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为
[摘 要] 从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培训选拔的过程中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对技工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企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材。
[关 键 词] 世界技能大赛;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人才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32-02
2018年初,笔者有幸接触到了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从学习到参与,到我们的选手取得北京市选拔赛的冠军,真是感慨良多,在此过程中笔者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由此引发了对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收获些许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工匠精神的外延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专注、敬业爱岗、守正创新,这些抽象的概念在网络布线的实训过程中变得更加具体,这些精神内涵表现在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对工具的爱惜之情、对工艺的严谨之风以及对工作完成的定义之中。
敬畏本职工作,就是不三心二意,不轻视自己的职责,对自己的工作怀有一种信仰,无论是在他人看来多么平凡,甚至平庸的岗位,都能认真严谨地去工作,相信自己工作的意义,并愿意尝试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草率应付。
爱惜工具,听上去很简单,做到却没那么容易,在实训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一件很好的工具,未按功能随意使用,造成工具损伤,使原本一件崭新的工具转眼沦为不好用的旧工具,让人觉得很可惜,浪费了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成本,这绝不是企业所期待的员工。再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是助匠人施展技艺的利器,一个好的工具不仅在于它本身的工艺好,还应该在工作中与使用者相互配合,得到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可能会让一个旧工具甚至比一个新工具更好用。
严格执行工艺流程,不是因循守旧,只有严格工艺才能达到指定的工程质量,也只有严格工艺才能深刻理解工艺,从而对工艺进行有效的革新改良。在网络布线中有一个环节叫作“理线”,就是把铺设的网线从头到尾理通顺,不相互缠绕,这个环节看上去只是让布线更加美观,对最终功能的实现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想法受到了指导专家的批评,因为网线铺设完成,后续还要进行维护,如果不进行理线,未来各线交织缠绕,维护起来极为不便。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工艺中的各个工序都有自己的道理,不理解其中深意,自作聪明地省略是不可取的,一定要踏踏实实严格按照工序进行,不要投机取巧。工程的美观不仅仅会带来视觉的美观,也会深刻地影响工程质量本身。
那么,工作完成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这似乎是个很可笑的问题。在北京市选拔赛中,有一个选手做得飞快,基本完成了要求的全部工程,工程进度遥遥领先,但是他最后的分数却很低,原因是他只注意了速度,但不符合工程要求,工程的质量也不达标。可以想象,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施工如果交工,是不合格的,需要返工的,这显然是个无效的工程。所以,只是走了个过场,没有满足要求,没有注意细节,没有达到或者优秀地达到工作目标的,都不能算是完成了工作。更何况在信息网络布线竞赛项目上还有一个要求,施工后还要将现场清理干净,符合6S标准。由此可见,对工作完成的定义也是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对工匠精神外延的分析不难发现,这种精神不仅令人敬仰,更影响着匠人的工艺质量,同时也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甚至企业的成长发展,企业需要具有更高素养的员工,只有技术没有素养,最终仍无法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二、提升人才素养的策略
人才素养包罗万象,体现在方方面面,要想提升学生的素养必须有系统的策略,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收效。
(一)找准着眼点,严格要求
人才素养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博大,提升学生的素养要找准几个关键着眼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培养,这几个关键点找准了,就会事半功倍,带动学生的整体素养全面提升。
着眼点要结合专业与课程的特点。例如,食品专业的学生进行食品制作时,要先洗净双手,穿好工作服;电工专业进行实训就必须穿着工服,先强调用电安全。各专业着眼点也有一些共通性,它们都强调卫生、安全、规范、纪律、沟通等。例如,设置统一规范,桌面、工作台、实训台面时刻都能保持整洁干净,文具、工具摆放整齐,这一个小的习惯,未来也会带入他们的工作习惯中,桌面整齐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工作台面整齐也会让工作更有秩序,避免因工具随意摆放造成的意外伤害,让学生在过程中引发对工具的注意。再如,严抓卫生,在世赛培训过程中,对卫生要求很严格,这使我重新审视卫生问题,首先,几乎所有专业未来的工作场景都对卫生有所要求,机房、厂房、厨房、实验室……机器怕灰尘、食品怕污染,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找到着眼点要制定成文的、具体的、可执行的要求规定,并严格要求。没有成文的、具体的、可执行的规定,无法使着眼点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着力点,使着眼点成为空谈,一定要将其规定具体地落实下来,不是模糊的概念、模棱两可的说辞,应该是具体的、可执行的,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对应得到明确的对错判断,可以成为行动的指南和参照。严师出高徒,不严格要求,前面的一切心血将付之东流。
(二)时刻关注,及时引导纠正
因为素养本身就在体现日常中的方方面面,涵盖内容广泛复杂,那么就需要教师时时刻刻都有人才素养的培养意识,及时发现、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行,引导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素养。
例如,在網络布线课上,一开始便强调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何摆放、使用,在学生实训过程中,继续反复纠正工具的使用方法,每次用完工具都要求回归原位,时刻关注学生的工具摆放、使用情况,几次实训课后,学生基本上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工具使用习惯,并且能够相互监督提醒。
教育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可喜的是对教师反复强调的事情,学生基本上还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形成习惯后,教师依然要有所关注,不能让学生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又丢掉。
学生的有些行为是突发的、随机的,对此教师应较为敏感,及时反应,这需要教师长期教学的积累和反思。例如上机时学生电脑突然死机,作业没有及时保存,需要重新完成,学生很恼火,教师这时应及时进行指导干预,指出突发事件的正常性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将损失降到最小的方法——及时保存,这是身为计算机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养,这样既化解了学生的负面情绪,又对学生的基本素养进行了一次即时教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平时的点滴积累,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达到企业的人才标准。
(三)将素养考核纳入成绩评价中
常有人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是老师的法宝,这种说法很是生动,教师的考核标准指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方向,对学生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素养考核应该公开。首先是内容公开,学生应该知晓评价考核的内容,这样对学生才有相应的指导意义;其次是评价过程公开,不是教师独自默默地评价打分,学生毫无感知,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打分过程中,从而对考核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考核的结果也是公开的,这样才有激励的效果。
素养考核要有章可循。根据工程标准、行业规范来制定会更有说服力。
信息网络布线竞赛要考核选手是否达到世界技能标准规范(WSSS)的相关要求,包括9项应知应会的技能:
1.具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懂得健康与安全地工作。
2.具备人际关系和沟通技能,有一定的听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3.具备工作计划性,正确安排工作顺序和合理安排进度。
……
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对应的素养考核,学生也会更加认可,愿意配合服从。
素养考核配合得当的奖惩措施,效果更佳,对这一点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定律有很好的印证。当学生有好的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这样好的行为会得到加强,一个微笑、一句话都会起到良好的鼓励作用;当学生做出错误举动的时候,及时指出批评,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不好的行为也会得到改正,惩罚最好带着建设性的改正方法,这样正面的效果会更好。
总之,人才素养对人才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素养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技能没有素养的人才,并不是真正的人才。作为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在技能培训的同时,重视人才素养的培养,让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加全面,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强国梦想,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添新的力量!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