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剑峰
“般若”佛家云“大智慧,无上智慧”,而师者,即为“传道、授业、解惑”,只有智慧的老师才能托举起一个个年轻的希望,才能成就学生的欢喜心。而作为一个校长,我们实验初中已然走过了3个“五年规划”,在这条蜿蜒的“向学”道路上,学校从建校之初的艰难到逆风前行的顽强,从逐步驶入正轨到一路赏景的从容;从响应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号召异地搬迁到再攀高峰的誓言,我们实中人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着。
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渐修”与“顿悟”同行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这种成长过程就如同佛家的“渐修”一样,需要静下心慢慢的思考,苦苦的追寻,渐渐的领悟,最终达到一定量的积累,而且这种积累也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积累,是由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外化的物质形态随着时间的积累慢慢融入进教师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保障教师专业的有效开展,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将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范畴,采取量化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绩效管理,把教师平时的工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方案和评价标准。从过去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创新了评价体系,大胆探索和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和“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动态评价方式。
在教师“渐修”的道路上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为此,学校成立以校长室为核心,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全面负责的教师专业成长组织机构。构建教科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层管理体系,形成“科研引导、教改先行、培训推进、分层实施”的一体化格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师“渐修”的道路上需要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是方向,方向错了,那就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所以学校在挖掘内部资源的同时借助外部优质资源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师德培训。学校开设了“实验初中教师大讲坛”,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的教师作专题汇报,及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在论坛上展示,以开阔教师视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聘请名教师、名教授、特级教师进行互动讲座。
在“渐修”的道路上需要教师在反思中 “顿悟”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说:修身之要,一日三省;日积月累,必见其功。而教育教学更应该这样,实中人认为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老师的教学实践产生“顿悟”的效果。所以我校以目标管理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提出《教师教学反思制度》的构想,并将其纳入到新的教学常规管理中。通过反思,每位教师都从中体会到了实践研究的重要意义,给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激活了教师的创造力,为教师学习、研究、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渐修”的道路上需要教师在“顿悟”中践行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顿悟”只是在思想上或者在教育教学的理论上打通了,它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去实践,去深度挖掘。为此,我校以“让学文化”+“ECS项目”为平台。紧扣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基础上,动态建构让与学的双向关系,提高课堂教学发展性品质,提倡“高效”课堂和“深度”教学。着重单方面研究:师生情感交往研究,学程单研究和集体备课研究,引导教师从学生需求出发,诊断学生学习品质,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学与教的协调发展。引领各学科深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必备能力,以素养和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打造理想课堂。
同时严抓课程和课堂的常规管理,时刻迎接市局的教育视导检查,并将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与学程单结合,更好地体现“让学”理念。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定主题,定地点。教研组每两周一次固定教研活动时间,开展教研活动,要求积极推荐校级公开课、开展教科研沙龙、上好教研课,形式不拘,并积累教研活动材料,作好参会记录,留有图片资料。同时,教研组长负责,校本课堂模式1+1+1(模式闡述、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即将原有的课堂模式进行调整,并在教研活动中抓专题落实,形成1+1+1,迎接考核。每月,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各备课组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交叉检查,并指出改进之处,写好小结。在教务处检查时,教研组长把组内检查情况上交。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行政组成员、海门市级骨干教师以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龄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听课要有记录,有点评,并填写好的《课堂评价表》。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应该紧随而上,实中人深入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的再造,深度推进“三通两平台”应用,引领广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手段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推动普通教师人人过关,引领教师迅速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再造课堂生态。
在提升教育质量的道路上“让学”与“研学”同在
在扎根“让学”课堂土壤上提升教育质量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优劣,所以它是学生出发的地方,也是教师驰向成长的高速路口。课堂的关键无非是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智慧的实中人深谙其中的内蕴。他们在多年的课堂改革实践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话语,那就是“让学”。所谓“让学”,就是“让而有序,学而生慧,慧而成能”。“让而有序”指“让”的过程具有目的性、条理性、动态性、系列性;“学而生慧”就是在学习中智慧的驱动、智慧的碰撞、智慧的生成、智慧的展示;“慧而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让”是教师位置的变化,重心的转移;“让”是教师巧妙的诱导、耐心的等待;“让”是学生思维的激励、人文的渗透。“让”不仅是“让时间”“让空间”,而且主要是操作上的“让机会”、情感上的“让精彩”。“让学”课堂,形式上是“让”,本质上是“学”。教师的退让是为了学生的积极向上。人本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曾言:“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让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扎根“让学”课堂,“向学文化”就会根深叶茂!
在培养“研学”教师的讲台上提升教育质量
放眼天下,被冠以“实验”的校名铺天盖地,这也许是浮躁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缩影。何谓“实验”?“实验”什么?如何“实验”?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实中人似乎牵住了“实验”的牛鼻子——实验就是研究,研究首先要研究教师和教师研究,研究教师的成长,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研学”教师。自觉的“三专”是海门市实验初中教师的生活样态。专业阅读,让教师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实中人深知,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于是,教师们阅读教育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专业写作,让教师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全校教师自觉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记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于是,省五四杯、省师陶杯的颁奖活动中常常见到实验初中教师的身影。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教师们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同一教研组,或者是本校的、校际的以及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让实验初中的教师们找到了“尺码相同的人”,他们一起品师德、增师能、长师识,陈春娟、张海英、黄凯、翟卫星、庄小琴……一大批“研学”教师,激荡起青春实验的“向学”涟漪。
各位同行,教育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个永远无止境的过程,它就像参禅一样,在不断思考、不断的实践中达到人生的彼岸。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像佛陀一样,要不断的用卓绝的智慧去教化学生,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化学生,用高尚精神去引领学生,这样才能成就他人,成就自我,才能“观自在”,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轮回里解疑惑、传正道、授学业……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