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强
编者按:为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适切性,继续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交流与辐射作用,2019年5月21日—23日,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承办、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协办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呈现了3节课例及单元教学内容,为更好地呈现本次活动,结合活动主题、课例及单元教学内容等,对教研员及一线教师进行了专题征稿。专题主要呈现了作者对3节课例及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现象与改进建议,以期通过专题文章呈现,为体育教师深入研究课例及单元设计提供思路,进而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方法作为教学内容首次在《课标》中被提出,为使《课标》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落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并针对3个维度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某某动作(技术)的技术方法、练习方法与运用方法”,使“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得到了更进一步具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化。
一、追本溯源“悟”方法
众所周知,“方法”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方法都有其应有的作用,《纲要》根据《课标》的精神,确定了以“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的学练方法,充分发挥了“用教材教”的理念,明确了“教方法”的思路,凸显了“方法”作为“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的目的和实践作用,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习得,还是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源于“方法”,更为关键的是“方法”教学的形式打破以往体育课技术(动作)教学为主的模式,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教学内容”载体,让教师开始关注“练习方法”及“运用方法”,学生在课堂中学方法、在生活中运用方法,从而不断夯实所学知识,提升生存与运动的能力。
本次活动呈现的水平三《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活动方法》单元的学练方法,就是把“箱上前滚翻”这个教材内容转化成为“箱上前滚翻活动方法”的学练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技术的几个环节和规格上,而是把知识作为载体,作为促进学生能力、体能发展的手段,为“真教学”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局面,为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和学会锻炼方法以及养成运动习惯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此教师要理思路、明目标、悟方法,改变原有“技术为主”的知识观,树立“能力为先”的课程观,根据项目的特征,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有效构建学练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明晰特征“构”方法
《箱上前滚翻》属于体操支撑跳跃的内容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腿和手臂短促有力地作用于纵箱,使人体在短暂的腾空时间做出箱上前滚翻的动作,发展空间定向判断能力和控制身体平衡能力,有利于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超越障碍的实用技能[1]。基于体操项目特征合理构建单元是“方法是教学内容”理念下學练的基础,从技术方法、练习方法与运用方法3个维度构建单元的内容体系,便会让方法的作用更具有多元性。
采用“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方法的思路,拓宽了教师构建学练内容的思路,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学练内容,尤其是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这样一方面对于掌握运动技能带来更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的丰富多彩就会提升学生学练兴趣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体能、掌握运动技能的目标,进而为形成运动习惯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当教师在构建这些方法时,就会思考这些方法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哪些方法是以技术为主的,哪些方法是以体能为主的,哪些方法是以运用为主的,当然在一些方法中技术、体能、运用三者都是交融的,只是关注哪个是重点而已,这样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方向正确。
“方法是教学内容”理念下《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活动方法》学练构建清晰、层次鲜明、特征突出,从“原地、助跑踏跳、不同踏板远度、不同高度、不同助跑形式、连续纵箱前滚翻、不同方向连续纵箱前滚翻”的单元构建体现了整体性设计的思路,从2~5级纵箱前滚翻——“技术方法”;踏跳远度+腾空高度组合——“练习方法”;到纵箱组合游戏比快比稳——“运用方法”3个维度设计课时,充分发挥了不同方法的不同作用。
无论何种教学理念、学练思维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教学的一切行为都源于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人的行为,本次活动运用维度的组合设计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思考和疑惑,如,“不同形式的高抬腿、俯撑转体接支撑跳跃”这样的组合是否符合体操项目特征和教学目标达成?余立峰认为,组合的形式和功能多种多样,如,技术与技术、技术与战术的组合,根据体操项目特征发展学生相关能力的组合也具有存在的价值,教师们不应将目光仅仅放在技术学练的角度,要学会变通地看组合看方法。这样的组合练习方法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跳箱前滚翻”动作后与其他项目的动作进行组合,其中,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不同项目之间的衔接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反应能力。
为此只要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达到锻炼效果的都可以进行组合,组合可以是同项目间的组合,如,篮球的传接与投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项目间的组合,如,本单元出现的“高抬腿与支撑跳跃”的组合,这样拓宽了构建学练方法的思路,丰富了学练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渗透理念“引”方法
以往体育教学中不是没有方法,也不是方法不够多,但教师在教学中基本都是将方法停留在“用”的层面,“教”方法很少甚至没有。[2]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互相呼应的艺术,学练方法的策略引导是学练过程的核心环节,当教师思索如何在学练过程中有预设、有层次“引知识点”“引学练思维”“引会玩”时,才能真正把“方法”这个“教学内容”用好、用透。如,在本次活动水平三《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活动方法》单元设计中教师是这样精准设计的:第一步,“2级跳箱前滚翻”的学练标准是“低头撑箱两侧,自然滚动过箱”,引出支撑滚翻的“知识点”;第二步,“4级跳箱前滚翻”增加“臀高于肩”的学练标准,引出箱体增高后如何完成动作的学练思考,让学生在练中思、在思中会;第三步,“距箱30cm助跳前滚翻”的学练标准递进为“双臂积极前摆,双手扶箱近端”,从而引出第一腾空和支撑滚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玩、乐于练、善于用。唯有这样设计的学练标准、激发思维的策略引导、提高能力的方法学练才是“引方法”思维的真正体现。当然,在学练方法设计时要注意单个练习学练标准的指向性问题。如,在单元第6个课时中,“俯卧撑画圆后助跑5级箱上前滚翻”的学练标准是“俯卧后用手、脚画圆”,从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组合无可厚非,但学练标准却只关注了动作而忽视了动作之间的衔接与引导,只需增加“俯卧后、用手脚画圆,起身时转身对箱助跑”即可。
教师要从传授者向引领者转变,引领在各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非常重要,“引”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在“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自主的学习,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器,在教学中通过“引知识、引思维、引玩法”,让学生学会用、善于用、思考用。
运动技能的教学,主要强调让学生学习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并以活动和比赛为主。所谓结构化教学,举例来说:教师教篮球课,就不能1节课仅教1个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而是传球、运球、投篮、比赛应该都要教,才叫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应用这样的学习模式吸引学生,教师才是在教他们学习一项运动。[3]笔者融合“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教材是载体,教师应具备将教材转化为“方法”的基本能力,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学习要基于结构化学习的原则,学会从项目整体的角度思考和构建策略,只有这样构建“方法学练”才具有生命力。教师分析领会、细化整合,提炼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从而真正使体育课堂教学的“真情境、真教学”在一线教学中铺陈开来,体育人滴水穿石的精神最终会变成点石成金的本领,从而受益于学生,为当下学,为未来学。
[本文系2018年浙江省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9sc104)“技术·体能·能力:义务段体育与健康‘方法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童昭岗.体操[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39-240.
[2]余立峰.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改进行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7(12):37-38.
[3]季浏.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