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菊
摘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高中学科教学改革已经落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釋、历史价值观这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教学中,采用更为多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在高中历史中教学中采用发散性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并能够采用联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发散性思维;培养;情景;求异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动融入发散性思维教学理念,将知识变为学生主动吸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存在。采用发散性思维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在变通、多向、创新方面进行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指导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但是同时给教师以巨大的压力,如何才能在课堂中将发散性思维应用出来是时代给予历史教师新的课题。
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价值
在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就成为了很多历史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自觉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史料,具有充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来讲要去吸收更多的历史知识,并对无序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总结与概括,因此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发散性思维使用好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历史教材中的标题
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去阅读和理解教材的标题,要让学生对本章节在整个历史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再去理解章节与章节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对教材的每一部分进行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培养学生的重点意识,让学生自己找到教材的重点,并进行前后联系,逐步深化。每一课的标题都是本节的重点和关键问题。例如标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我们可以认为本章节就是秦朝为重点,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注重和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秦始皇利用了韩非子的治国思维,对国家采用专制的制度,这样巩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断的给学生提示这些重点和关键,让学生用教材知识和这样要点进行碰撞,激发出新的火花。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阅读能力非常关键,所以可以联合语文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史学读书会,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中求异精神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去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这种别养的思考方式,对求异精神要鼓励,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并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一,求异是一种思维,这种思维需要教师不断正强化,学生才会具有求异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个具有争执力度的话题,让学生自由的展开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话题的引导和扩散,让学生全方位的进行思考的投入,在有新的观点时,教师要鼓励和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找到成就感。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求异的条件,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敢于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找出新的分歧点。例如在鸦片战争的课堂教授中,对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分析中,很多学生会把原因归结在主流的原因上,但是有的学生会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在不是那么还总要的饮食、交通、习俗等方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导这些学生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特别的肯定这些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换角度去思考,这样经历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四、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1.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教学已经广泛应用到高中各个科目教学中,其教学效果显著。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将发散式教学理念与情景教学有效结合,尝试通过情景教学过程将发散式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中,从而调动高中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尽早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融入历史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同时有利于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紧随历史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历史知识。
2.扩大教学范围,开阔学生历史知识视野
由于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复杂,高中历史内容的学习范围不能局限于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需要适当的延伸性学习。这就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要求,历史教师要为学生推荐相关历史课外读物,或者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再或者浏览相关图片及参观历史博物馆等。高中历史教师除了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有义务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历史学习覆盖面,培养学生延伸课外知识,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高中历史教师要扩大教学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组织学生聆听历史专家讲座或者举办历史知识相关竞赛等。在扩大教学范围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考虑 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最科学最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同时历史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课外活动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思维发散能力,尽最大努力完成课外活动任务。
3.给学生想象力的空间
在《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教授之时,教师可以利用百家争鸣这个主题进行想象,引导学生对思想的派别与思想核心进行想象。当学生表达过自己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之后,教 师可以将百家争鸣的百家告诉学生,比如说道家、墨家等等,让学生再次进行想象。就道家的思想来讲,一些学生会提出与世无争、一些学生会提出无为而至,一些学生会提出顺其自然等等。教师要将学生的思想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与转换。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其发散性思维也会得到培养,发散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初探[J].黎明发.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S1)
[2]发散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潘荣华.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3]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胡阳新.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