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城英
摘要:本文主要以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背景,包括便于创建小康社会、便于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便于密切进行党群互动,其次介绍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基层党员干部行为先锋创建、强化基层团队的“四化”构建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创新农村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思路,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有效思路
在现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基层党建不只是落实当组织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也是调动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以及密切关联党群的有效举措。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有农村社会出现巨大变动,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不断上升,相应的精神文化建设得到全新的突破和进展。但是,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效果尚未和农村发展保持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体现,所以需要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方位激发农村建设的活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1.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背景
1.1便于创建小康社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够创建新颖小康社会,特色社会注意机制的最大特征便是共产党的领导,成为社会长久运行的基本保障。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可以促使农村全方位发展,调动新农村建设的活力。首先,农村基层党建为领导群众产业生机,保證群众增收的一个“领头羊”[1]。然而实际发展情况,以往的党组织结构框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创新农村基层党建,科学整理农村基层组织的设计模式,优化农村居民以及农业经营主体间的联结制度,基于经济的层面发展能够给群众建设注入活力。除此之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可以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作用,帮助农村群众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建设,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1.2便于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结合当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在2020年要完成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个目标的实现要依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无形中严格化要求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思想和内容[2]。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工作思想,需要借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具备的脱贫攻坚政治功能以及引领功能,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进行创新,落实“双育双富”工作活动,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创业致富的兴趣,巧妙结合党组织和农村合作社以及产业协会之间的沟通,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1.3便于密切进行党群互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农村工作开展的基本结构,承担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责任,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密切关联群众,汇集多种力量。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群众生活多样化的形势之下,促使农村治理工作受到新情况的挑战。在实际的处理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因为没有时刻服务于群众,疏远了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互动,降低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3]。所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要更新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作风,强化给予农村群众的教育指导,保证办实事办好事,塑造党组织的新时代形象,得民心、聚民意,全面彰显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2.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2.1削弱农村基层党建的领导职能。在一些农村地区中,存在农村基层党建领导职能被削弱的现象,首先是党支部整体作风不够端正,基于表面形式开展党组织工作,缺少党支部的威信彰显,无法保证战斗力和自身凝聚力。其次是部分村委会没有给予党支部足够的尊重,甚至凌驾于村部党组织结构之上,不能科学体现党组织的领导职能。并且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两委”班子2对立的情况,产生较大的斗争和冲突,以致于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幅度减小。最后是因为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与日俱增[4],且农村人民数量少之又少,便会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占据的地位,由此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无法在农村地区彰显,阻碍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2.2农村基层党干部思想相对消极。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时刻借助农村基层党建的力量,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即便农村党员整体的团队主流形式比较好,大多数党员能够彰显自身的模范作用,然而和党员基本标准和先进性不适应的问题相对突出,包括部分党员缺少强烈的党性认知,没有意识到党支部组织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害怕浪费自己工作时间,所以挑选借口不配合培训工作。或者一些党员无所作为,拈轻怕重,在落选之后心理不能维持平衡性,和党组织对立。还有的党员在工作期间信念容易动摇,思想不够积极,甚至怀疑党组织具备的先进性,找不到自我工作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党组织的完美形象,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2.3农村基层党员团队建设存在困难。对于农村地区的基层党员团队建设,主要是党组织结构彰显的向心力作用,全面给予基层组织提供服务,促使农村地区经济为稳定发展。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下,人们就业手段在逐步扩增,所以增加基层党员团队建设的难度。首先是因为大多数的青年党员以及群众在外寻找就业机会的现象十分常见,以致于农村地区在短时间内不能明确党员的合适发展对象[5]。基本上留守在农村家庭中的人都是妇女或者老人以及儿童群体,导致党支部组织中的高水平人才匮乏。其次是村中支部书记和党小组成员存在年龄组成大的特点,文化素养低下,思想工作手段相对滞后,不利于支部作用的彰显,阻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3.创新农村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思路
3.1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结合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项目机制,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要求和政策规定加以明确,建设农村工作领导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团队。科学的领导机制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核心思维,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有效执行。并且友好的党政关系给予领导重点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性的发展条件,所以应该致力于村民自治实践,完善现有的党组织村民自治制度。此外,基层党组织要时刻关联群众的利益,强化扶持和引导,创办和谐性企业,执行乡村就业行动,降低人口流动的效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占据的核心作用。
3.2强化基层党员干部行为先锋创建。农村地区基层党员要不间断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基层体系中给予人民提供优质性服务。并且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提出背景下,基层干部要切合实际的了解乡村振兴实际内涵,深入寻找农村发展的潜能,统筹计划新农村建设。并且时刻适应时代的运行趋势创新互联网销售机制,基层党组织干部可以将农村生态美的营养加以宣传,促进乡村民宿和森林人家的工程创建,量力而行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复兴,全面执行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职能[6]。
3.3强化基层团队的“四化”构建。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工作的执行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受到基层党支部人员工作成效的影响,工作成效受到支部班子成员的素质影响,所以要求党组织彰显自身的价值,组建年轻化与专业化的基层干部团队,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党组织干部要时刻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方案,更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领导和模范作用,带领农村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蔡文成.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8,No.221(03):68-77.
[2]王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45;No.228(03):5-15.
[3]饶云.贵州凤冈:创新农村党建新方法“党群直议制”谱新篇[C]//“以人民为中心——凤冈县‘四直为民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学术论坛.0.
[4]改革·创新: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第三届治国理政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J].广西社会科学,2018,No.274(04):2.
[5]倪海鹭,袁磊.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設思考——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征信,2018,36(10):45-48.
[6]耿刘利,黎娜,陈藏欣.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新时代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