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华
资阳市雁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龚华组织干部对如何更好履行“再监督”职能进行探讨。
履行监督第一职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使命所在,纪委监委的监督应着重在“监督的再监督”上,把监督的效果体现在“问责”上。为防止专责不专“回头转”问题,雁江区纪委监委着力把脉“再监督”职能履行的现状与未来,全力助推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
从调研情况看,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再监督”职能的履行存在三大问题。
错位和越位导致监督体系的畸变。执纪监督定位“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不够准确,混淆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与主责机关的监管职责。纪委监委主业被湮没在众多的具体行政执法工作之中,陷入“监督变牵头、牵头变主责、主责变主抓”的窘境。仅2019年1—9月,全区纪检监察机构参与的工作协调小组就有150余个,导致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范围不断拓展、任务内容不断增多、权责矛盾日益凸现。
形式主义怪圈导致监督效能的弱化。目前,全区采用的监督方式大多是一线检查,全程监督、全方位监督和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缺位于对职能部门的“再监督”,成为一些部门违规违纪行为的“挡箭牌”。2019年,雁江区纪委监委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班子成员和推进重大项目不力的单位通报、追责问责数远低于其他领域的监督检查。
监督对象的陡增导致监督力量的被动。监察体制改革后,雁江区监察对象达48494人,与改革前相比增加8771人,而检察院转隶干部仅有21人,人员增加比例远低于监督对象增加的比例。在深化“三转”后,虽然全区均实现了纪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的专责专职,但26个乡镇(街道)的纪委委员很少专职专用。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导致认识提升难。“纪检监察工作难干、监督检查得罪人不好干”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多摘花、少挑刺、当老好人”的思想仍不同程度存在,导致纪检监察干部对“再监督”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怕遭打击报复、怕妨碍团结、怕伤和气丢选票,“再监督”工作畏手畏脚,不能切中要害。
另一方面,体制问题导致组织协调难。纪委和监委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些职能部门过多借助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协调力和影响力,使纪检监察机关“越位”代替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同时,在对“把纪律挺在前面”的理解上,一些领导将“再监督”等同于行政执法、效能建设和行风管理,在工作部署上,依然要借助和依靠纪检监察机关推进具体工作,造成纪检监察机关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事务。
纪委监委要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关键是要做到“精准”。
在思想上求变,突出“再监督”主业。由监督“事”向监督“人”转变、由“直接”监督变为“间接”监督,将“执行主体”变为“监督主体”。主动向党委和部门移交监督主体责任,从不该管、管不好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在机制上求严,突出“再监督”合力。要解决监督主体职责交叉的问题。明确提出哪项监督职责该由哪个监督主体来履行、怎么履行。要解决监督主体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设定独立监督权,排除干扰监督的各种人为因素,严格规范和限制上级领导下达监督指令时的“自由度”,杜绝以主观好恶“操控”监督工作。
在内容上求实,突出“再监督”重点。纪检监察机关要厘清“再监督”对象,将其定位到对党员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履行权力和履行职责的再监督、再检查。
在方式上求新,突出“再监督”实效。实行综合式监督。推行建立监督对象廉政档案,督促监督对象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情况。通过信访平台、电话热线等数据库,比对筛查问题线索,实现数据监督。实行特定问题调查式监督。建立严格的“责任买单制”,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人员实行“一案双查”,将责任具体化、对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