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

2019-12-08 18:11刘霖芳
关键词:心理学儿童情感

王 旭 刘霖芳

以人类生命为维度而言,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起源;以社会文明发展为维度而言,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教育即启蒙教育,其旨在启蒙幼儿的思维、情感、行为。学前教育是人类开启教育之路的关键一步,其关键点在于学前教育是开启人一生漫长教育道路的起始点及基石,换言之,学前教育是人未来成长道路的基础,学前教育如何开展、是否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普及至国家概念,学前教育决定了国家整体的未来与公民素质。20世纪90年代,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同时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进而学前教育诞生于此背景之下。我国进行改革放开后,幼儿教育即不完全的学前教育进行大面积普及,而距离今天的全面性学前教育还存在巨大差异,其间学前教育历经了从单一到复杂再到精细的过程,而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是学前教育向着全面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融合的意义在于更加全面地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突破以往过于机械化的教育模式,以情感的方式给予儿童理论知识与行为指导,同时也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基础。

一、情感心理学概述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如何消除由外界或自然产生的紧张和压力,恢复人们健康健全的人格。情感心理学由情绪入手逐渐连接情感,是辅助儿童将情绪转化为或者培养为情感的媒介,学前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为儿童情感的培养,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职、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需求相关。

(一)情感心理学发展背景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心理学体系较为完善的体现。情感心理学起初以关爱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为主,随着其不断发展,开始扩展为找寻治愈心理创伤的方式,并且立足于以情感方面的调节拯救心理受到伤害的人群。情感心理学通过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别得出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奠定了其成年后心理环境是否坚固的结论,进而开始研究如何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对儿童的情绪反应作出对应的总结。结合社会现实而言,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生活节奏较慢,儿童会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陪伴,但这并不意味父母采取的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方式,同时,经济发展程度与地区的文化与教育直接相关,经济落后的城市其学前教育水平必然低于经济发达地区,而教育水平低包含着教师素质低下、教学环境落后,进而儿童受到的社会教育也是缺失情感的,这种情况对于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普及情感心理学,塑造儿童健康心理十分重要。

(二)情感心理学发展现状

儿童时期的情感表达以情绪发泄为主,其情绪来源于环境等外界因素以及生理反应的内在因素,即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纯粹的生理表达。情感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则是将儿童简单的生理情绪逐渐培养为内心情感的表达,这是由简单向复杂过渡的过程,为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从社会整体发展而言,心理学以及人类的心理健康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从小学至大学中增加的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学专业各类分支也可以感受到,社会经济虽发展飞快,但人们的生活压力却在逐渐增大,进而导致儿童的成长环境处于低气压的状态,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而且也会影响创设良好的儿童心理环境。近年来,情感心理学开始朝着关注儿童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社会范围内得到足够的重视,情感心理学愈发占据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心理学的重要性

目前,学前教育主要以智力开发为主,即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提前向儿童传授难度相较于能力更高的知识,由此开发儿童的知识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显然这是忽略情感教育的表现。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的方式应由强制授课转化为以情感为基调,培养其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儿童对学习学科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其对学科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学前教育中的儿童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极少部分儿童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因此教师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以及蕴含情感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情感心理学促成学前教育以学科情感培养为起点,逐渐向儿童传授学科知识与情感内涵;与此同时,事实证明较为温和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当代儿童的成长环境,知识教育应在儿童接受的情况下进行传输,同时给予儿童一定的自我思考空间,因此情感心理学融入学前教育是开启温和方式的学前教育的必由之路。

(四)情感心理学的必要性

从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现状来看,科技交流主要出现在大学,科技交流与互动是促进学科间交融进而促进学科双向发展的必备条件。基于目前中小学科技互动较少的现状,完成教育领域整体科技互动加深的目标,可由学前教育开始,因为将情感心理学引入学前教育属于科技交流的范畴,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情感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前教育属于教育的一部分,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相融合,一方面可以提升心理学掌握儿童心理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前教育培养儿童的水准。同时,情感心理学于学前教育以及儿童而言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情感心理学主要以情感教育儿童,情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的是保护作用,外界对于儿童的情感使得儿童的成长环境健康,进而儿童的内心环境健康,内心塑造健全。现今社会,儿童的家庭教育虽得到普遍提升,但经济是否发达与家庭教育是否充满情感相关,儿童成长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情感与陪伴直接相关,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往往儿童的父母为工作而奔波,由此减少了陪伴子女的时间,此时情感心理学起到了弥补儿童缺失的那部分陪伴的作用。

