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顺福
【摘要】本文從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发展角度探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强调了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改革 全面 深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是我们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内涵,保证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进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一、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但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新的历史课题。应该说,建设社会主义,在当时并非是前无古人。当时的前苏联在列宁的领导下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思想,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率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实现了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晚年对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难探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因列宁去世早,党内“左”倾思潮力量强大,最终导致该政策夭折。列宁去世后,前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创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这种体制在某些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并在二战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新中国而立后,我国也走上了这样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并发挥了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化建设赖以进行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进行,这种一大二公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显现弊端,它存在着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对称和激励不足等问题,解决不了效率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引向了正确发展的道路。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到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成就。随着改革的向前发展,一些矛盾得到了解决,但新的矛盾又突出了出来,严重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这一伟大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点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理论品质。每一个时代的人要面对自己时代的问题,明确自己时代的使命。中国的改革进行到今天,浅层次的、表面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更尖锐的矛盾凸显出来,要使这些矛盾得到解决,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改革的全面性。以往的改革往往是针对某一方面的改革,更侧重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了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更多地强调了效率优先,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这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方面的建设重视不足,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的如社会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恶化、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等。因此单一的改革已经不足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全面性,在社会各方面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上作文章,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体制改革,这样才能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使中国人民在改革中享受到平等、公平和正义,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二是改革的深入性。改革一般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生产关系的改革实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的一种调整。这种改革是处于社会表层的改革,人们能感同身受。当这种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后,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们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就会发生变化,这就必然要求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也要进行改革。上层建筑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的,是为了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的。在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受思想上层建筑的直接影响,是以此为指导并与之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上层建筑的改革就不能仅仅停留的物质层面的变革,必须深入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层面诸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和艺术思想上,甚至要触及到社会的哲学思想如世界观、价值观上。如何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改革中国社会思想深处的那些消极因素,就成为当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三是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困难,遇到硬骨头和险滩,要坚定地将改革进行到底,对那些妨碍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体制及机制弊端,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决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社会矛盾才能迎刃而解,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三、结语
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也是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改革使中国摆脱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如今,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使中国建立起协调统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激发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中国强起来。