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伟业持续长久的支撑力量
——新中国70年军事文化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2019-12-08 12:08胡耀武
国防 2019年5期
关键词:我军强军军队

胡耀武 潘 丰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发展阶段,军事文化建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掀起三次发展高潮,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和飞跃,创造了非凡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军事文化彰显了经久不衰的磅礴力量,不仅是我军成长壮大、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对全民族产生了巨大精神影响,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应深入贯彻习主席“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军事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根脉,更是一支军队强大的支撑。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持续长久,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70年前,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创造的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崭新的军事文化,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和保证革命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变,我军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军事文化建设步入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在这70年中,我国军事文化在军事斗争、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新时代的发展起点上,回顾和总结我国军事文化建设的历程和经验,思考新时代军事文化建设的路径,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70年来我国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历程

一部军史,就是一部军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史。我国军事文化建设是包括理论武装、思想教育、新闻出版、文艺体育以及军营文化等方式感染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过程,渗透和体现于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精神支撑。新中国70年来,军事文化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掀起三次发展高潮,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和飞跃。

(一)站起来阶段:开启军事文化建设的新航程

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站起来阶段”。这一阶段,军事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我军使命任务呈现多样化特点。随着军队建设向现代化正规化的方向迈进,军事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虽历经挫折却仍能逆势而上,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我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统一思想、动员社会力量的传统优势,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武器。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求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够科学地处理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担负的繁重工作,而我军又具备了系统学习基本理论的条件。因此,加强干部战士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强官兵意识形态的建设,就成了军事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大力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肃清封建的、买办的、帝国主义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从而保证了官兵意气风发地建设部队,对于部队官兵改造思想、提高觉悟、增强斗志、改进工作作风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精心实施“精神支柱工程”。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是开展学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活动,通过宣扬先进个体与集体两个层面促进了军事文化的建设。雷锋是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为雷锋题词,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部队中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蔚然成风。这是顺应了时代需求、国家建设形势,契合了人民群众道德向往,丰富了军事文化内在的精神品格。“好八连”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执行警卫任务,始终保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宣传“好八连”先进事迹,树立了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正确对待荣誉、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等导向,赋予了军事文化建设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

三是重视军事科学体系建设。抓好了军事科学的创新发展,就抓住了军事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全军边展开研究,边组建队伍,边总结经验,边探索规律,围绕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总结我军革命战争经验和借鉴外军建设经验,掀起了群众性的军事科研活动。全军各大军区、海军、空军和各兵种司令部先后组成了战史研究编写机构,各军以上单位分别成立了研究编写战史和条令条例的组织。各军事院校陆续开设了军事理论研究的有关课程,翻译了一批外军的军事著作和有关资料,根据部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写了我军的部分基础性的规章制度和教范。这些开创性工作,为我国军事文化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这对于树立新中国和人民解放军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加强人民军队同世界各国军队的交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实践,对外军事宣传形成布局合理,内容较丰富,手段相对多样化的格局。不论是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代表团到国外参观访问,还是接待外国军队来华访问代表团,都适时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等。此外,建立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向国民党军政人员进行专题广播宣传,广播覆盖面可达整个台湾地区及附近海域。特别是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宣传,紧紧围绕着“祖国统一”这个中心,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富起来阶段:迈向军事文化建设的新里程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富起来阶段”。这一阶段,军事文化建设走向开放、对外交流,呈现继承发扬、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我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着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军事文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更加自觉、更加明确、更有成效。

一是有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强调,要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军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双拥”模范城(县)的活动,既密切了军政军民团结,又促进了地方建设,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着眼新的形势发展,中央要求“把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符合时代要求的优良新风尚倡导起来”,全军高度重视,以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促进和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以“听党指挥、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高荣誉”为主要内容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