(五)情感心理学的必然性

情感心理学的必然性在此是指情感心理学引入学前教育是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往更注重知识培养,在尚未建设学前教育之时,中小学教育均以智力开发为主;学前教育建设之初,也同样以智力开发为主。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仅存在智力开发不足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开发逐渐发展为以智力开发及素质教育并行为目标,这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教育分支发展均需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再到全面的过程,学前教育发展至今已形成智力、素质与情感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情感方面的发展相较于智力开发与素质教育有所不同,情感教育目前在学前教育中相对薄弱,尽管国家对学前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足够重视,但仍然需要引入情感心理学。儿童心理是否健康一方面在于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在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大社会触及不到的领域,儿童应于社会教育中获取更多的关爱以及心理上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基于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仅限于学前教育,因而学前教育中引入情感心理学尤为重要,教师以情感的方式向儿童传授知识与爱,儿童以被包容的方式成长并学习知识是儿童成长最适合的一种方式,情感心理学是使得这种方式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情感心理学是学前教育未来持续稳定发展并迈向更广阔空间的必然途径。

二、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狭义而言,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1)《学前教育》,https://baike.so.com/doc/6222208-6435515.html。当前,学前教育分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两部分,家庭教育即前文所指,而社会教育大多体现为公立或私立幼儿园以及幼儿培训机构所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是社会教育于儿童教育程度以及重视程度的折射,我国开启学前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基础尤为重要,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以及人文素养提升的客观情况下被世人所认可的,因此学前教育的发展鲜少有被搁置或是停滞的情形,即其始终处于发展中的状态,这也是我国步入21世纪人均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启学前教育至今虽仅有30年的光景,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稳步提升,为未来学前教育不断融合其他分支以及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为中国提供了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平台,20世纪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已形成成熟的学前教育,我国在对外交流探索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学前教育进行开发及发展的先进思想,进而学前教育得到了经济以及文化的双重认可。从当时的社会现状来看,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需要已达到迫切的程度,我国需要学前教育的出现来打破以往教育领域的一成不变,需要新鲜的血液融入教育当中。基于此,学前教育的出现完善了我国的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的发展体现出我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并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前教育针对的是2-5岁的儿童,以往在我国不具备学前教育条件的时代,2-5岁的儿童仅接受家庭教育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家庭教育是否具有正确性是难以验证的,长期以来科学在不断证明着儿童教育在人一生中所接受的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儿童接受教育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与环境。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无疑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全新途径,是教育体系整体路径拓宽的具体体现。换言之,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其路径开发为教育整体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打破了其瓶颈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其质量以及培养方式奠定了儿童未来的发展;学前教育影响着未来儿童接受教育的状况,而不论学前教育是否能够对儿童的一生或是社会发展作出重大改变,其存在是社会整体进步与教育途径不断拓展的体现。

我国学前教育的起步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改革开放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改变了我国的经济面貌,并为学前教育的开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一定的教育模式上的缺陷,即教学模式过于刻板与单薄。学前教育发展过于被动,在尚未对学前教育以及儿童掌握足够信息,并分析出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时,学前教育便开始在社会上普及,从而出现了理论知识比重过大、教师缺少耐心以及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这源于缺少教学模式探索,并错误地将初高中教育照搬至学前教育当中,使得学前教育的课堂缺少适合儿童的欢快氛围,反观建设学前教育的初心,不论是为了满足社会人才供给需求而提升人均文化水平,还是完善教育体系,都应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使得社会发展速度大幅提升,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人才供给不足,面对人才紧缺的现状,为了解决未来持续人才紧缺的问题,教育应从儿童开始,学前教育成为其唯一的选择,从而学前教育开始了其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是党和政府对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2)虞永平:《普惠性学前教育必须追求优质》,《中国教育报》2019年4月28日,第1版。21世纪,由于人口、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地理环境的原因,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经济文化交融使得我国优秀人才流失,学前教育处于被忽略的灰色地带,处于被国家政策推动的被动发展状态,于教育领域整体而言处于薄弱环节。其次,学前教育的用人标准逐步降低,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失去了开设学前教育的初衷,而且使人们开始思考学前教育是否是儿童受教育的必经之路。再次,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使得学前教育普及至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然而由于农村以及偏远山区开设学前教育面临着缺少师资队伍的困境,以及农村与山区人口的固有观念使其拒绝接受学前教育,导致学前教育的开设形同虚设。最后,学前教育发展虽不存在停滞现象,但是速度过慢,已无法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相匹配。

