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总结的中职学校家校互动常规活动与策略

2019-12-05 09:28陈全宝骆习群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座谈会家校中职

陈全宝 骆习群

[摘           要]  总结学校层面整体和教师层面个体的经验,从中职学校家校互动常规活动视角分析得到四项“常规活动”与十种“策略”:一是家长座谈会三策略: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让家长产生获得感;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家长产生成就感;满足个别家长的特殊要求,力争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家访三策略:用“走亲戚”的心态上门,“做朋友”的心态出门;表扬、鼓励为主,尽量不要批评;在家里讲“家里话”,家访就是“访家”;三是家长接待与突发事件应对两策略:尊重家长,使家校互动没有隔阂;理解家长,提升家校互动的境界;四是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互动两策略:从称谓开始,快速建立亲切的家长、教师互动关系;因时、因事、因人制宜,适合简单互动,以简短为要。

[关    键   词]  经验总结;家校互动;中职学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58-04

一、问题的提出

百度上搜寻“家校群体事件”,查到的信息有45万多条,搜寻“中小学家校群体事件”,查到网页一般都有14万多条。研读发现,这些年此类事件呈高发趋势,而且往往是小事酿成大事,对学校形象带来非常大的冲击!研读还发现,家校之间没有根本性利害冲突,只要互动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酿成群体性大事的。显然,从学校教育管理的战略安排角度看,中职学校理应高度重视“家校互动”工作的研究与实践,首先是一种着眼于未雨绸缪,防范与化解校园群体性家校突发事件的现实需要;其次是适应中职学生家庭特点,营建良好家校互动与家校合作关系,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是作为教师培训的常规平台,提高教师职务能力建设的需要;还是打造学校品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但这项工作在中职学校从实践到研究都重视不够。一般来说,中职学校工作非常繁杂,相对于学校的教学、实习、创业就业指导、招生、校园安全、教师队伍建設、专业建设、项目建设等,“家校互动”工作很难作为一个单项工作提及,许多中职学校的“家校互动”常态是:有事时疲于应付,无事时边缘化;在中国知网上搜寻“家校互动”,找到的是类似于微信、QQ群的家校通的研究,或类似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家校互动平台技术”的研究,没有找到把“家校互动”作为教育行为研究的资料,更没有找到中职学校家校互动策略研究的资料,据此推测相关研究基本属于空白。

“家校互动”既是学校层面的基础性、常规性教育工作,也是教师个体的职务行为。为什么资深优秀教师总是与家长保持着良好关系,互动总是很顺畅?为什么品牌学校总是有很好的家长口碑,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显然,从学校到教师个体的“家校互动”都有经验可以总结,都有规律可循。尽管“家校互动”选题很微观,却是学校教育行为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研究其经验与规律就具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对此,有实力的品牌中职学校就有责任率先总结经验或教训,为其他中职学校提供借鉴。长沙财经学校作为湖南省有较大影响的首批国家重点中职校、首批国家示范中职校、首批湖南卓越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职校,高度重视“家校互动”工作,开展“家校互动”的课题研究,本文是课题成果之一,以“家校互动常规活动与策略”作为研究对象。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过程

本文所谓的“家校互动”肯定不是网络上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家校互动平台技术”。本文所谓的“家校”,“校”指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本文特指中等职业学校,“家”指对应的学生家庭与家长,“家校”指实施教育行为的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特定双方与主体,泛指是指家庭与学校双方,具体指向家长与学校老师双方,比较多的特指学生家长与班主任双方;“互动”的“互”是交替、相互,“动”使起作用或变化,从社会学角度解释,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家校互动”是指“家校”之间通过联系、交流、沟通从而相互作用的教育行为。

本课题认定的研究假设是:品牌学校的办学经验与众多的资深教师的经验是可靠的,基于经验总结的策略是可靠的。由此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主要是经验总结法,同时结合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课题主持单位长沙财经学校也是案例单位,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连续25年的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位居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前列。该校在职教师37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8人,研究生学历教师6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这些资深教师从教并担任班主任年限一般为20多年。显然该校及该校众多资深教师的“家校互动”经验是可靠的,他们总结的“家校互动策略”是可靠的。

课题组首先组织全校“家校互动常规活动与策略”主题征文评比,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收到优秀论文280篇,评比梳理出180余篇资深教师的优秀经验论文,提炼了若干具有共性的经验提法;之后设计并组织对这些经验提法的认可度进行问卷调查,选择支持度最高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经验座谈会,对支持度高的经验结合个案做深层次的访谈;在年轻教师中开展行动研究,对支持度高的经验策略予以检验;最后形成观点。

