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同忠
(定远县定城农技中心站,安徽定远 233200)
甘薯又名地瓜、红薯、山芋等,原产美洲,引入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高产、稳产、节水、耐瘠、投入少、回收率高的一种作物,甘薯种植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在甘薯栽培过程中,育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但是不当的育苗技术,严重降低了甘薯的产量,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鉴此,文中从良种选择,育苗方式,浸种与排种,苗床管理,苗期病虫害防治方面对甘薯高产育苗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该技术的推广及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提供参考。
同一地块甘薯生产应尽量采用同一品种以保证种苗质量一致,当不同品种或优劣种苗混栽时,极易导致减产,这是目前甘薯低产劣质的主因之一。一般情况下,就算2个高产品种混栽也会降低产量。如果是脱毒甘薯的育苗,只能选用脱毒原种或良种作为种薯,种薯的选用一定要慎重,很多地区出售的脱毒薯已经使用了多代,又成为了普通红薯,没有太大价值。
甘薯的种薯主要是来源于上一年储藏的优质夏甘薯薯块。在选择甘薯栽培品种时,除了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条件外,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生产加工目标,灵活选用合适的品种。育苗用的种薯要注意单收单储藏,一般可按每公顷大田需要预留种薯1 050 kg计算。甘薯的种薯要选取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形端正,鲜亮光滑,未遭受冷害、冻害、涝害、伤害和病害的,单块大小为250 g左右的薯块进行储藏。脱毒甘薯的育苗技术与普通红薯育苗是相同的。
早栽可以延长大田生长期,增大光合势,提高产量和品质。为了达到甘薯高产的目的,在栽培上就要做到抢时早栽,适宜的排种期应当在春薯栽插前45 d左右。排种前对种薯要进行严格挑选,剔除带病、皮色发暗、受过冷热灾害、薯块萎软、失水过多、以及破皮的薯块,选用具有鲜明皮色、生活力强、单个重150~250 g的健康薯块,以确保甘薯的品种纯度,并使每床薯块大小均匀一致。
甘薯育苗生产上应用的有火炕育苗、电热丝温床育苗、太阳能温床育苗、薄膜冷床育苗和各种大棚育苗的方式。早春甘薯栽培要采用各种加温育苗方法,可以提早出苗移栽。但是采用加热方式操作不便,管理复杂,成本高。春夏薯区、烟薯套、两薯套或麦薯套种区采用薄膜冷床育苗也可以提早出苗,并且管理方便,成本低。大棚育苗出苗量大,方便管理,节约成本,适合商品苗基地专业户采用。各地种植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育苗方式,按照要求做好育苗床。
火炕育苗苗床面积一般以6 m2较为适宜,也可以根据用苗量确定苗床的大小。苗床采用煤、柴草等燃料为热源,特点是温度均匀,保温性能好。地点必须选择在避风向阳的位置,苗床坐北向南,南边留一火坑门,设有烟道,中间为去烟道,两边是回烟道。北边留一烟囱,以便保温烧炕和加温。烟道上用砖块覆盖,再将备好的细砂土铺到火坑上面,厚度3~4 cm,用开水将砂土浇透进行消毒,待砂土冷却后,在砂上铺好10~15 cm厚的营养土,再按施用三元复合肥1 125~1 500 g/hm2,多元微肥 150 g/hm2的标准施肥,将肥料与床土混合均匀。压实平整好后,即可准备播种。播种后每天按时给火坑加温,使膜下苗床保持在合适的温度。
电加热育苗方式有2个优点:一是床温均匀并能够随时监测调控;二是能够有效克服温床育苗温度低、出苗晚、苗质差的缺点,以及火炕育苗细弱、易“烧苗”现象的发生。但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
苗床建设最好选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方便,靠近电源的空闲场地或者农田挖土建床。一般苗床长5~10 m,宽1.5 m,深15~20 cm。电线应当选用绝缘材料为氯乙烯或聚乙烯注聚而成的电地热线,绝缘层厚度在0.70~0.95 mm,比普通导线厚2~3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土壤加热线有2种规格:①功率800 W、铺100 m的电热线;②功率1 000 W、铺120 m的电热线。布线的方法是按15~20 cm的间距,在木板上钉铁钉,用于固定电线,要求两端稍密,中间略稀。然后沿铁钉布线,布线要力求松紧一致、平直,电线布好以后,再在线上盖3 cm厚的细土,然后按每平方米施用三元复合肥75~100 g,多元微肥50 g的标准施肥,将肥料与床土混合均匀,压实平整好以便于排种。
