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策略,激活思维,提升能力

2019-12-06 06:28谢淑雯
求知导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摘 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作者对学生分数应用题常见的错误及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对比、正确使用画图、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归纳特性、转换思路等策略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测试内容;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77-03

一、问卷设计与测试内容

受分数抽象性的影响,分数应用题一直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对六年级11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解题测试,希望调查及测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解决分数和百分比应用问题时喜欢模仿例题解题。能够认真审题、找准单位“1”、做到量率对应、及时总结思路的学生并不多。可见学生在分析题意、画图助理解、思路总结等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为找出学生在解分数应用题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组单元知识测试题,共7题,测试时间:15分钟。

例一:一根绳子长20米,剪去4/5,还剩多少米?

例二:六(1)班学生向灾区捐书180本,比六(2)班多25%,六(2)班向灾区捐书多少本?

例三:六(1)班学生向灾区捐书180本,六(2)班比六(1)班多25%,六(2)班向灾区捐书多少本?

例四:有一袋大米,第一周吃了35%,第二周吃了15%,第一周比第二周多吃了45千克,这袋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

例五:一本故事书240页,小玲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①小玲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②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多少页?

例六:修路队修一条长2400米的道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第二周修了余下的 ,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例七:李村种白菜6 公顷,种的萝卜比白菜少 公顷。这两种菜地共占全村菜地的 。全村共有菜地多少公顷?

二、具体错误及原因分析

测试后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确定每道错题的错误类型。根据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错误类型的归因总结,可分为如下几种错误类型(见图1)。

1.分数意义理解不透彻

例一:一根绳子长20米,剪去 ,还剩多少米?

【错例】20- =19 (米)

【正确】20-20× =4(米)

【分析】把抽象的 误视为实际的量,可能是对分数意义不理解,也可能是粗心导致的。

2.误判单位“1”

例二:六(1)班学生向灾区捐书180本,比六(2)班多25%,六(2)班向灾区捐书多少本?

【错例】180×(1+25%)=225(本)

【正确】180÷(1+25%)=144(本)

【分析】典型的不一致问题,把六(1)班捐书数误为单位“1”,而实际却是六(2)班捐书数量为单位“1”的量。

3.数量与分率不对应

例三:六(1)班学生向灾区捐书180本,六(2)班比六(1)班多25%,六(2)班向灾区捐书多少本?

【错例】180×(1-25%)=135(本)

或180×25%=45(本)

【正确】180×(1+25%)=225(本)

【分析】没有认准已知数量的对应分率,误认为六(2)班占六(1)班的25%。

例四:有一袋大米,第一周吃了35%,第二周吃了15%,第一周比第二周多吃了45千克,这袋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

【错例】解:设这袋大米一共有x千克。35%x+15%x=45或x-35%x-15%x=45。

【正確】解:设这袋大米一共有x千克。35%x-15%x=45。

【分析】分数应用题中,有时对应分率是隐藏的,部分学生在找隐藏的分率时没有注意对应,随意地在将已知的数量与分率建立关系。

4.受定式思维的影响

例五:一本故事书240页,小玲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

①小玲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②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多少页?

【错例】①240×( + )=76(页)

②240-76=164(页)或240× -240× =4(页)

【正确】①240×( + )=76(页)

②240× -240× =4(页)

【分析】由于问题①已经求了两天一共看的页数,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解决问题②时,错误地运用了问题①的数据求出了还剩多少页没有看。也有的学生受“顺向思维”的影响,把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5.没有准确把握单位“1”

例六:修路队修一条长2400米的道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第二周修了余下的 ,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错例】2400×(15%+ )=760(米)

2400-760=1640(米)

【正确】2400×15%=360(米)

2400×(1-15%)× =340(米)

2400-360-340=1700(米)

【分析】错因在于没有统一单位“1”。15%和 的单位“1”是不同的,因此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相同。第一周修的15%是针对整条路而言的,第二周修的 是针对剩下米数而言的,所以应该把“修了余下的 ”转化为整条公路的(1-15%)× 。

6.对数量关系理解不清

例七:李村种白菜6 公顷,种的萝卜比白菜少 公顷。这两种菜地共占全村菜地的 。全村共有菜地多少公顷?

