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分析

2019-02-18 06:10:54吴金丽师晴
药品评价 2019年2期
关键词:氯氮利培精神病

吴金丽,师晴

天津市安宁医院临床一科,天津 300300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精神科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尚未阐明,目前多被认为与多功能神经递质异常、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事件、病前性格等有较大相关性[1]。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给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形成较大影响。传统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可形成一定损害;而氯氮平、利培酮等新型抗精神药物,疗效确切,可较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2,3]。为此,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氯氮平、利培酮治疗,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天津市安宁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 19~50岁,平均(31.05±3.64)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85±0.22)年。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18~50岁,平均(29.97±3.68)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91±0.17)年。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入组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②无高血压、过度肥胖、糖尿病者;③治疗前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分≥40分。

1.2.2 排除标准 ①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②过敏体质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氯氮平(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963)治疗,起始剂量为25mg/次,2次/d,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最高不得超过200~400mg/d。观察组予以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807)治疗,起始剂量为1mg/次,2次/d,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天增加剂量1mg,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mg,两组疗程均为8周。

1.4 观察指标①于治疗8周后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4]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对比,包括领悟能力、图片回忆、数字广度、触觉记忆、数字符号搭配、词汇学习、视觉再生、相似性实验及填图能力。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5]对两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对比,共包含18项内容,按5类因子进行计分,分值越高表明精神病性症状越严重。③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失眠、便秘、肌震颤、肌强直、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分)Tab 1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S,score)

表1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分)Tab 1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S,score)

组别 领悟能力 图片回忆 数字广度 触觉记忆 数字符号搭配词汇学习视觉再生相似性实验填图能力对照组(n=47) 7.45±1.83 5.44±2.075.63±2.41 9.03±1.76 6.74±1.33 6.09±3.24 7.62±3.01 7.75±3.61 7.61±3.09观察组(n=47) 9.98±3.67 6.96±3.518.42±2.6710.62±2.4511.08±2.197.59±3.46 9.55±3.3910.69±2.579.58±3.33 t 4.230 2.557 5.318 3.614 11.612 2.169 2.917 4.548 2.973 P 0.000 0.012 0.000 0.001 0.000 0.033 0.004 0.000 0.004

表2 两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对比±S,分)Tab 2 Comparison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S,score)

表2 两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对比±S,分)Tab 2 Comparison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S,score)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n=47) 50.21±7.79 34.56±5.81 11.040 0.000观察组(n=47) 49.83±7.85 25.09±2.43 20.640 0.000 t 0.236 10.309 P 0.814 0.00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Tab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 结果

2.1 认知功能观察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精神病性症状与干预前相比,两组BPR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表现各异的临床常见综合征,常涉及情感、思维、行为、知觉等方面的精神活动异常。该疾病患者智能及意识基本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现象,且病情迁延不愈,极易反复发作。在临床治疗中,抗精神药物为最有效手段,可在减轻病情程度的同时,进一步抑制患者发作[6]。

认知功能为判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临床指标,同时也是改善患者预后、恢复其社会功能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发现,前额叶-纹状体-丘脑-颞叶间的连接功能紊乱为其病理学基础,同时多巴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元地参与可能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学基础[7]。目前对于该症状的治疗尚缺有效手段:经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与干预前相比,两组BPR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利培酮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效果优于氯氮平,同时毒副作用较小,临床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及可靠性。氯氮平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常采用药物,可对其幻觉、躁动兴奋、妄想等产生较好地抑制作用,同时在治疗4~5d后便可起效,但易引起糖脂代谢紊乱,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病风险,长期用药还将引起便秘、心电图改变等严重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8]。利培酮为苯丙异噁唑衍生物,与多巴胺D2及5-HT2受体有着较强的亲和力,在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主要通过增进前额皮质的D1受体及纹状体D2受体功能发挥显著效果,且其引起强制性昏厥、运动功能抑制等均少于其他抗精神药物;此外,利培酮在口服后可被迅速吸收,并在用药1h后达到血药峰浓度,进而使患者精神性病症得以快速缓解,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除对急性期患者治疗有效外,在维持期治疗中同样可发挥较强的药性作用[9]。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而言,因利培酮能够对中枢系统的5-HT及多巴胺产生抗拮作用,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总而言之,与氯氮平相比,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实用且可靠的抗精神药物[10]。

因此,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病性症状改善效果优于氯氮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氯氮利培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