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避风向阳、3~5年没有种过甘薯的疏松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细。苗床东西长 6~7 m、宽 1.5~2.0 m、深 0.5 m,床中央略高,呈鱼脊形。挖出的土筑墙用,北墙高40 cm,南墙高7 cm,呈斜坡形。床墙四周留一条17~20 cm见方的通气沟,距墙13 cm。两头床墙留1个通气口,与床内通气沟相通。温床育苗的苗床,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新鲜驴、马粪和秸秆的纤维素发酵生热的苗床。驴、马粪或牛粪和切碎的麦秸按照1∶2的比例混合,浇足尿水。酿热物的湿度以持水量的70%为宜,填入坑中的厚度约50 cm,然后盖上塑料薄膜。夜间要加盖草帘保温,白天揭开草帘晒床提温,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踏实酿热物,用肥沃壤土与土杂肥按1∶1的比例掺合拌匀制成营养土,掺合时每立方米床土中加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 kg,然后在酿热物上铺5~8 cm厚的营养土,接着即可排薯育苗。
当前比较适于农村取材建造和应用的是薄膜冷床育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育苗法,薄膜冷床育苗不用酿热物,不用燃料,只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通过利用太阳光照提高床温。薄膜冷床育苗具有采苗量大、供苗期长、薯苗素质好等优点。
苗床地选择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北墙高40~50 cm,南墙高7~10 cm,东西两边砌成与南北墙相应的北高南低斜坡式山墙,底部留2~3个10 cm的通气眼。床宽依据薄膜宽度和地形而定,一般为1.2~1.4 m,长可按种薯量的多少灵活确定。床深50 cm左右。
床做好后,填入15~20 cm厚的肥沃壤土与土杂肥。按1∶1的比例掺合拌匀,掺合时每立方米床土中加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 kg。床土填好后,泼浇人粪尿,并灌适量水,使床土湿而不黏,散而不干,整平拍实后放上支架,盖好薄膜进行预热升温。塑料薄膜冷床5~10 cm土层床温度比露地的提高7.5~10.0℃,膜内平均气温比膜外高15℃左右。
地上加温式大棚需在地上用土坯或砖瓦垒成40 cm见方的绕前墙、绕山墙和后墙的火道,火道下用楞砖架起,在烧火一端后墙出烟口处设170~200 cm高的烟囱。棚外砌火灶、火膛,与火道相接。棚内烧火处砌一大锅,煮水增加棚内湿度与温度。在播种前2~3 d要进行温室消毒,每公顷温室用硫磺粉15.0 kg、90%的敌百虫粉剂7.5 kg、锯木屑7.5 kg密闭熏蒸,24 h后通风。
为了满足甘薯苗期的营养需要,需要配制营养土。准备好没有病虫源,并且3年内没有种过甘薯的肥沃田园土6份、充分腐熟的粪肥4份,田园土与粪肥先过筛,然后充分混合。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过磷酸钙500 g、草木灰500 g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 kg,再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混合均匀,然后用塑料薄膜封严,堆闷5~7 d,待药味完全散去后即可随时使用。
温室中选择向阳的地方制作苗床,一般采用下挖型苗床,宽1.2~1.5 m,深15~20 cm,长度根据育苗量确定,将苗床底面处理平整后,铺上8~10 cm厚的营养土,适当压实。每个苗床之间铺上方砖作为走道。待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即可正式育苗。
排薯时烧大火,当床土温度上升到33℃时封火,待土温回升到 35~37℃时,保持 3~4 d;床温下降到33~35℃时,保持3 d;温度降到 30~31℃时,保持 5~7 d。当苗高6 cm时,温度应保持在26~28℃。剪苗前温度保持在 22~24℃。
排种前对种薯要进行严格挑选,去掉病、伤、虫害、鼠咬的薯块,为了防止种薯带病,必须进行种薯处理,可用温汤或药剂浸种。
