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的中医儿科古籍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2019-12-06 05:34邵莉郭忠寅王艳国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1期
关键词:性药物丸剂温性

邵莉 郭忠寅王艳国(通信作者)

221000徐州市儿童医院1,江苏徐州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2,天津

30015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天津

儿童哮喘作为儿童期间常见的肺部疾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呼气相延长,双肺可闻及哮鸣音,重度患儿则会出现难以平卧,呼吸困难,张口困难,摇身撷肚,唇口青紫等临床表现,且病程反复、难以痊愈。按照我国第三次有关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高达3.02%[1],说明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正迅速增长。目前临床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在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方面的优点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医儿科专著的方药进行研究,总结中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性味分布规律,为儿童临床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中华医典》中关于儿科的专著[2]。

纳入标准:①纳入《中华医典》先秦至民国的儿科专著中关于喘、哮病的相关处方;②纳入的方剂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剂型;③方剂的药物构成相同,但是剂量有所区别的纳入;④方剂名称不同,但药物组成相同,只纳入1次;⑤互相引用或者引用之前论著的仅纳入最早的方剂。

排除标准:非哮喘病的处方治疗,如肺胀、麻疹齁喘、肺痈的处方用药等。

资料处理:中药药名、性味的规范使用,首先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然后参照《中药大辞典》[4]《中药别名大辞典》[5]。中药在属性上属于“大热、大寒、微寒”等,统一归属于“寒”“热”“温”“凉”“平”之中。方剂标准参照《中医方剂大辞典》[6]。

统计学方法:以原著原文为基础,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二分类变量数据库,使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 果

整体载药情况: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共纳入方剂257首,载药209味,其中热性药物7味,温性药物71味,寒性药物82味,凉性药物8味,平性药物41味。

药物药性分布情况:小儿哮喘治疗的药性比率分别为温性(45.29%)、寒性(28.39%)、平性(20.33%)、热性 (3.13%)、凉性(2.86%),温性药物频数分布最多,寒性药物略胜于平性药物频数分布。药性频数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药性频数分布情况

表1 温性药物分布情况(频次≥10)

各种属性药物频数分布:由于此次研究涉及药物数量较大,大部分属于温性、寒性与平性药物,所以,在本文中仅将这三种药物频数超过10次的药物进行列举,见表1~5。

药物五味分布情况:甘味药物(1 091次)>辛味药物(1 002次)>苦味药物(910次)。由此可见,在小儿哮喘的治疗药物中,以甘、辛、苦味药为主,见图2。

处方剂型比例:汤剂39.45%、散剂30.8%、丸剂21.88%,散剂、丸剂总和胜于汤剂。

表2 寒性药物分布情况(频次≥10)

表3 平性药物分布情况(频次≥10)

表4 热性药物分布情况

表5 凉性药物分布情况

图2 药味频数分布情况

讨 论

探讨用药五味分布规律:从药物五味分布情况显示,甘、辛、苦味药物位居前三,甘能补能缓能和,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的生理特点,相对其生长发育需求,常常会出现肺、脾、肾气不足的情况,又因小儿脏腑娇嫩,不耐攻伐,甘味药不但能够补益肺、脾、肾,而且可缓和药性,故使用频次相对较多;辛能行能散,不但能够发散、行气,还有行血的益处;苦不仅能泄能燥,还可以降泄肺气。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且辛入肺经,哮喘之咳喘气逆、痰鸣音主要是由于肺气郁闭所致,故辛、苦可恢复肺气的宣降功能;哮喘多以外邪引动而发,小儿尤以外感为多,辛味药还有解表散邪之功,哮喘病程虚实夹杂,且虚易导致气滞血瘀,辛味药可以行气行血,所以使用的次数较为频繁;苦味可燥湿,非苦不能燥之。但小儿脏腑娇嫩,切不可久用。该药物五味分布特点,仅作参考,临床需结合辨证应用。

探讨用药药性分布规律:小儿哮喘的病理原因是痰饮留伏,朱丹溪曾经提出“哮喘专主于痰”。对于痰饮的治疗,在《金匮要略》中首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研究通过对儿科专著中关于哮喘用药的记载频数统计,温性药物频次占45%,居第一位,与治痰以温药的治法相一致。痰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温则开,温本属阳,温性药物可开运深伏之宿痰。中药有性味合和,温药分甘温、辛温以及苦温三种,辛温药物既能行能散,还可以开泄腠理,使机体阳气得以补充,通调三焦水道;苦温药物有助脾燥湿的功效;甘温药物不但能够补益中焦,还可以健脾除湿。脾脏为生痰之源,肺脏为贮痰之器,温性药物既可开泄贮痰之器,使痰有出路,又可切断生成之源。小儿哮喘发作期有寒热之分,热哮当以寒药治之。儿科世医万全提出“阳常有余”,因此小儿感受外邪易于化热。基于小儿脾胃娇弱,苦寒之品攻伐太过,遂性味甘寒之品尤为首选,仍不可常用久用。

探讨小儿处方用药剂型: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起效迅速,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症加减。适用于病症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儿。不足之处是服用量大,有些药物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或者容易挥发散失。散剂的特征为制作便捷,药效快,使用药材少,方便携带与服用。丸剂与汤剂对比,其药效发挥作用缓慢,但是药效持续时间长,耗材少,方便随身携带和服用。也有些丸剂,药物较为峻急,大部分含有芳香类药物和剧毒药物,不宜作汤剂煎服。小儿多不适合,汤剂服用量大,如非急重症,汤剂则不做首选。而便于服用,吸收较快的散剂则更适宜。小儿有病情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易出现急危重情况,介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限制,含芳香及剧毒药物的丸剂亦常用于小儿急救,当今应用则应慎之。

小儿有其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因此,临证用药不能简单照搬成年人模式。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医儿科专著的方药研究,为小儿临床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性药物丸剂温性
研究认为温血动物出现于2.33亿年前
人源性药物代谢及其介导的药源性毒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发展历程简介
2016年~2020年新源县不同草地类草原载畜量的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
论酒性绽放与人性澄明的四重关联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探讨
手性药物液相色谱分析的概念、技术与发展
毛细管电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离分析混合手性药物
寒性体质男人食补暖身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