【错例】(6 - )÷ = (公顷)或

(6 + )÷ = (公顷)

【正确】(6 - +6 )÷

【分析】部分學生没有理解清楚数量关系:白菜的公顷数- 公顷=萝卜的公顷数,有的看成是“萝卜占全村菜地的 ”,有的看成“萝卜就是 公顷”,还有的看成“少白菜的 ”,反映出个别学生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比较差。

7.其他因素

在实验或日常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应用题的情节是学生熟悉的就容易解答,如果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学生就比较难理解。

例如:李村种白菜公顷6 ,种的萝卜比白菜少 公顷。这两种菜地共占全村菜地的 。全村共有菜地多少公顷?

对于土地耕种的问题,它与城市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测试结果表明,错误率较高,有34人做错,高达28.6%。有些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特别困难,甚至无法清楚地解释两个相关量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对策

1.运用对比,助分数意义的理解,掌握解题方法

为了让学生了解分数当中带单位与不带单位的不同算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解题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下面的两道题进行对比。

(1)一根绳子长10米,剪去 米,还剩多少米?

(2)一根绳子长10米,剪去,还剩多少米?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两种题型中的不同含义进行理解,(1)题当中是剪去 米, 米是一个具体的量,直接用10- =9 (米)即可。(2)题可以将绳子总长看作单位“1”,将其平均分为5份,减去其中的4份,也就是剩下的是其中的一份,所以算法为:10×(1- )或10-10× =2(米)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析题目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及时总结解题方法,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正确使用画图策略,化难为易,提升能力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实际的直观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因为图形具有直接的表现力,它们可以达到简化复杂性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生动形象地呈现分数的数量关系,变“看不见”的数量关系为“看得见”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认知由模糊走向清晰,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数量与分率不对应”这种错误,我们设计了对应的题目并结合线段图进行教学。例如:甲校图书馆有图书12000本,乙校比甲校的图书多25%,乙校有图书多少本?

用图2表示题意,能让题目的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化,能让学生清晰找出乙校图书的对应分率,能有效地解决数量与分率不对应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及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也能在画图过程中不断提高。

又如上述第七道例题:李村种白菜6 公顷,种的萝卜比白菜少 公顷。这两种菜地共占全村菜地的 。全村共有菜地多少公顷?

针对学生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比较差、难以理解题目的特点,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画出线段图(如图3),结合绘制的线段图理解应用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构建数学模型,激活思维,提升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还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和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

解决分数乘法问题是建立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因此,其模型是:“一个数×几分之几=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对应多少”。

例如:一根绳子长20米,剪去 ,剪去多少米?

在这个问题中,单位“1”是这根绳子的总长度20米,求剪去多少米就是求20米的 是多少。其模型是“绳子的总长度× =剪去的米数”。

正确运用这个模型,我们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又如上述第五道例题:一本故事书240页,小玲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①小玲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②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①求小玲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就是求全书的 和全书的 共多少,其模型是“全书× +全书× =两天共看的页数”。同理求②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模型就是“全书× -全书×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的页数”。

由此可见,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需引导学生在分数意义这个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几分之几=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对应数”数学模型,需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模型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是建立在学生会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乘法模型去解答分数除法问题。又如上述第四道例题:有一袋大米,第一周吃了35%,第二周吃了15%,第一周比第二周多吃了45千克,这袋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

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第一周吃大米的重量-第二周吃大米的重量=多吃的重量,即:大米的35%-大米的15%=多吃的45千克,有了这个模型,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就行了。

对于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初步建立模型思想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践证明,经常让学生运用这种建模思想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解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学生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4.引导学生归纳特性,转换思路,提高能力

面对难度较大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对题目具有的普遍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题目自身的特征找出来,依托不同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而在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单位“1”能否准确确定是最为关键的内容点[2]。

如上述第六道例题:修路队修一条长2400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第二周修了余下的 ,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对于此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句(分率句),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是以公路的全长为单位“1”;第二周修了剩余长度的 ,单位“1”已变为剩余公路的长度,由于单位“1”都不同,因此必须进行转化,所以应该把“修了余下的 ”转化为整条公路的(1-15%)×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及时归纳题目特点,理清解题思路,促使他们掌握合理转化及分析思路,提升审题和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福.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案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4(11).

[2]韦元爱.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科学中国人,2017(11).

作者简介:谢淑雯(1976—),女,广东广州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

猜你喜欢
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如何使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
三种分数应用题的常用解答方法
攻克“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策略探微
从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浅析分数应用题解题策略
结合政治高考题型提升复习备考效益研究
百花齐放,多种方法助力中考数学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