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艳华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消毒供应室,广东佛山 528313)
在日常工作中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相对琐碎而繁杂,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很多新器械、精密器械、贵重器械、特殊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从而导致操作技术难度和知识储备能力要求增加,然而,医院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年龄差距较大,进而导致工作人员接受知识能力出现差异,工作随意性强,从而对于实现高效、有效、同一的工作目标难度较大[1,2]。因此,为了提高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拟采用分级质量管理对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各工作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以观察分级质量管理对医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进行质量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工作人员8名,全部女性,年龄38岁-54岁,平均年年龄44.8岁。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集中处理器械为对照组,再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集中处理器械作为实验组,两组对比研究中器械的分级、污染程度、处理流程及仪器设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即科室护士长质控组长,组长质控每班工作人员,以及工作中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根据质控方式进行管理。
实验组采用分级质量管理模式,包括:(1)岗位设置:设置不同工作组,如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并将每个成员设为质控员。(2)护士分级: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中,结合技能掌握程度、专科知识、学历、技术职称、工龄而进行分级,分为逐渐递增的等级,即N1、N2、N3级,器械级别不同配备不同级别护士。(3)核心能力培训:主要学习方式为自学,定时在科室进行理论讲座,实践与理论辅导结合,评估进行培训的护士核心能力,并结合评估结果进行调整,考核达标则减少培训时间,对于考核未达标的护士则增加培训时间。(4)器械分级:结合器械处理难易程度而对器械进行分级,有难至易分为外来器械和精密器械、显微器械和妇科器械、普通器械三个等级。(5)管理模式:层级负责制,即护士层级由低到高质控器械难度由易到难,普通器械有N1级护士质控、显微及妇科器械由N2级质控,外来及精密器械由N3质控。(6)质控模式:采取低一级护士由上一级护士质控的层级管理模式。(7)评价标准:①质控方法。质控标准根据不同组进行质控,如洗涤组、包装组、灭菌组、发放组。②加强环节质控。采取下一环节检查上一环节质量。③采取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方法。定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改正。④采取对比分析作我院可复用器械的清洗不合格率、消毒物品不合格发生率、灭菌物品包装密闭不合格率、无菌物品发放错误发生件数、无菌包标识不正确发生件数以及临床科室满意度对比。
表1 两组各项管理情况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并用卡方检验,组间差异用P<0.05表示。
实验组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密闭不合格率、无菌包标识不正确发生件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科室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医院感染率与对管理可重复器械质量关系密切,可重复器械管理的好坏、医院的信誉、医院的医疗水平、患者治疗结果关系紧密[3,4]。所以,可重复器械管理工作在医院中非常重要。现阶段,医院管理中医院感染是重要的课题之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领导对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重视度不断提高。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感染源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将以下工作做好,如有效对感染源进行控制、阻断传播途径、对易感人群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5,6]。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器械消毒管理存-在一定关系,对器械消毒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应加强力度[7,8]。有关研究指出[9],规范化管理可重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贮存等流程,对于提升器械质量,增加使用器械时间,阻断医院感染。新技术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中被普遍应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器械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如特殊器械、贵重器械、精密器械、新型器械等,消毒供应中心需要面对新的考验和挑战,如为保证新技术高效且安全、紧跟医疗发展等等[10]。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建立质量管理岗位分级模式,设立专人专职的质量管理员岗位,细化工作内容及职责,培养科室内部质量管理员,在护士长、科室组长的指导下推进落实科室内部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以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的提高,提高我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的质量管理效果[11]。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密闭不合格率、无菌包标识不正确发生件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科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在实施分级质量管理后,为供应室提高工作质量及设备管理的方法,从而保证无菌物品的合格率,避免因供应室提供的物品引起的医院感染风险,利于医院感染控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