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霞,黎淑珍,谢丽媚,黎银花
(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肇庆 526040)
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学、代谢学和流行病学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使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在发病机制、病因及诱因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1]。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也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老年人慢性心衰的死亡率仍然在不断上升[2]。随着对循证医学的重视,基于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论分析发现:除了治疗手段外,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于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3]。本实验着重研究了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人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排除其他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即:原来有基础心脏病、有循环淤血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情况、有肺部啰音、肝大、水肿、有心衰的心脏奔马律、瓣膜区杂音等)的老年患者80例,从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剩余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1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60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78±2.24)岁;患者病程在1年-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6±1.02)年;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在52分-63分之间,平均评分为(55.33±3.21)分。该组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62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12±2.15)岁;患者病程在2年-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33±0.98)年。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在50分-61分之间,平均评分为(54.93±3.28)分。该组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焦虑情况等基线数据,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即:①详细给患者说明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指导患者规范用药,避免患者因错误用药而导致心衰继续恶化;②责任护士全程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心率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管床医生及时处理;③提醒患者及家属治疗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包括患者的饮食、运动等诸多方面。
观察组患者除了上述的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外,给患者额外加上舒适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①环境上的舒适护理:将患者的病房温度始终维持在25oC左右,保证患者不会因为气温的升降变化而产生不适;为患者病房装配上空气加湿器,保证病房不会因为长期使用空调而变得太干燥;为患者病房装配上空气净化器,避免患者吸入被污染的空气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保证患者病房的窗户不被杂物遮挡,确保病房有充足的光线;晚上睡觉前定时为患者播放舒适的催眠音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②患者用具上的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平整的病床,医院的保洁人员定期为患者更换干净的床单,保证患者睡得舒心。③心理上的舒适护理:安排责任护士经常和患者聊天,详细热情地解答患者对自身疾病提出的各种疑问,避免患者过度担心而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不配合甚至放弃治疗。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或者极度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安排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引导。④社会上的舒适护理:医护人员对病人的隐私进行严格保密,不私下议论病人的病情隐私,尊重患者的各种权益,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同;提醒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的感受,让患者始终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患者慢性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心理焦虑情绪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心理焦虑情绪评测采用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SAS),该表为百分制。50分是该表的标准差的分界值,其结果分析为:50分-59分指患者存在轻度焦虑,60分-69分指患者存在中度焦虑,70分及其以上则指患者存在重度焦虑。
患者满意度情况调查采用自制的简易调查表(百分制),其结果分析为:A指患者非常满意(90分-100分),B指患者一般满意(80分-89分),C指患者不满意(低于80分),D为满意人数的总量(D=A+B),患者满意度=D/(A+B+C)×100%。
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情况可观察患者体内心钠肽(ANP)以及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ANP及BNP越高则代表心力衰竭越严重,可以作为评定心力衰竭发展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的患者满意程度和患者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情况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t检验,所有资料均使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对比 两组对比,观察组的焦虑情绪缓解情况比对照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慢性心衰进展情况对比 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慢性心衰恶化进展比对照组慢,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我们平时所说的慢性心力衰竭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的疾病,而是一个症候群,它指的是各种心脏结构或者是功能性疾病致使心脏的收缩功能损伤或舒张功能受损或者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受损,导致心排量满足不了机体组织的正常代谢需求[4]。其临床表现为肺循环或者体循环淤血,组织及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不足[5]。慢性心力衰竭最突出的症状为日常体力活动受到限制、机体内体液潴留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受限[6]。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最后都会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与此同时,它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7]。流行病学表明,2003年成年人的心衰患病率已经高达0.9%,达到国家的患病率更高,已经到达了1%-2%,每年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大概为0.5%-1%[8]。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病率明显和年龄呈正相关,7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甚至达到了10%以上[9]。高血压和冠心病已经变成了慢性心衰的主要病因,2005年调查研究发现,冠心病已经占到了57.1%,高血压病占30.4%[10]。近几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一直在不断增长,4年死亡率已经高达50%之多,对于严重的慢性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就已经到达了50%[11]。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慢性心衰一经诊断就要立即开始治疗,以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延缓心衰的恶化[1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对比(Mean±SD)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慢性心衰进展情况对比[n(%)]
调查发现,对于老年慢性心衰,舒适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大部分老人在知道自己患有心力衰竭以后会变得非常恐慌和焦虑,有部分甚至讳疾忌医被子女送到医院后也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13]。何为舒适护理,即:护理人员排除各种对患者的不利因素,给予患者一个最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都维持在最舒适愉悦的状态,降低甚至消除患者不愉快的情绪[14]。它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给出舒适护理方案,进行多角度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15]。
本实验着重研究了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人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实验给予对照组患者慢性心衰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措施护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观察组患者慢性心衰的恶化发生发展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缓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人慢性心衰有明显的积极效果,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患者的健康,延缓患者心衰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