二是有效保障使命任务履行。在南疆保卫战中,我军加强军队的宗旨教育,积极用英雄典型开展工作,开展战场鼓动和杀敌立功运动,在广大参战官兵中牢固树立“亏了我一人,幸福十亿人”的崇高思想,军事文化对于我军赢得保家卫国战争胜利发挥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作用。1989年春夏的政治风波,各执行任务部队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开展了以弘扬“共和国卫士”精神为中心内容的立功创模活动,顺利完成了戒严平暴任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承担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日益繁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我军高度重视军事文化建设,围绕统一思想、激励士气、树好形象,重视发挥军事文化的功能作用,有效地保证了我军多样化任务的完成。

三是积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随着我军建设由准备打赢常规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转变,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军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央军委于1995年及时提出“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果断地把军队建设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军人素质增强战斗力上来。全军上下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普及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和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加强研制发展“撒手锏”武器。同时,通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开展科技大练兵,使高素质的人才与高科技武器实行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我军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四是配套法规制度更加规范。主要表现为依据法规制度指导军事文化建设的意识、能力更强。我军先后出台了多部法规性文件,或以专门法规的形式,或以综合性法规形式,对军事文化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军事文化建设的正规化、制度化水平不断跃升。比如,随着基层官兵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成为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给予科学指导。特别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军方略以来,军事文化的法规建设驶入快车道,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军事文化建设法规体系,为依法开展军事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法规保障。

(三)强起来阶段:踏上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征程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为“强起来阶段”。这一阶段,军事文化建设主要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起点,表现为高度的文化自信,成为全军上下普遍共识。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鲜明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标定了我国军事文化建设的时代新坐标,谱写了我国军事文化的崭新篇章。

一是推进强军兴军的基础工程。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此后,全军把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作为强军兴军的基础工程来抓。深入开展“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广泛组织“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区分不同类型部队建立教育联系点。为确保军队优良作风永不变色,又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全军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制订《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组织开展“读经典、学原著”和“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等活动,确保军队在改革重塑中保持人民军队本色,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二是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面对复杂形势,军事文化顺应形势,唱响正气歌,与歪曲党的领导、唱衰中国发展、抹黑英雄模范等做斗争,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推出“大功三连”和林俊德、张超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军事文艺始终以崇高的品格、战斗的风格,赢得全军官兵和全国人民的喜爱和赞誉。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电视剧《火蓝刀锋》、话剧《兵者·国之大事》、歌曲《强军战歌》等一批富有兵味、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先后问世。全军部队“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蔚然成风,特别是广泛开展“军魂永驻”读书活动、“强军战歌”歌咏活动、“强军故事会”主题实践活动等,深入官兵精神世界,真正触及灵魂,引起强烈共鸣。

三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伴随我军的奋进步伐,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成为全军官兵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2014年以来,广大文化工作者开展“文化服务万里行”活动,累计行程32万余公里,为部队赠送文体器材5.72万台(件)、图书7.29万册、影视光盘13.2万张,维修器材5400台(件),培训文化骨干6743名,慰问演出1182场,受到基层部队好评。各部队积极运用全军开通的强军网,打造特色频道,建设精品栏目,突出网络文化的军味兵味,广泛开展阅读交流、影视欣赏、游戏竞技等群众性文娱活动。积极推动军事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普及数字图书馆、网上军史馆,开设军营博客、强军论坛、网上课堂,构筑“网上文化乐园”,开辟精神文化新空间,增强对官兵思想行为和审美情趣的培塑。

四是不断扩大军事文化交流。军队的形象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随着使命任务的拓展,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执行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海外医疗救援、保护境外资产等任务,所展示的中国军人一流素质和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旨举行的大阅兵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端武器装备首次亮相,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令世界瞩目,受阅部队气势雄壮、斗志高昂,展示了全国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聚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豪迈意志。在备受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两届军乐节、APEC峰会,在中俄、中巴等联合军事演习中,世界人民通过昂扬的旋律、精彩的节目、嘹亮的歌声,感受到中国军人的形象,了解到中国军队的风貌。(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我军强军军队
我的科技强军梦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强军战歌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赞强军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