教育发展需结合社会需求以及国家发展政策,并跟上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步伐。目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四方面均稳步发展,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并将于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对于教育以及人才供给的需求将增加,因此学前教育将在教育领域中处于更加关键的地位,国家也将对其加大发展与鼓励的力度。具体而言,学前教育将朝着与发达国家更加接近的方向发展。首先,为缩小国内学前教育与国外学前教育之间的差距,我国应更加注重学前教育国际化,这并非指学前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的国际语言与国际知识,而是立足于中华文明,培养儿童的国际知识与相应的国际语言,其在学前教育整体中属于智力培养阶段的辅助教育。其次,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为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避免儿童出现反社会人格,确保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环境健康,使儿童在步入更广阔的学习区域时与集体的关系更加融洽。再次,转变培养儿童的观念。目前,学前教育依然趋向于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这虽符合我国教育惯例,但是面对未来的发展路径,仅重视儿童的学习能力显然不足以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而应将其转变为在注重儿童学习能力的同时开发儿童的自主探索能力。最后,注重儿童的情感培养,即在学前教育中引入情感心理学,在日常授课的基础上,增加以情感的方式开发儿童的心智,培养儿童的情感。

三、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

情感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情感心理学更加贴近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代表着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这是教育与心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情感心理学以培养儿童的情感为主要目标,情感在学前教育整体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这是社会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建设逐渐完善的必然结果。情感心理学以课堂气氛营造、儿童行为观察及知识传输情感化三方面应用于学前教育之中,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儿童心理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环境,为儿童成长提供优质资源,基于此,情感心理学是未来学前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一)深化情感教育

情感化教育与教材情感化是情感心理学融入学前教育的直接体现,狭义而言,情感化教育是授课教师以温和、温柔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以温和的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包含着教师内心情感丰富及善于情感表达的双向标准。学前教育在全国各地发展不均,一线城市与三线城市学前教育的培养模式差距巨大,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中存在部分情感教育,即其教育方式是相对温和并且适合儿童成长的,而三线城市的学前教育不仅缺少情感教育,其教育模式可能还存在着冷漠与暴力的情形,因此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融合的第一要义应为深化情感教育。以往过于严厉的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而情感心理学的引入可对已有的情感教育进行深化,为缺乏情感教育的学前教育提供情感上的普及。

(二)提供科学教育

接受教育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开启人一生的基础。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前提,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并强制其取得一定的成绩,真正的科学教育是使得儿童热爱学习并乐于接受知识,一方面教授儿童正确的理论知识与成长常识,另一方面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避免儿童未来脱离学前教育而产生对其他教育的抵触情绪。总体而言,情感心理学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得学前教育更加现代化,符合社会发展道路,更加适合现代儿童的成长。

(三)情感化授课与知识传输

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不仅在于培养儿童情感,而且在于考核与塑造教师的情感与心理,从某种程度而言,情感心理学的引入成为考核学前教育教师是否可称为教师的准入标准之一。对于部分学前教育中出现的虐待儿童事件,其原因不仅在于人才紧缺导致学前教育教师准入门槛降低,同时在于情感化教育的缺失,进而情感化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进行情感心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率。(3)殷淑莉:《情感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12期,第47页。同时,学前教育中的学科知识内容较为简单,其授课内容包含着除书面内容外的趣味知识,而趣味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儿童的趣味互动中,但往往忽略了理论知识,而趣味互动也停留在毫无意义的玩乐层面,所体现的情感因素较少。融入情感心理学可将理论知识与带有情感的创造性活动进行联系,对抽象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一方面促进儿童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以生活片段或是情感故事的方式强化儿童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使得儿童自然地将理论知识与情感相联系;另一方面,将抽象的知识或表达与现实的情感相融合,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与社会性,培养儿童将实际与想象相连接的能力。这种强化情感色彩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儿童对于课堂的热情,促进其对于课堂内容的吸收,同时理论知识穿插情感与生活片段的教学模式以及情感化教材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以心理学的方式向儿童传授知识,未来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心理健康、社会人格健全。将情感心理学融入学前教育的教学方式,是新时代值得尝试的全新理念。