三、基于经验总结的家校互动常规活动与策略

总结学校层面整体和教师层面个体的经验,从家校互动常规活动视角分析,可以定义为中职学校家校互动“常规活动”的“家校互动”活动主要为四种:(1)家长座谈会;(2)家访;(3)家长接待与突发事件的处理;(4)电话,短信,与QQ群、微信群互动。从“策略”视角分析,每种常规活动的策略都有侧重,合计策略为十种。

(一)家长座谈会三策略

家长座谈会,也称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常规、基本的互动平台,一般一个学期召开一次。既是集中推介学校的机会,也是学校(校方、班主任老师)与家长(集体)面对面集中交流、沟通的机会。一方面,通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对学校有全面的了解,认同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和老师要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达成共识,并找到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反思多年的家长座谈会,课题组认为主要有三大策略。

策略1: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让家长产生获得感

座谈会最大的策略是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不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不同时段召开不同内容的家长座谈会,作为主持人一定要把握好不同的主题,突出不同的重點。比如,新生的第一次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可以把重点放在介绍学校、介绍老师、介绍专业方面。主题则可以放在“如何让学生成长、成熟、成功”上,为此讲清学校的要求及其理由,达到让家长对学校全面了解,对学生未来充满希望的效果。又比如,学生走向实习岗位前的家长座谈会,则要重点介绍学生实习的主要流程、请假手续、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有关规定,主题则要以“让学生学会吃苦、学会社交、学会应对”等能力的培养。使家长知道孩子将干什么、怎么干、会遇到什么困难、将怎么解决。总之,学校(校方、班主任老师)要因时因事定出家长座谈会的重点和主题,要让学生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实现家校互动的预期。

策略2:关注每一个学生,满足家长的成就感

就每一位家长而言,他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学校对他孩子的教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他就赞扬学校,反之,就很大可能是失望、责备和指责。参加家长座谈会,家长最关心的是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多的是期待听到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和介绍。所以,当老师在班上介绍情况时,老师一定要尽可能地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讲到,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多媒体展示时,一定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图像、有声音。因为家长看屏幕时,更重要的心理是期待见到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有几秒钟,只要孩子的表现是他没有见到过的,家长心里都很受用,而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时,那更是甜滋滋的。可以说,家校互动良性循环,就是得到家长的认同,而要得到家长的认同,则是从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进步开始,家长就会有成就感。

策略3:满足个别家长的特殊要求,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家长座谈会一般是先开全校家长会,再开全班家长会集中交流。这种集中交流着眼于公共信息传递,缺乏针对性。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关注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非常珍惜到学校的机会,总希望听到关于自己孩子的更多情况,希望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因此,作为一种策略,家长会一定要设置单向交流,想方设法满足个别家长的特殊要求,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家长座谈会结束时,老师一定要交代:“如果家长们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想做更详细的了解,请会后到办公室来,我们再进一步交流。”一般说来,会后总有不少家长围住班主任问这问那。凡是留下来的家长都是更关注孩子、更希望得到老师帮助的家长,老师通过个别交流,也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情况。这方面,有许多老师都有体会。有个实验班班主任总结说,有次,一个家长会后找她聊他小孩是否早恋,引起她的注意,她就更多地关注那个学生,果真发现了问题,适时介入,有意无意地敲他的警钟,遏制了早恋势头,结果,那个小男孩顺利对口考上了大学。家长座谈会有点像吃大锅饭,饭做得好,大家满意。但,总有口味不同的,要开开小灶才可以满足,既满足全体,也要满足个别,这个也是策略。

(二)家访三策略

家访是一种传统的家校互动方式,随着通讯的发达和学生家庭住处交通不便,家访比较少了,但实践中,家访仍然是一种必要的家校互动方式,特别是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其他互动方式不适宜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必须家访。可是,这种家访就常常成为上门告状,而“上门告状”一般是不受欢迎的。课题组认为,家访应该定位在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为老师制定教育学生的方案提供帮助,应该打破“上门告状”的思维模式,将其变化为“上门做客”。

策略1:用“走亲戚”的心态上门,“做朋友”的心态出门

当老师把家访当作一种走亲戚的心态,让学生家长感到是一个远方朋友来访,整个气氛就会变得轻松自然了。家长愿意讲,学生也没有负担,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就了然于心了。

