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
【摘要】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是指对公共管理领域各类对象的分析和判断,以及形成结论的基本途径。管理学范式的变迁在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同样得到了印证和反馈。
【关键词】管理学 范式 综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类管理实践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公共管理就是管理学知识与公共组织研究、公共经济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价值研究,特别是政府管理研究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的。公共管理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追求公共价值的实现。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式总体上遵循了三段式的发展路径。
一、对管理学范式的基本认识
(一)范式
最早对范式进行明确界定的是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里对范式和范式转换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范式是指一个特定组织内的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信仰、价值、能力、技术等的集合,也是指理论界所共同规范的、社会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准则。对库恩来说,范式是从事特定社会科学门类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是开展基础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方法的基石、参照系与基本路径,以及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库恩的著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准则。从其建立范式论述的动机来看,一个科学的范式必然是一套关于现实的假设,这套假设比其他的假设能更好地说明当今的世界,并有相应的规则来对应相应的事实。人们在认识社会现实时,这套规则即预定的假设总是成为整理感性材料的指导。
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而言,所有研究者的理论的起点是理论范式,研究方法的基石也是范式。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就是指一套能够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本质,并且形成规则,受到公认的预定假设。它是所有学科研究的起点,是学者研究的基础工具。
(二)范式转换
当然,库恩在其论著中也认为范式转换是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新范式代替旧范式的过程。由此可知,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和变迁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然发生的。因为,既有的公共管理学理论框架和假设对新现象的产生和环境变化产生了不适应的反馈,反馈要求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做出变革。正如国内有的学者指出的,范式转换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和调适,而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工作,是再创造和再发现,是一种再建构和再假设,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变化恰恰反映了在客观环境和研究对象变化的条件下,理論研究者对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所作的适应性探索。
二、公共管理学研究范式变迁的路径
(一)管理主义阶段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汉密尔顿、威尔逊、魏洛比、古利克、西蒙至奥斯本和盖布勒。其中汉密尔顿是缘起,威尔逊等人为中期发展,奥斯本和盖步勒是传承。其中《行政学之研究》的作者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韦伯是管理主义研究范式的经典代表。威尔逊行政理论的基础是“政治”与“行政”之分。他把政治界定为制定公法,拟定公共政策,而把公共行政界定为详细、系统地执行公法。管理主义途径反映了理论家对公共和行政关系的认知,公共作为一种价值伸张,需要政治作为载体予以承载,行政作为一种执行路径,需要以职位和权力进行体系架构。管理主义途径也常常被称为传统管理途径。在这个范式阶段,理论家们强调公共管理的研究必须突出效率,而且要求效率至上。如古德诺旗帜鲜明地提倡行政就是政治的执行功能。古利克曾经断言:“在行政科学中(无论是公共行政,还是私人行政),基本的‘善就是效率。
(二)新公共行政阶段
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激烈的社会运动,特别是在美国,民众对越战的反思,对僵化的官僚制的批判非常尖锐。在这个时期,理论界对社会事务中的价值问题的探讨和关注越来越成为公共管理学发展的焦点议题。20世纪60年代末,新公共行政运动应运而生。它的产生正是在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公共价值的反思基础上,以改革公共管理运行模式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公共行政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不突出技术,并不认为技术是改变公共行政效率的根本原因和未来途径,而偏重于人本主义,认为人才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人的关注才是公共行政的价值所在,忽视人的本源就忽视了公共行政的产生根源。新公共行政摒弃了政治行政二分论,更多地关心社会公平,社会的代表性,社区成员的响应度,以及参与及社会事务的责任感等价值方面的问题。新公共行政的理论家们和倡导者们识别并澄清了公共管理所要研究的方向,带来了公共领域中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包括人力、组织、价值以及相互影响与关系等方面的新研究方向。新公共行政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二战后的政府机构中并影响了西方政府职能履行的方式。
(三)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新公共管理也包括了理论家们对一些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做法的理论概括。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其实就是改革途径,改革贯穿了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学者们认为改善公共部门的绩效是公共管理改革的永恒焦点。新公共管理的倡导者认为,公共行政过程是政治行政过程,但也是非政治化的企业化过程。在组织结构方面,新公共管理范式主张组织结构应整合组织内部各项行动,使各分工单位都能象企业那样服务市场中的各类顾客。同时,组织也应尽量将权利授予各分工单位,使之成为服务供应中心。很显然,新公共管理更加认同企业化路径,期望通过政府像企业一样运作来减少浪费和冗余。当然,新公共管理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正是由于从技术上能够实现精确的供给和高效的整合,才促成了公共组织结构的变化。那就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组织的结构将更加方便信息流动和权力运行,因此整个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且各分工单位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在对个人观点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将个人视为“顾客”。因此,新公共管理范式大量受到了公共政策中“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