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14吉林省永吉县第二人民医院,吉林永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和饮食结构调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心脑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消除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因素,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配合,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根据患者有无心脑血管病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1~68岁,平均(53.6±4.8)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69岁,平均(53.8±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发生原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未合并心脑血管病,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口服格列美脲,4 mg/次,1次/d,于餐前服用,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研究组合并心脑血管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软化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并注意控制饮食,合理摄入糖、盐等。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嗜甜食、吸烟、嗜荤食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并根据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降低20%以上但未恢复至正常范围。③无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无好转,血糖水平降低不足20%或无降低。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患者占比之和[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较:研究组中嗜荤食、嗜甜食、吸烟史、存在低血糖发生史患者数量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 5,P>0.05),见表2。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疾病可导致人体胰岛素功能下降,引发水电解质紊乱等代谢综合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糖尿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等症状,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均具有较大关系,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很容易引发高血压、肾病、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
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发病较为隐匿,确诊时往往症状已经非常明显,且随着疾病进展,容易出现其他脏器损害和机体功能异常,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7]。饮食、药物、运动、定期监测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五驾马车”[8]。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嗜荤食、吸烟史、嗜甜食、存在低血糖发生史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嗜荤食和甜食、吸烟以及低血糖发生均是引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对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患者积极进行运动,同时配合有效对症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总之,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嗜荤食、嗜甜食和发生低血糖均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并通过给予有效对症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表1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因素分析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