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
[摘 要] 实训项目是职业技术培训的基础,其开发质量直接影响技能的形成和职业精神的养成。经探索实践,发现围绕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在细化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分解后的职业精神内涵和要素融入实训项目中,既可实现职业精神典型化、过程化培养,又可推进技能任务与精神要素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为培养职业精神单纯开设课程或讲座的局限,不仅为职业精神培养提供了支撑载体,还为学生职业精神内化和职业技能提升提供了活动方案。
[关 键 词] 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融合;实训项目;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182-02
一、开发方法
(一)明确核心工作岗位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均对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职业类别和岗位类别进行了描述。因职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从岗位工作群中挖掘共性,遴选出核心工作岗位,并开展深度社会调研,进一步挖掘职业岗位信息,为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二)梳理岗位工作流程
岗位是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一环,既具有与上下游岗位衔接的特性,又具有岗位内独立作业的特点,这就需要梳理企业整体作业流程和岗位内工作实施流程。这样的梳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明确岗位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如何对接和处理与上下游的业务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明确任务以后,在岗位上以什么样的流程来完成任务。
(三)细化典型工作任务
同一岗位,所承载的工作任务具有多样性,这主要取决于岗位工作范围的界定。因此,在细化典型工作任务时,一方面,要挖掘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设计实训任务提供目标方向;另一方面,要基于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为任务实施奠定空间基础。
(四)归类任务形成项目
职业技能在实训任务实施过程中形成,每个任务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任务之间却相互关联,这就需要开发能贯穿岗位工作全过程的真实项目来支撑,最终形成项目化实训教材。在教材结构上呈现出一个工作岗位对应多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又由多个任务构成的特点。
(五)融入职业精神要素
任务实施所展现的是工作过程,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必须按标准和规范执行,期间可能受诸多内外因素影响导致任务失败,也可能因执行者较强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让任务高质量完成。因此,收集相关的失败和成功典型案例并融入到任务实施的各环节,可实现职业精神在工作过程中的培养。
(六)设计考核评价指标
设计可量化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精神考核指标,是解决传统实训项目素质考核所占比重小和考核指标抽象的关键。一方面,职业精神伴随职业技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养成,与职业技能具有同等地位;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可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任务并从中提升技能水平。因此,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考核指标分值比例应各占50%,其中职业精神考核指标要与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相结合,充分体现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
二、项目示例
现以物流管理专业叉车驾驶与操作课程为例,说明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实训项目开发方法。(1)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叉车司机工作环境差,工作地位低,从事叉车工作无需专业知识,只要会开车即可胜任,对岗位的误解致使很多物流专业学生选择放弃该工种,因此,设置“叉车司机岗位认知”任务,可帮助部分学生构建该岗位工作的职业理想;由于叉车属于特种设备,企业和操作人员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因此,设置“法律规章制度学习”任务可促使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纪律;而在实训初级阶段,学生需全面掌握各部件的功能和操纵要领,之后方能进阶到下一阶段,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否则可能因操作失误而出现危险事故症候或事故发生。(2)在叉车驾驶训练阶段,有八个式样驾驶任务需完成,期间学生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因为这关乎人生和财产安全,因此,在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以及标准意识和安全意识。(3)在叉车作业阶段,每一名叉车司机都应该具备服务意识,每一次作业都应该保证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并遵守职业纪律。(4)据企业反馈,大多数从事叉车司机工作的人员并不清楚车辆保养方法,導致叉车使用寿命缩短、事故发生概率增加,因此,在叉车维护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责任、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教育,有利于防患于未然,降低事故成本和设备使用成本。基于以上思路,形成如下示例(见文末项目示例表)。
三、核心问题
(一)职业精神应有载体
职业精神培养,如果仅限于内涵讲授或案例分析,虽能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和认可,但难以落到工作实处。因此,需要设计活动载体来承载精神活动,即学生通过对载体的操作和处理,同时收获技能和职业精神。
(二)职业精神应可观察
职业精神是抽象的、看不见的事物,但却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判定其是否具备职业精神。因此,细化职业精神内涵,并与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系列行为衔接,借助行为的可视化来观察精神素养,有利于职业精神评测,提升职业精神培养效果。
(三)职业精神应可评测
基于职业精神可观察属性,在实训任务考评中增加职业精神量化指标。通过过程跟踪和持续考评,提升和加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能力和重视程度,避免理论评测所导致的考试高分行动低分的现象,学习和引入竞赛评测标准,促进学生敬业、勤业和精业的精神品质形成。
四、实践意义
(一)促进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物流业对高效率的追求,叉车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因管理疏忽、安全意識淡薄、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导致的事故不断上升,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成本负担。因此,将职业精神融入实训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的价值观,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作风硬朗、有职业良心的匠人。
(二)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
近年,与叉车相关的技能竞赛不断开展,如各地的青工赛、中高职物流技能竞赛中均设有叉车司机岗位,在竞赛评价标准中涵盖了技能和素养两个层面。因此,将职业精神融入实训项目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训练成效,并最终成为高素质的技术能手。
(三)促进工匠精神的形成
当学生具备了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为实现职业理想而不断奋斗,并在作业细节上追求极致时,工匠精神也就逐渐显现和形成。
五、总结建议
职业精神不仅影响个人的职业成长,对职场环境和社会关系也会产生影响,在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时,开发能同时促进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形成的实训项目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是技能训练的落脚点,也是精神活动的载体;除此之外,还需将职业精神与行为表现相结合,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为判定职业精神是否形成设定依据。在具体实施时,教师须基于技能和精神双目标的实现进行教学设计,确保二者紧密衔接,避免精神培育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戴璐.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
[2]唐小纯.职业精神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4).
[3]申文姣.职业精神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6(16).
[4]张天祥,王波.职业素养与实务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职业资格辅导教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