当床温升到20~25℃时即可排种,排种在晴天中午进行。排种时要分清薯块头尾,使头部向上,防止倒排。一般采用斜排式,头尾相压1/4,每平方米排种25~30 kg。萌芽性好的宜稀,差的宜密;大薯宜密,小薯宜稀。薯块不论大小粗细,排放时应使上薯面处于同一平面,做到上平下不平,以利盖土厚薄均匀一致,出苗整齐。排种完毕,用2%的澄清石灰水将种薯喷洒一遍,以防腐烂病的发生。薯皮晾干后,用平木板块将种薯轻轻按压一下,再用细土填平种薯间隙,然后浇上透水。床面无积水后再盖3~5 cm厚的细碎粪土。覆土不宜过厚,否则既不利于土温升高,也容易导致薯苗细弱,传染病害。最后放好支架,盖上塑料薄膜密封。夜间和阴雨天气必须再加盖草帘保温。
甘薯苗期要做好温度和水、肥的管理。温度是决定出苗快慢、苗数多少的关键;水、肥则是决定出苗品质的关键。
萌芽期管理即甘薯排种后前14 d的管理,这段时间主要是做好苗床的提温保温工作,种薯上床后3 d内,使薯层温度保持在35℃左右,有利于促进萌芽、伤口愈合,并能产生抗病物质——甘薯酮,起到抑制黑斑病的作用。从排种到齐苗的10多天内,温度由35℃逐渐下降,最后达到28℃,一般情况下,晴天上午揭草苫晒膜增温,下午3:00—4:00盖草苫保温。在种薯床浇足水分的基础上,出苗前一般不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育苗初期水分不足,根系伸展慢,叶小茎细,容易形成老苗;水分过多,则空气不足,影响萌芽。这一时期适宜的床土持水量为70%~80%,当发现苗床过干时,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洒一些清水增加床土的湿度。
长芽期管理即排种后第15~25 d的管理,这段时期是甘薯长芽期,白天可把棚膜揭开,晚上把棚膜盖上,使苗床温度保持在25~28℃。在晴天中午要打开通气眼和部分揭膜或加盖草帘遮阴,以利通风降温,达到促控结合,培育壮苗。
在幼芽出土时,浇一次透水,促进薯苗生长,同时避免薯块失水糠心,引起薯苗早衰。齐苗后可根据薯苗生长和床土的墒情,小水轻浇、匀浇。浇水时间要根据“前期午前,后期午后”的原则。早春气温低,上午浇水,中午盖膜提温,下午温度即可回升,防止夜间床温过低。后期温度较高,以午后浇水为宜,防止夜间温度过高,薯苗生长快而嫩弱。
出苗期管理即排种26 d后的管理。甘薯从幼芽到齐苗,床温要保持在25℃左右。如果晴天棚内温度升高,应该在晴天上午 10:00—11:00,在逆风向一端开膜通风降温,以避免烧苗现象的发生。采苗前5~7 d内,必须降温炼苗,将苗床维持在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为60%左右。逐渐由揭膜到不盖膜,夜间盖草苫到不盖。揭膜炼苗一般先在早晚进行,不能太急太猛,避免烈日下的揭膜,以防湿度急剧下降而使薯苗枯萎。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做好寒流、霜冻和大风降温的防备工作,确保薯苗健壮发育。当秧苗长到20 cm时,要及时采收,采秧过晚,薯苗拥挤,会捂坏下部的小苗,影响下茬出苗的数量。
经过炼苗后,在苗高15~20 cm,7~8片展开叶时,即可采秧。采秧的方法有剪秧和拔秧2种,一般常采用剪秧的的方法,优点是不易传染病害和移动种薯,并使下茬的小秧生长快,出苗多。特别是在甘薯黑斑病发生严重的地方,提倡高剪苗,以利防病。采秧时间最好选择清晨进行,剪苗时,在距床面2~3 cm高处留茬或者留1个节。剪苗后及时浇小水,以利伤口愈合,为了提高出苗数量,满足薯苗对养分的需求,每次采秧之后第2天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每10 m2用尿素500 g配磷酸二氢钾50 g,将2种肥料混匀后均匀撒施在苗床上,撒后立即将苗叶上的化肥轻轻打落,再浇水冲净,然后盖膜提温催苗。随着薯苗的生长,再逐步降温炼苗,当苗长到合适的高度时,再剪取下一茬苗。剪下的秧最好当天栽插,以利成活,如不能及时栽插时,可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保存的苗不要洒水,争取日后早栽。
甘薯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等,要根据黑斑病和茎线虫病的传播途径,结合防治实际,采用安全贮藏为保证,繁育无病种薯为基础,培育无病壮苗为中心的综合防治策略。一般可采用药剂浸根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治甘薯黑斑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WP 800~1 000倍液浸薯苗5 min;或 50%多菌灵WP 2 500~3 000倍液浸薯苗 2~3 min;或10%双效灵 AS 400~500倍液浸薯苗 10 min。防治甘薯茎线虫病可用50%辛硫磷EC 100倍液,浸根部白色部分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