某个实验班班主任总结到,有一个问题学生,当老师提出家访时,她很紧张,找了些理由拒绝,老师就耐心地给她做工作,说老师主要是去给家长提建议,你对家长有什么要求我帮你提,你放心,老师绝不是去你家告状。她被说服了。到了她家后,老师了解到她是单亲家庭,母亲在外面打工,家务主要是她做,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她就住到外婆那里,上学也比较远。其实,她母亲私下也觉得对不住这个孩子,但又没有办法,自己要打工谋生。家访下来,老师倒觉得这个学生不容易,虽然问题不少,但就她个人来说已经尽力了。基于这种现实,老师就和她一起制定了进步方案,指导她如何处理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引导她不要因为单亲而苦恼,同时告诉她,老师也向她妈妈提出了建议,她妈妈向老师保证会尽可能地多陪陪她,为她成长提供条件。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家长、老师达成了共识,密切了关系,学生进步较快,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家访取得了效果。

策略2:表扬鼓励为主,尽量不要批评

既然是老师,当然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基于这种思维模式,现实中,老师容易有意无意地把批评的武器用到极致,课题组以为,家访要实现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尽量不要带上这个武器。在家访这个特定的时空老师要慎之又慎,要尽量保持“客人”的身份,这样更有利于家校互动。万一忍不住要讲学生的缺点,也要轻描淡写。家长听到老师表扬自己的孩子的长处有成就感,学生觉得老师比在学校里温和有感激心理。家校互动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虽然现在有不少网络声音认为现在的学生娇惯,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的做法不可取,但是这种情况的形成是从小到大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也一定不可能“朝夕之间”,何况中职学校学生心理比一般的学生心理更为脆弱,求变但更宜求稳,作为一种策略,课题组认为,仍然是“表扬、鼓励为主,尽量不要批评”。

策略3:在家里讲“家里话”,家访就是“访家”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带去的应该是学生在校的成长经历,使家长充满希望和信心;带回的应该是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通过家校互动,找到教师帮助学生进步的策略和路径。所以,我们认为家访一定要成为“访家”,即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访的主要话题应该是:学生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平常有什么爱好?朋友多不多?在家爱不爱做家务?父母亲陪他的时间多不多?小时候爷爷奶奶带得多不多?有几个表兄弟、表姊妹?喜欢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零用钱多不多?等等。凡是在学校里难以了解的情况都要作为家访的主要内容,至于回答家长的提问,则如上文所述要尽量地把学生的闪光点描述出来。当一次家访能把学生在家里的各种表现都摸清楚时,可以肯定地讲,老师会更容易找到学生成长的路径。简单地说,家访就是聊家常,聊让人愉悦的话题,别聊敏感话题,家访机会难得,应该尽可能把握机会,了解到大量的第一手感性化的细节性资料,把“家校”之间的距离拉近再拉近。

(三)家长接待与突发事件应对两策略

这里包括家长自己主动来校访谈,和家长应学校要求来校两种情况,后一种比较多见。在后一种情况中,既有一般性的约谈,也有发生一些突发事情后的约谈,这种约谈,往往是在学生教育中出现问题,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时,此时的家长心态一般比较忐忑。

策略1:尊重家长,使家校互动没有隔阂

在家长接待过程中,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家长的尊重。家长被约到学校来,一般都会感到尴尬:若不来,自己的孩子老是犯错误,来了,老师总是没有好脸色看。所以,在家校互动中尊重家长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这不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也是行为举止的要求。一般说来,尊重家长有三个基本要求:(1)要把家长当作亲人看待,打招呼开口说您,进门首先请坐上茶,要礼遇家长。(2)要让家长把话说完,不论家长讲什么,都要细心倾听,因为学生表现不好,家长也心急,有的还找借口推责任,父怪母,母怪父,怪爷爷奶奶的都有。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一听到家长推卸责任就打断他的话,等他讲完了,再做说服工作,至少他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宣泄。(3)家长毕竟是家长,不是我们的学生,“孩子违纪,老子受罪”的逻辑还是有问题的。我们请家长来学校,或者给家长打电话,目的不是把责任推给家长,而是要搞清孩子出问题的根源,寻找对策。家长来了,当面沟通交流,应该多鼓励,多请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少批评指责,千万不要当着学生的面责怪家长,使之无地自容。有个老教师描述年轻老师接待家长的效果,说过一句话:“没有请家长之前,还只一个不听话,家长来了之后,有两个不听话的了。”虽然是调侃,也道出了失败家校互动的真相。我们只有充分尊重家长,使之配合,才可以达到家校互动的预期,家长也就会愿意与学校配合,才可以促进家校互动的良性循环。

