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洋 付海鹏
内容提要: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是提高动员保障准备针对性、集约性、高效性的重大举措。必须强化担当精神,重点强化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推进军民融合,突出指挥体系、动员力量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升级;巩固基于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体系支撑,在网络支撑平台、军地信息网络、兵员管理控制等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
新时代,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国防动员体系,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由基于任务向基于能力的历史性转型,必须强化积极担当奋进作为的精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基于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体系支撑。
意识支配行动。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强化担当精神,才能克服困难。
“强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国防动员是积蓄国力、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基础性支撑,无论有无战争,无论发生多大战争,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作战,国防动员都不可或缺。必须站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国防动员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基于强军目标抓建设,基于大局需要作贡献,构建形成与我国安全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建设相协调、与强军目标相一致的国防动员发展新格局。
当前,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外部安全威胁与内部安全隐患、现实安全挑战与潜在安全风险、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并存,影响国家和地区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防动员作为应对安全威胁的战略手段,急时经常用、战时肯定用、平时也有用。必须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应急应战准备,确保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之必胜。
目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国防动员根植社会、寓军于民,是政权体系的可靠支撑、经济建设的骨干队伍、维护稳定的基础力量、应急救援的排头先锋,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必须肩负起服务建设、发展、稳定的历史重任,抢抓难得发展机遇,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经过多年建设,国防动员建设基本迈入规范运行的发展轨道,但快速反应、平战转换、参战支前等动员能力与保障打赢还不相适应,机构落实、运转制度、需求对接等动员机制与工作需要还不相适应,政策法规、管理方式、落实途径等动员手段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装备配备、经费投入、权益维护等动员保障与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必须客观看待现状,清醒认识差距,围绕提升整体能力,强化抓建责任,突破发展瓶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建设。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大方略。国防动员,是实现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纽带①参见陈昱澍、李善东等:《富国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123页,北京,长征出版社,2015。,提高国家建设整体效益的战略举措。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切实把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推向前进。
围绕提升联合指挥能力筹划推进军民融合。
一要构建军地联合的指挥体制。以现行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体制为依托,建立以各级党政军领导参加、军地有关部门和专业动员机构组成的“双应”指挥机构。按照“集中指挥、归口负责、军地联动”的要求,平时应急以政府部门为主组织,战时应战由国防动员系统统揽指挥。把国防动员与政府应急指挥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要素对接、工作衔接、相互协同的应急应战联合指挥体制,达到指挥控制、力量运用和协调保障的一体化。
二要建立正规有序的运行机制。坚持“平时对接、军民融合、双重领导、顺畅高效”的原则,建立“需求提报、潜力对接、军地协调、任务落实”的国防动员平时工作运行机制,具体明确需求提报要求,以及对接时机、对接层级、对接方式、协调方法和任务落实等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三要构建军地衔接的预案体系。针对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部门缺乏统筹规划、预案方案大都自成体系的实际,按照“总体筹划、平战结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原则,对各部门各行业的预案方案进行整合,把动员支前、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重要行动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协调作为预案方案整合的重点,统揽制定综合性总体方案,做到人员定岗、装备定位、行动定案,形成体系配套、军地衔接的预案方案体系。
围绕增强“双应”能力筹划推进军民融合。
一要统筹规划发展,发挥军地优势。贯彻“大国防”思想,由新成立的国防动员部统一规划,各级国动委综合办公室、地方政府应急办和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牵头,积极协商地方交通、水利、气象、地震、消防、卫生、电力、电信等职能管理部门,会同国动委各专业办公室,将国防动员和应急力量统一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军地各自优势。
