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肝内胆管囊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9-12-08 12:09:56吕文澜高连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脓肿腺瘤腺癌

吕文澜,高连冬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北京 102200)

肝胆管囊腺癌是肝脏罕见的囊性肿瘤,由于该病临床发病率较低,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指标,因此难以早期诊断,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1]。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查在临床诊断肝胆管囊腺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为进一步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肝内胆管囊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37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以及间歇性黄疸,患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为阴性,癌胚抗原及 CA199检测结果异常升高。本组37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3.4±2.7)岁。

1.2 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64排CT机检查,扫描范围自膈顶至双肾下极,扫描参数: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s,层厚5mm,层距5mm,螺距1.0。然后患者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70~90mL,注射速率为2.0~3.0mL/s,于35s、70s及120s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获得的资料在后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由两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诊断。

2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肝左叶13例,肝右叶19例,累及双侧肝叶5例,肿瘤最大径4.3~17.2cm,平均(9.2±1.5)cm。26例患者有多个壁结节,31例患者肝内胆管出现明显扩张,8例患者病灶向肝外生长。CT平扫均显示囊壁均厚薄不均,其中27例患者可见壁结节呈低密度,17例患者囊壁见小点状钙化,23例患者多房者囊腔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增强扫描发现30例患者囊壁、壁结节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密度变化,26例患者动脉期囊壁、壁结节强化。

3 讨论

肝内胆管囊腺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肿瘤可能起源于两种不同组织,一种起源于卵巢样间质细胞,另一种为直接起源于肝内胆管的囊腺癌[3],前者与肝内胆管囊腺瘤的细胞间质反应类型相同,主要由囊腺瘤癌变引起,后者恶性程度较高,患者预后较差。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一,患者多以上腹部不适就诊,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发病率低,因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CT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肝内胆管囊腺癌的首选方式,多层螺旋 CT 扫描及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及强化特征,重建后能更好显示细小囊壁结节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4]。本研究结果表明:CT平扫均显示囊壁均厚薄不均,多可见肝内低密度单囊或多囊状改变,可见壁结节囊壁钙化,这与唐一兵[5]报道一致。壁结节并不是诊断肝内胆管囊腺癌的必要条件,多房、分叶状囊样占位性病变是主要的CT特征[6]。增强扫描后囊壁、壁结节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均会呈现等密度变化,强化逐渐减退。壁结节可有多种强化方式这可能与肿瘤的血供及内部组织结构有关[7],囊壁、分隔出现延迟强化。

肝内胆管囊腺癌与肝囊腺瘤以及肝脓肿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因此临床应做好鉴别诊断工作,以免造成误诊。肝囊腺瘤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囊腔密度均匀,壁结节较为少见,可有分割,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及分隔略强化[8]。肝脓肿CT表现为病灶边缘不清晰,当脓肿多发时可见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强化,与周围水肿带共同形成“双环征”。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应做好该病的鉴别诊断工作,以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

猜你喜欢
脓肿腺瘤腺癌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8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47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