策略2:理解家长,提升家校互动的境界

具体说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家长:(1)理解家长的文化背景,多给家长做参谋。家长的职业特点、文化水平、个人经历等三大因素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受职业影响,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作为教师要理解他们亲情的缺憾;受文化水平影响,很多家长自己比孩子的文化水平还低,作为教师要理解他们家教的缺憾;受个人经历影响,很多家长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偏差,作为教师要理解他们价值取向的缺憾。只有当我们做老师的理解了家长文化背景的缺憾时,我们才会想方设法地做好家长的参谋,帮助他们引导孩子健康成长。(2)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做好家长的帮手。“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论孩子曾经怎样表现,在家长眼里,他们都是希望,都要健康成长。孩子选择读职高,一方面基于中考成绩,另一方面还是想孩子能自食其力,有所成绩。因此,让孩子长大成人,特别是做一个有用的人,是家长们的最大愿望,这种美好的心愿从进校门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在期待。作为老师一定要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3)理解家长对老师的诉求,做家长的贴心人。家长接到学校的约见电话,心里都比较紧张,也是不痛快的。作为老师如果不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更加失望和无助,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时听到家长说:“老师,我们拿他没有一点办法。”我们老师就要知道,这不是在推脱,是在求助。当我们老师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思考,帮助家长找到促进孩子进步的路径时,这时的家校互动就会顺畅,就会实现目标。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别胡搅蛮缠的家长,典型表现就是学生问题全部责怪学校,甚至语言激烈地攻击老师和学校。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老师一定要更加理解家长,常怀包容之心,宁受委屈也不要和他们计较,还要积极地想办法使他们冷静下来。因为越不理性的家长,孩子教育越偏执,他们一时的冲动,也是一种驾驭孩子无能的表现,老师对他们的宽容一方面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另一方面也给家长以正确的示范。学生觉得老师比父母高尚,会慢慢听话;家长觉得老师不同一般,也会心存感激。当他们冷静下来再讨论孩子的问题时,效果会更好。所以说,在家校互动中一定要理解甚至包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会更有效,学校老师的形象会更高大,家校互动的境界也会有所提升。

(四)电话,短信,与QQ群、微信群互动两策略

借助高度发达的互联网通信技术,电话,短信,与QQ群、微信群的互动现在成了家校互动的一种常态,与前三项互动常规活动不同的是,前三项都是面对面,而这项互动虽然方便,但因为是借助媒介,毕竟有时空障碍。

策略1:从称谓开始,快速建立亲切的家长、教师互动关系

称谓是与对方互动的起点,一般说来,家长称呼老师没有什么问题,但老师称呼家长却有学问。一个得体的称谓可以快速建立亲切的家长、教师互动关系,拉近距离,消除误会,促成有效沟通。某实验班班主任在总结中写道,以给“张明”同学家长打电话、发短信的三种称谓来比较一下:第一种:“小明家长吧,您好,我是班主任李老师,我想跟您交流一下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你家小明……”;第二种:“张老板吧,您好,我是班主任李老师,我想跟您交流一下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张老板,你家小明……”;第三種:“小明爸爸吧,我是班主任李老师,我想跟您交流一下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小明爸爸,小明……”换位思考,第三种称谓更使家长感到亲切,在愉悦的气氛中快速进入有效互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从“称谓”开始,快速进入“套近乎”,快速“零距离认同”,快速拉近关系。

策略2:因时、因事、因人制宜,适合简单互动,以简短为要

打电话、发短信、QQ、微信是最便捷的家校互动方式,但因为是借助媒介而不是面对面,一般适合简单的事务型的互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突出针对性。一般说来,不是电话打得越多越好,也不是短信发得越多越有效果。而主要是把相关要求讲清楚,把相关事项交代明白即可。课题组认为,打电话、发短信有三忌:忌没完没了、忌电话争吵、忌生气挂机。与之相应,打电话、发短信有三要:要简短明了、要频率适中、重要事项要改为面谈。总之,为了确保家校互动的有效性,一定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参考文献:

[1]陈全宝,骆习群.中职学校家校互动的理论构想与实现策略[J].职教通讯,2018(20).

[2]陈全宝.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家校互动”工作[J].职教通讯,2017(2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座谈会家校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总书记回信引发的热议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邵鸿出席纪念黄国璋诞辰120周年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