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亚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MRI室 青海 西宁 810003)
肝泡型包虫病(HAE)属于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临床中又可称为多房棘球蚴病或者是肝泡状棘球蚴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安全。本文旨在探讨磁共振常规扫描及DWI、MRCP、VIBE技术的联合用药,发现、分析、归纳影像学一些特点以提高对HAE的诊断率,为鉴别病变的性质提供更为详尽的影像学信息,为临床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HAE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38.5岁。临床症状主要是腹痛、腹胀、黄疸等,病程1周~4年,其中3例合并脑AE,1例合并肺AE。
本组10例患者均行MRI常规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四期增强扫描。西门子1.5T ESSENEA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线圈。常规扫描:冠状位T2WIFOV387×302mm、横轴位T1WI、T2WI、FOV350mmx302mm、层厚7mm,层间距2mm。DWI:MRCP(TR137.50ms、TE505.00ms)。VIBE:(TR5.56ms、TE2.38ms)层厚3mm,四期动态扫描。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0.1mmol/kg,NEMOTO磁共振专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2.5ml/s。
17个HAE病灶,其中肝右叶9个,肝左叶5个,跨叶生长有3个。病灶在常规MRI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坏死液化型中心坏死液化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示7例为低信号(3/10),ADC图为高信号,而中心坏死液化区在DWI示为高信号,其在ADC图上显示低信号。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6例,3例可见不规则的残腔,12个病灶显示小囊泡更为清晰。VIBE增强扫描11个病灶无强化,6个病灶边缘有轻度强化。
90年代初Mitrli首次报道了肝包虫的MRI表现,近年来多有肝包虫的文献报道,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内不规则的团块状病灶,病灶边缘模糊,无包膜,其中T1WI、T2WI图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而T2WI表现主要是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改变,是与肝脏其他疾病相鉴别的重要特征。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具有无创性,属于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可根据分子水平正确反映出组织结构特征。该检查技术通过对活体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进行探测后,可显示出组织功能状态[1]。根据对DWI图的进行观察可发现其信号强度越大,则ADC的值就越小,提示DWI图上的信号强度与ADC值之间存在反比关系,病变组织的ADC值减小DWI信号增高。b值可表示为扩散加权的程度,是一种扩散敏感系数。通常而言,若图像的b值越高,则就能准确测出稳定的ADC值,另外还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HAE呈浸润性生长,可在肝内促使肿块以及实质性结节形成,主要是由成千上万个微小囊泡密集而成。通过囊泡内容物进行观察,可见为胶冻状蚴体碎屑或者是豆腐渣样,不利于正常水分子运动。故而,其在DWI图上呈高信号,ADC值明显降低。本文研究中3例液化坏死型HAE病变中心液化坏死区的ADC值是升高的,当ADC值低时,可能是由于坏死区继发了细菌感染,产生大量粘稠度高的液体,限制了水分子的运动,因此DWI技术可通过对DWI图像分析及ADC值的测量从分子水平对HAE进行诊断。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是胆管系统较理想的检查方法。由于体内胆汁作为一种对比剂且具有天然性,通过将其利用,再以重T2加权像为基础,并与脂肪抑制技术进行结合,可突显出胆囊、肝内胆管树、胰管内高强的水信号,而实质性脏器及血管呈黑色低信号,再经最大强度投影重建胰胆管的解剖图像[4]。
容积内插体部检查扫描作为一种新型的多期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充分利用了K空间填充技术与脂肪抑制技术,该序列是一种快速三维容积 T1加权脂肪抑制成像技术[5]。
总之,磁共振平扫、DWI、MRCP及VIBE技术联合应用,有利于显示HAE病变的影响特征,并清晰显示对周围组织、血管及胆管的侵犯,提高HAE影像诊断的同时,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