(四)以情感烘托教学气氛

气氛对学前教育较为关键,从某种程度而言,气氛决定了儿童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以及对学科的热爱程度,轻松愉快的氛围是儿童接受知识的最好选择,而气氛过于轻松则易导致儿童自制力的下降,长期处于过于轻松的环境下,极易养成随心所欲的习惯。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课堂教育中良好地掌握气氛十分关键,这是促进儿童对学科产生兴趣的重要桥梁。学前教育中,教学气氛直接与儿童的情绪相关联,而儿童在情绪的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可见教学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而儿童的情绪是不容易受控的范畴。情感与情绪不同,情感更多的是内心体验,深沉而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将儿童的情绪体现转化为情感发挥是情感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学气氛的改变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条件,提升儿童的情感能力必然应以情感烘托教学气氛,即课堂教学开始于情感预热之后,在正式课堂开始前,教师与儿童先进行情感交流,并促进与儿童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儿童的集体性及发觉儿童的大爱,进而使课堂环境处于一种温暖包容的状态,使儿童对课堂存在一种依赖,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以情感烘托教学气氛一方面在于形成温暖包容的氛围,为儿童提供一种家的感觉;另一方面在于促成一种稳定温和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儿童提供长期一致的环境与教育,使儿童对于教学形成一种习惯,以此培养其对于知识学习与知识接受的能力。

(五)以情感方式引导儿童行为

观察儿童的行为是引导儿童行为的基础。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这是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她认为“老师的第一责任是观察,观察必须优先于其他任何的教学步骤,只有老师把观察做好,孩子才能在身体上、智力上、精神上得到任何有效和长久的进展”。(4)姚玮:《蒙台梭利教师观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学理论》2013年第20期,第357-358页。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一方面需要以客观的方式总结儿童的行为,研究其行为的表达性以及其行为外在表现的习惯与原因,进而深入了解每一名儿童的性格,以客观的方式评判儿童的行为;另一方面,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需要以富含情感的方式进行,即富有情感地观察儿童的行为,在学前教育中,该方式则直接体现为温柔地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评判,以包容之心看待儿童的行为。与此同时,观察儿童行为不仅包含观察儿童的行为,同时还包含评判与引导儿童的行为。引导儿童行为是培养儿童情感、智力与素质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情感方式引导儿童行为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行为习惯方式及其性格是否乐观。情感心理学在于复建人们的内心环境,使得内心受到伤害而心理不再健全的人们重新意识到世界的光明与温暖,心理学研究表明悲观的性格极易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随着抑郁症患病率的不断提升,从学前教育开始引导儿童的行为是使儿童避免将来受到社会排挤而引发心理疾病的最佳选择,同时可以促进儿童在幼年时期养成乐观处事的心态并加深积极乐观心态在其心中的重要性,对此教师需对儿童有足够的耐心,并用真心对儿童进行行为观察与引导。外在行为是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处于学前教育时期的儿童其内心活动会不加隐藏地体现于外在行为,此时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引导是对儿童内心进行调整与完善的绝佳时期,因此以情感方式引导儿童行为是情感心理学融入学前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已包含儿童心理、营养保健、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并逐渐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以往,学前教育曾走入将学前教育与智力开发相等的误区,进而忽略了儿童应具备的社会性以及情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逐渐将智力开发与儿童的社会性培养以及素质、情感培养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相同的比重,以此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虽然学前教育是开启教育道路的钥匙,但是学前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儿童提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为儿童提供更加正确、客观的成长环境。学前教育所包含的智力开发是确保儿童心智正常发育的基础,其与素质培养相伴而生。情感教育与情感培养同样处于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情感教育是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我国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已引入情感教育,但是仅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尚未提出具体方案,并且情感心理学融入学前教育对教师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标准,使得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更加困难。然而,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是学前教育与心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为儿童成长环境提供更优质选择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情感心理学应加快其融入学前教育的进程,为未来学前教育、心理学、社会发展与儿童培养奠定基石。

猜你喜欢
心理学儿童情感
情感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台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