果栽培方式,引进适宜观光果园种植的M9、M26基砧和中间砧矮化苹果新品种,在团结街道办事处选择园地建设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基地1.33 hm2,开展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2017年,试验园平均单株产量已达13.4 kg,平均产量29 748 kg/hm2,优质果率达85%以上,按15元/kg计,实现产值44.6万元/hm2,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目前,西山区已建成省内一流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园先后被列为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试验基地、国家苹果产业体系云南昭通试验站基地,来自德国、泰国、越南河内市和中国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新疆林业厅、北京市、辽宁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的领导、专家、学者及云南省苹果主产区的技术人员先后到基地进行交流学习。通过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应用,为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和新果园的建立提供了先进的栽培模式。在示范园的带动下,截止目前,西山区发展矮化密植栽培141.8 hm2,其中:自根砧54.3 hm2、中间砧87.5 hm2。在新建的果园中,已有6个果园开始挂果,新植果树实现了1年恢复树势、2年培养成形、3年试花挂果的目标。
耕地面积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目前西山区生产上主栽的品种甚少,而且单一,缺乏配套的栽培品种。在466.7余hm2果园中,乔化栽培占总面积的70%以上,28年以上树龄的果园达到266.7 hm2,90%都是种植晚熟品种红富士,上市相对集中,早熟品种短缺,推广品种为乔纳金,不耐贮藏;中熟品种不足,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
全区苹果生产零星,规模小,经营分散,标准化程度低,虽然一直重视促进苹果生产的发展,但对苹果的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重视不够,产后储运、加工、批发、销售等产业链条不完善。
果园连年生产,有机肥施用普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树势衰弱,造成腐烂病、煤污病、早期落叶病较严重,导致经济寿命缩短,果实品质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苗木质量直接影响苹果产业的发展,目前西山区苹果种苗繁育存在很多问题:育苗密度过大,管理粗放,种苗质量标准化低、种苗市场上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新栽果园水肥综合管理和配套技术不到位,难以实现早果丰产。
西山区的水果品牌大都是地域性特色品牌,在当地具有特殊的种植优势,品质好,如海口黄梨、富善草莓、团结苹果、谷律花椒深受消费者青睐。像“团结苹果”不但没有通过国家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也没有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使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水果品牌;产品包装意识落后,设计杂乱,各自为阵;由于“团结苹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水果品质,销售价格高,出现公司和商贩鱼目混珠,从外地低价购进苹果冒充“团结苹果”销售,导致“团结苹果”品牌形象受损。
针对西山区耕地面积少、投入不足、苹果品种结构不合理、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短、品牌意识薄弱等苹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推进西山区苹果产业发展的建议如下。
优化苹果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合理搭配,延长水果供应期。因地制宜保护本土优势品种,扩大早、中熟品种种植规模,逐步降低红富士“一果独大”的格局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科学定位西山区苹果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休闲果园、精品果园和特色果园,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引导资金、人才、优质土地等资源向苹果产业流动,建设具有西山特色、配套设施完善的休闲观光苹果园区,形成“以旅带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广应用早果、丰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新模式,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促进水果产业提质增效,带动休闲农业发展。
紧紧围绕西山区都市型现代农业“123456”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早果、丰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新模式,在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建立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基地和技术体系,促进水果生产向园区化、特色化、设施化、生态化、观光型方向发展,为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和新果园的建设提供先进的栽培模式,实现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引领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广高产高效、绿色节本标准化集成技术,乔化果园坚持推广“减密度、大改形、强拉枝、有机肥”4项关键技术,矮砧栽培完善“矮化砧木、宽行密植、篱架栽培、纺锤树型”技术体系,配套果园肥水一体化、生草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稳步推进果畜结合种养循环模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果品内在品质。加快良种苗木基地建设,适度规模开展“扩矮化、减乔化”苹果转型升级示范工程,实施老果园更新改造,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努力把西山区建设成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中心。
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带动果园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果园,生产品牌果品。积极推行连锁经营、品牌代理、网上交易、电子银行结算、第三方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提高果品现代交易能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规模化种植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果酒、果干、果醋等深加工企业,集中扶持一批有实力、有现代经营理念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壮大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产、贮、加、销”一条龙产业链[1]。
切实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投入力度,区、街道办事处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苹果产业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积极争取各级项目和资金支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果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扶持新品种引进、苗木繁育、示范园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产品认证和品牌打造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