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
艺术,本质源自于“自然”,自然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艺术美的最好诠释,艺术创作回归自然,体现淳朴与天真的人的本性,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进行艺术创作。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坚定艺术创作中的自然天成,成为了笔者粉彩走兽瓷画创作的价值取向。
首先,我们需要大致的了解一下道家的美学思维。“道”是春秋时期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的最高哲学范畴,也是后来中国道教的最高信仰。“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主张,也是事物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老子的学说中,关于“美在自然”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美在自然界,另一种是在自然而然。在笔者看来,第二种说法更本质,更贴切。自然界的美的的确确是自然而然的,而对于艺术创作领域而言,这种自然而然的美,则是艺术最本真的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到三种重要的美学思想,提倡真情实感的艺术美,提倡淳真朴实的艺术美,以自然作为艺术的最高本质。庄子的人性论更好地把握在“心性”结构,即“体道”的心理体验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就像是作者心境的写意,把心融入物,提取出神,放在画布上,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画家一种微妙的独有的表达。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超越了儒家和佛家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画家顾恺之、吴道子、张彦远等均不同程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道无形无象,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就是鲜活的生命。绘画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意象创造活动,而意象的创造是心物关系上发生的人的精神活动,最终目标在于表现,绘画艺术毕竟是要创作艺术品的。我国的绘画是要把自然物的形相得以成立的神、灵、玄,通过某种形相而将其画了出来。所以,最高的画境不是模写对象,而是以自己的精神创造对象。国人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大概也是从道家崇尚的自然开始的。中国的书法、诗词、绘画以及山水园林中简淡自然的美,都贯穿着中国人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观念。这种崇尚自然的观念,正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在不同领域中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道家美学拥有着崇尚“善下”“朴素”和“逍遥”的美学倾向,对先秦道、儒、墨等美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同时又吸收了佛教的美学思想。在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中,道家美学则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美、“简约”美与“和谐”美的追求。
笔者一般是以道家“自然”美学思维为准则,来创作形神合一的走兽瓷画作品,不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色彩的运用上,这一设计思想都始终贯彻。一般来说,在技法的选择上,我比较偏向于粉彩的演绎。因为用粉彩可以使作品拥有鲜活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在浩瀚的陶瓷艺术珍品中,粉润柔媚,艳丽凝练,晶莹明亮,美观雅致的粉彩瓷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它的制作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胎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低温烧成。粉彩瓷器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瓷面光泽透亮,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粉润柔和,秀丽雅致。粉彩所用的颜色种类多达数十种,每种彩料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又可派生出多种色调。“粉彩”装饰从清代开始在原“古彩”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到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可说是到了兴旺阶段,装饰手法上绝大部分都是用中国画来装饰的,从大量资料和实物样品中可以看出清代这段时期,粉彩已不是原有“古彩”的那种用线不分浓淡,用色单调,只靠几种颜色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造型上吸取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由原来古彩用线单调,无浓淡用色、无明暗层次,演变成具有中国画用色丰富,明暗层次强,用线有浓淡粗细之分。到了民国和新中国解放初期,随着粉彩瓷的不断发展,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粉彩绘画大师把中国画移植在粉彩瓷中应用,使粉彩画更加向前迈进了一步,把粉彩瓷画推向了更新的高潮,此阶段以王琦、王大凡、刘雨岑为主要代表的人物和花鸟画更加明显地把中国画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运用在粉彩瓷创作的作品中,以奔放、流畅、刚劲、粗犷、写意的用线,以及没骨的着色技巧的运用,巧妙地利用玻璃白代替国画中的工粉,再加以洗染的方法,更使粉彩和中国画融为一体了。
虽然我们大致了解了粉彩瓷,但是,粉彩艺术的运用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的,其拥有着极其复杂的工序和很高的烧成难度。在粉彩走兽瓷的创作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好材质。工笔粉彩走兽瓷画讲究虚实对比,巧妙留出画面空白,使空白成为画面的组成部分,成为画面中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同时又体现出瓷器的材质美。瓷器的材质、器型多种,既有精细的薄胎瓷,也有手工拉坯制成的厚胎瓷,不同胎质的釉色也有厚薄区别。根据器型、胎质的不同情况,作画时会灵活设计画面,使画面与器型、胎质紧密结合。厚胎瓷器上的粉彩画面多用兼工带写画法,薄胎瓷走兽瓷画则以精细入微的画法绘制,画面与胎质、釉色和谐地融为一体。然后是绘画形式的选择,画面是艺术作品中的主体,只有画面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思路、创作技巧和作品特点。以国画风格创作,是粉彩瓷画的主要形式。工笔重彩、工笔淡彩、兼工带写、写意风格,构成粉彩走兽画的丰富形式。传统粉彩走兽以工笔为主要绘制形式,以精细的工艺绘画,作品里的构图、线条、色彩都有工笔国画在陶瓷装饰中运用的特征。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粉彩画,在传统技艺中进行了变革,用笔精细,线条洒脱,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工笔走兽作品重视写实,对所画对象的形态特征,作深入细致的描绘,从古至今的粉彩走兽画,都有写实的特点,表现出自然界中动物的形态。可以在采用西画形式绘制的同时,又吸收摄影艺术的光影色调,独特的创作形式,显示出别开生面的美感。粉彩走兽画的魅力,就在于艺术家们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绘制,作品中的构图、造型动态各异,以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画面中的线条、色彩、动态、形象、情趣,各不相同、妙趣横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精神和艺术个性。观赏者既能感受到作品的形式美、意境美,又能从画面的内涵受到感染,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在创作粉彩走兽瓷画时,走兽的形式表现尤其重要。就拿熊猫这个国宝走兽来说,我们要先用淡料勾线画出整个熊猫的形态以及眼睛、鼻子、嘴唇。再用彩笔调好樟脑油和乳香油,用扁锋、散锋丝毛法蘸淡黑料画出熊猫黑毛部分,丝毛的时候较注重毛的结构、起伏变化和毛的方向,使之看后舒畅。待料干以后,又重新丝一遍毛发,白毛凸起部分采用底色留白方法,要丝出白毛的明暗结构关系,加重五官的颜色,再继续用散锋丝毛法深入丝出动物毛发厚重感,这样创作的动物瓷画,看起来舒服,动物的毛发有茸茸质感,最后配以与熊猫相关的背景山石、竹林等。竹子有时采用工笔勾线填色方法,石头运用斧劈皴勾染,具有立体感、自然感。在绘画时,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结构上,省略掉与结构无关的皮毛肌理,将在形体结构穿插转折关系上的短促丝毛转化为结构线或是与勾法、皴法相结合,形成丰富的线群形态组合,强调笔情墨韵与走兽结构的完美结合,与周围的环境求得笔墨气质上的一致,使之成为一个气韵生动的整体。
一件优秀的作品,不仅需要“画得像”,更要“画得灵动”。故此,艺术的本质即为“自然”与“德行”并重,二者因而统一,得而发展,它是内在性情的真实自然与外在的技巧表现进行的天人合一的境地。它们是创作的灵魂,也是艺术美的极致所在,这便是道家思维下的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