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运全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外文局建局70周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外文局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在庆祝中国外文局建局7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要打造对外宣传重大问题研究的重镇高地,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这为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以下简称“当研院”)加快智库建设与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紧紧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决策影响力。
一、加强重要议题研究,提升产出成果国际影响力
1.围绕外宣工作大局和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评价国际主流智库的一个核心指标是其研究课题的重要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以解决中国各领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核心,研究关键性问题,满足发展需求。
作为应用型研究机构,当研院的理论研究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外宣工作大局,服务外宣决策。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工作是当前重大而紧迫的外宣课题。为此,当研院集中力量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应用研究、国际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研究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话语,深入推进话语体系重大项目实施工作,持续出版发布《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等多语种图书,广受国际智库、媒体人士和专家学者的青睐。
2.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研究品牌。研究产品的全球认可度是评估智库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需要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媒体关注度和国际同行引用率等。通过国际化研究方法推出研究产品,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国际知名度。例如,民意调查是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了解公众舆论的研究手段,通过推出民意调查产品可以为中国与世界互动和对话提供数据支撑。鉴于此,当研院自2012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这项调查是国内首个定期、持续发布大型中国国家形象调研报告的自主调研平台,已成为当研院的品牌研究项目,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引用数据来源。调查重点围绕中国国家整体形象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企业、城市、国民等形象,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指导性可行性较强的研究成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了重要依据。
3.具备全球化的研究格局与引导力。与国际知名智库相比,中国智库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球视野,更多地研究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议题和全球性公共话题。同时,要通过议题设置等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当研院在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断通过议题设置,积极引导国内外学者从破解中国对外传播难题出发,开展相关话题研究。自2009年以来,当研院连续举办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邀请国内政界、学界和业界人士进行跨领域对话交流。研讨会基于国家外宣大局和需求设置主题。例如,2019年举办的第六届研讨会主题是“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并设有“新媒体、新技术和全球智能传播”“‘一带一路与中阿交流”等分议题,以此引导各界加强研讨,推动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提升研究的国际意识。
4.推出具有决策咨询价值的研究成果。智库产品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化和合理化建议。当研院重视课题研究和专项调研工作,通过加强外宣应用性研究,不断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我们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在非洲国家形象及影响力传播研究》和《改变“西强我弱”舆论态势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并通过面向社会课题招标、定向委托课题等形式,与国内外学者共同开展外宣领域话题研究合作。
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中国理论全球影响力
1.搭建国际化高端平台。智库自主搭建平台开展国际性活动是对外积极发声,提升自身影响力,汇聚海外研究资源的重要方式。通过自主搭建的活动平台,智库可以主导国际议题设置,发布研究成果,接受媒体采访,向全球传播思想与观点。当研院多次自主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及论坛,精心打造了“全球治理论坛”“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等国际活动品牌。例如,2018年11月,当研院举办首届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论坛,来自18个国家的智库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主流媒体代表共120余人围绕“智库合作发展与全球治理创新”展开交流研讨。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中国观报告》《中国在当前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评估报告》以及《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论坛成都共识》,有效传达了中国声音。
2.借力国际化重要活动。配合重大外事活动及主场外交活动开展相关智库论坛,是借助重要高端访问或外事活动扩展智库“国际朋友圈”的有效方式。通过召开配套论坛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相关重大外事活动提前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也可借助重大国际会议提升智库论坛的国际影响。近年来,当研院先后组织承办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分论坛、中俄全球治理圆桌论坛、中泰高端智库对话会、中韩智库对话会、“一带一路”媒体与智库交流活动等系列重要会议,参与了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2017、2018、2019)、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中法文明对话会、中拉人文交流对话会等活动的筹办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治国理政”“全球治理”等为主题的机制化国际交流对话平台。
3.搭建国际化研究网络。具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标准。进行国际智库间合作调研与研究是智库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库国际化水平提升需要不断在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当研院注重完善合作方式与扩大合作范围,不断加强与知名国际智库、知名专家学者的合作,通过发布国际课题、承接国际项目,推进合作研究,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合作伙伴网络。在全球化研究思维的指导下,当研院重点围绕“新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发展理念与开放型世界经济”等议题,与其他国家智库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截至目前,当研院已经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的8家智库和专业机构建立起直接联系并初步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新型智库核心竞争力
1.大力培养一流研究人员。人才队伍建设是智库建设的关键。一流研究人员数量是智库评价的重要方面。因此,中国智库国际化发展需要研究人员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人才的“成长力”,强化研究团队能力和水平。当研院对标世界一流外宣智库建设需求,通过支持研究人员参与国际会议交流、进行国际访学等提升人才国际交往和研究能力。
2.合作共建人才发展机制。国际化智库人才培养方式和来源较为多元。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智库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根据专业领域和需求培养人才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2019年上半年,当研院具体推进了外文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实验室、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等,借此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新模式,聚焦人才培养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这些合作有效地聚拢了外宣领域的人才资源和研究资源,拓宽了研究边界,强化了研究实力,延展了研究能力。
3.创新人才引进管理模式。智库建设需要注重汇聚多方智慧,借用外力外脑“开门办智库”,为自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通过咨询委员会、访问学者、兼职研究员等方式,推动国际知名专家交流任职,特别是推动具有国际交流与对话能力的智库专家赴国际组织交流任职,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打通国际交流渠道。当研院不断完善特约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聘任机制,确保智库发展获得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2019年10月,當研院成立了由国际传播领域各方面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第一届咨询委员会,为智库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