二要调整结构编组,优化力量体系。采取成建制编组、对口选编、跨域抽组、特需选聘等办法,全面统筹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国防动员各种专业力量的编建。其中,省军区系统和国动委各职能部门侧重编建好民兵应急、核化救援、交通战备、经济动员、科技信息和人防等专业分队,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侧重编建好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水电气抢修、工程抢险、森林防火、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等为主的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形成统分结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编建格局。
三要强化训装结合,促进能力生成。依托地方科研单位、军工企业的资源优势,采取请领购置、征用改装、联合研发等多种方法,为各类动员力量装配科技含量高、性能完备的装备设施器材。按照任务衔接、训用一致的原则,以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为重点,定期组织军地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协同演练,使各级各类人员熟悉职责任务、熟悉方案计划、熟悉程序方法,提升“双应”能力。
围绕落实军事需求筹划推进军民融合。
一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军地兼容发展。在规划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军用铁路、机场和大型武器装卸需要;在设计光缆干线、行业专网等民用通信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战时互联互通;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对空防护需要等,努力实现军地兼容、军民两用。
二要推动战略物资储备向军地一体转化。加强各类战备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结合国家储备发展社会储备,建立军民一体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特别是在重要行业系统,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科研生产单位,建设军地衔接的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组建生产型、技术支持型和物资保障型经济动员,逐步建成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军事物流体系。
三要推动科研成果运用向军民两用拓展。充分发挥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密集型企业和政府各行业系统人才、科技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军民两用科研产品,推广军民两用信息技术;结合国防潜力调查,建立健全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军地之间人才交流,实现军地人才、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机整合、统一调度、科学调配和合理使用,把国防动员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与之相适应,国防动员转型建设必须基于信息系统支撑。
着眼实现动员手段信息化,科学筹划安排国防动员信息网络支撑平台建设。
一要构建全域覆盖的信息网络。依托地方政务网和军队信息网,利用已有动员信息网络建设成果,构建全域覆盖、平战结合、军地一体、纵向贯通、横向连接、层级清晰、要素齐全的国防动员信息网络,确保动员决策、执行、协调机构能实现通联,国防动员行动涵盖的所有参与要素实现通联,进而实现物理链接上的全域覆盖。
二要搭建兼容可靠的指挥平台。采取信息加密、增设终端、物理切换等手段,建立军地兼容的一体化指挥平台,使其成为内联动员系统各级、各要素,外接作战指挥平台,具备指挥、训练、管理、教育、保障等多种功能,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信息查询、行动控制、综合保障等于一体的动员指挥平台,实现动员系统与作战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要开发通用配套的应用软件。着眼通用性和标准化,基于指挥平台有重点地开发系列动员应用软件,建立动员潜力、方案计划、兵要地志、法规政策等数据库软件,开发信息查询、分析评估、指挥控制、辅助决策等应用软件,促进动员指挥平台功能不断完善优化。
着眼提升国防动员潜力,科学筹划安排军地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共用功能建设。
一要共享情报信息资源。建立区域衔接、纵横相连、灵敏高效的情报侦察配系,对驻地交通、地形、气象、水文等资料进行系统调查整理,完善党、政、军、警、民一体的情报会商制度;建立军地情报交流机制,采取定期会商、专项交流、情况通报等方式,组织情报信息交流,构建军地一体的联合情报研判体系。
二要共享通信网络资源。针对当前通信网络覆盖有盲区、容灾抗毁能力弱的问题,大中城市、边境地区和重点战役方向增建网络互联关口,在重点地区开设军民共用超短波监测站,抓好军地电磁频谱监测控制中心网络互联建设,完成军民信息网络互为备用资源的方法路子,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三要共享行业系统资源。利用地方统计部门和行业系统既有资源,建立国防动员指挥信息平台,研发动员潜力信息管理系统,统筹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国防动员与人防、公安、交通、武警等行业部门联通的省级指挥信息系统,引接地理测绘、气象水文、电磁频谱等信息源,推进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向部队拓展。
着眼加强后备兵员管理质效,科学筹划安排兵员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一要建立后备兵员数据库。结合民兵、预备役部队年度整组和国防潜力调查,在搞好复退军人预备役登记的同时,对高新技术行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人员进行筛选,确定储备对象,分门别类录入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内后备兵员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建立数据更新制度,每年核对后备兵员的动态情况,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二要构建后备兵员管理网络。依托军队信息网开设兵员管理和动员专用平台,平时对后备兵员储备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战时对兵员动员行动实施动态管理,采取在居民身份证中加载兵役信息或专门办理兵役证等技术措施,依托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查验后备兵员的身份证件,随时掌握后备兵员所在位置。
三要优化后备兵员管理系统。在进行兵员管理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应用软件,使数据库、网络、软件系统之间相互匹配,增强应用软件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把兵员管理和指挥系统纳入国防动员指挥系统,并与军队指挥训练系统联结起来通盘考虑,实现一体化开发和综合集成建设,提高兵员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