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瑞玲,邢瑞敏,王乐,魏亚超,李晓翠
邯郸市中心医院药学部静配中心,河北 邯郸 056004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1],由于静脉输液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所以静脉配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用药效果和输液安全。静脉配制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很复杂,不仅要考虑药物本身的性质,添加药物的配伍禁忌,还要考虑到制剂中的附加剂等。如大多抗生素在碱性或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在不同pH值时分解速度也有所不同。本次仅对静脉配液注意事项和细节谈点体会,现报告如下。
1.1 进行静脉混合调配前应按要求做好无菌工作洗手、更衣、戴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按规定做好消毒工作,按照正确顺序擦拭台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工作时,最好自操作台由内向外准备用物、合理布局,杜绝跨越无菌区域,消毒后的液体瓶口、西林瓶瓶口、已掰开的安瓿应避免污染,调配操作时,从左向右的调配顺序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概率。
1.2 注射器的正确使用根据所配置药液的量选择合适注射器,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期和外包装是否完整,无误后在操作台上拆开注射器外包装。操作时,注射器针头不得触碰药液、瓶塞以外的非无菌区域,操作过程中右手尽量不要触碰无菌注射器针芯,如怀疑污染时立即更换。
静脉配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出现差错、污染、医疗事故等问题的基础,因此,配液人员不但要做到加药准确,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2.1 注意加药顺序浓度不同的药物加入顺序十分重要,同种药物可能因配伍先后不同,导致不同的化学反应。配伍时应遵循先稀释后混合,两种浓度不同的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后加浓度低的药物至输液瓶中,以减慢发生反应的速度。有颜色的药物应最后加入输液瓶中,避免混合药物时有浑浊或沉淀不易被发现。两种及以上药物混合时,应一次只加一种药物至输液瓶,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入另一种药物,直至调配完成。混合顺序不同,可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如盐酸四环素、维C各1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应先加维C再用该液将盐酸四环素溶解稀释后加入输液中则无浑浊,反之浑浊。
2.2 配置规范化按药物溶解标准操作:确保药品质量和输液安全,调配药物人员应注意溶媒量的选择,不足时可能会出现白色浑浊物,不溶解;浓度高时则产生沉淀物。应特别注意药物说明书中对药品配置是否有特殊要求,如果有要严格执行。
2.3 选择溶媒时要注意与药物匹配溶媒的种类很多,应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说明书,选择合适溶媒和溶媒的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输注药物的PH值应保持在5~9范围内,尽量减少对静脉内膜地破坏。药物佩戴专用溶媒的要用专用溶媒去溶解。
常见配伍禁忌:包括溶液浑浊、产气、沉淀、结晶及变色。可见配伍禁忌:在混合后仔细观察,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不可见配伍禁忌:包括水解反应、效价下降、聚合变化等。药物与溶媒pH值不同引起的配伍禁忌。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稳定性差,因此建议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单独使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葡萄糖酸钙存在配伍禁忌,可产生沉淀;维生素C+氨茶碱存在配伍禁忌,可变色。正确的药物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如磺胺类: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多粘菌素合用有协同作用;忌与青霉素类合用。临床上更具隐蔽性的是药物配伍后液体澄清度好,多数情况反应还在继续进行,静置一段时间后产生浑浊,如舒血宁与阿莫西林舒巴胆等。这就要求静脉调配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善于总结经验。
4.1 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配置注意事项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并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和细胞毒化药品等[2]。由于高危药品和细胞毒药品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后果,所以在高危药品、细胞毒药品的配置过程中应注意:①药物浓度不能过量,正确精准掌握药物的用药量。②溶媒的选择要务必正确。
4.2 舱内加药时注意认真核对药品批次、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与输液标签上内容是否一致。检查药液和药品质量(包括有效期、颜色、松动、沉淀等)。有特殊要求的,严格按要求操作。如生理盐水的最小规格是100mL,有的医嘱要求用50mL,要求操作者在加药前先排液。配置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待查明原因后再配置。 药物有破损、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的不得使用。 配置好的成品输液如有异物、沉淀、变色等异常现象不得使用。成品出舱前要经过再次仔细复核。
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连续、重复操作时间过长或操作者自身原因导致大脑疲劳,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加药时不要闲聊,以免分散精力。工作中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互相提醒。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善于排除外界干扰、善于排除内心干扰,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活动,要善于将它们放下来,予以排除。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保证工作性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