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珠 冉福祥 齐磊 徐晓霞 温科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结合学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的成效、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举措,旨在为同类学校试点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关 鍵 词] 现代学徒制;工作室制;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32-02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推行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特别是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并且得到了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培训,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一、几个概念的内涵
(一)现代学徒制
正规职业教育出现之前,技术积累和传承的主要途径为学徒制,所谓学徒制,传统的学徒制通常采用契约形式,主要存在于手工作坊中,具有“传内不传外”的特点。随着工业发展,学校教育出现,19世纪末期,瑞士参考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新型学徒制,德国探索改进成有名的“双元制”,这种形式既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叶东等人对现代学徒制下了定义,即校企深度合作、双导师授课、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现代学徒制”有助于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工作要求之间的脱节问题,有利于校企一体化的真正推进和区域经济产业升级。自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第一批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以来,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范围逐渐扩大。2017年8月23日,教育部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8年8月,教育部又公布了第三批40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770家。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作坊式”教学模式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工作室制分为研究型工作室和应用型工作室,其中应用型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这种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训练、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都更符合“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在职业院校应用较多。
(三)人才培养模式
对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看法,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刘琳琳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在本文中,人才培养模式定义是指由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考评机制和管理机制等组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成效
(一)建成了一个工作室
工作室成员由企业、行业人员组建教师团队开展学生的选择与入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室管理与评价体系,初步探索形成“工作室制”人才培养路径,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档次。
(二)组建了5个学徒制试点班
以兰州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为例,从2014年成立第一届学徒制试点班,企业一次性投入30万元建成了烘焙实训室和裱花实训室,每年为冠名班设立专项资金2万元,用于冠名班各项开支。截至目前已连续5届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共同培养学生近200名。
(三)建立了“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随现代学徒制体系应运而生的“双导师制”,一方面企业的一线服务和管理人员派驻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利用行业优势强化了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交流,到企业跟岗实践,与企业师傅一道研发产品。
(四)制定了学徒制相关制度
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岗位训教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制度等,组织制定并形成校企联合育人培养协议。制定了校企资金管理及师傅、教师、学生奖励制度,明确在与校企合作过程中资金投入及使用范围。在人力方面,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交叉任职,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
学生普遍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缺乏了解,肤浅的认知只是从老师口中得知的信息。职校实行现代学徒制的生产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不深。
(二)对双重身份适应较慢
学生到企业实习,在校的学生身份要转换成企业学徒的身份;实习完回到学校学习理论,企业的学徒身份又要转换成学校的学生身份。这种学生到学徒再到学生的转换,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能立即适应、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之中,实习和学习的效率变得很低。
(三)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校企实行学徒制过程中出现的企业参与不积极、学徒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不太完善,从而导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大打折扣。
(四)师资结构不太合理
师资队伍的力量与职教水平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与学生的培养质量。职院校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都不太理想,特别是“双师”素质教师力量仍然薄弱,符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普遍较低。
(五)课程结构不合理
由于院校课程体系不能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而改进,导致课程结构与市场需求有差距、课程内容跟不上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根据校企协同育人的特点,学校教师在校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企业在真实工作场所传授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并进行技能实践。
四、优化现代学徒制的举措
(一)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度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对高职院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对企业来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对学生(学徒)来说,在毕业后能更快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岗位要求,提高了就业能力和工资收入。
(二)帮助尽快适应不同角色
企业师傅、学校指导教师要加强与学生或学徒沟通,掌握身份转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交流谈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企业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帮助和指导下可以使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并对未来就业充满希望和信心。
(三)进一步完善学徒制法规制度
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完善,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关于现代学徒制的规范大多来源于教育部,约束力不强,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各方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鼓励和引导各方参与者主动积极参与学徒制试点,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四)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要有针对性地支持和引导教师在职进修与培训、聘用企业优秀的技能技工人才、高层管理人员等手段来优化师资结构,最终组建一个高学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保障现代学徒制模式高质高效运行。
(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校企合作課程设置大多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很少参与或参与不深,致使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部分课程在实习期间用不到或与企业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有所偏差。因此需要找到问题关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结论
通过对以工作室为平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多方资源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吸取试点失败教训,总结升华试点成功经验推而广之,从而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凸显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叶东,吴晓.中国式“现代学徒制”[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11-21(02).
[2]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2-25.
[3]刘琳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三所试点高职院校为例[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4]吕凤亚.政行企校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19(19):187-188.
[5]张盛勇.现代学徒制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7):243.
[6]姚伟卿.我国职教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进展[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2):31-36.
[7]薛莹.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分析及建议: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J].中国培训,2019(4):31-3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